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动因及对策

时间:2020-09-2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内部审计是由单位内部设立的专门审计机构和配备的专职审计职员,依据国家的法规,按照一定的程序和,通过对企业各种业务和内部控制进行独立的审查和评价,确定其有关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经济活动的合规性和效益性、内部控制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从而改善经营治理,进步经济效益。内部审计是强化企业内部监视不可或缺的制衡机制,一方面它能够保证企业资料的正确性和可靠性,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通过其对经济活动进行全面。经常、及时的监视,从而保证企业内部控制逐步完善。本文试就如何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进行探讨。

一、加强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动因




(一)我国企业内审现状不容乐观

近年来,我国的内部审计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已逐步形成了一个具有特色的内部审计体系,对完善企业内部自我约束机制、建立企业制度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也应看到,我国内部审计在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等方面还存在很多题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内部审计监视尚未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内在需要。一些企业虽设置了内部审计机构,配备了职员,但因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业务不规范,因而内部审计的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分形同虚设。另外,还有相当一部分企业领导对开展企业内部审计的必要性缺乏全面熟悉,对企业内部审计工作不够重视,从整体上看,内部审计还没有真正成为大多数企业的内在需要。

2.内审不力。由于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基础薄弱,没有较为完善的授权分权控制、职务分离控制。业务程序控制等,造成了审计职员在对企业实行内部审计时无据可依,终审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障碍。此外,由于企业的内部审计是在经营者领导之下的,缺乏独立性和权威性,不能真正发挥对企业经营及治理工作的监视和控制作用。

3.审计职员素质差。很多企业内部审计职员的、业务素质难以适应开展内部审计工作的需要。一方面,我国企业员工文化素质普遍较低,一些内部审计职员难称其职;另一方面,由于一些企业的领导对内部审计职员重视不够,他们在配备内部审

计职员时,主观上不愿将精通业务的职员安排在内部审计岗位上,客观上也没有给予其和培训机会,使其业务能力得到进步。

4.内部审计的范围受到限制,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不相适应。目前企业内部审计大多是以已发生的事项为被审计对象,重点审查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当性,目的是防止、检查财务收支的错弊,这样使内部审计工作仅仅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又由于在内部审计机构设置上,有的企业平时将内部审计回财务部分主骨审计机构不独立,起不到内部审计监视的作用。内部审计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对会计科目进行逐笔审计,方法陈旧单一,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不相适应。

(二)所有者和经营者目标不一致

现代企业制度是以所有权和经营权相分离为主要特征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目标的不一致在会计信息利用上表现为:所有者希冀通过会计信息及时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情况,通过对会计信息的把握资本的安全性和收益性状况及其对企业长远的因素,了解经营者履行受托责任的业绩情况,从而对经营者进行必要的干预。而经营者的目标决定了其在多数情况下更看重的是短期经营利益给自己带来的好处,这种利益驱动在会计上则表现为夸大受托经营成果,掩盖决策失误和经营损失,损害所有者利益,如随意改变会计政策、提前确认收进、过度消费等,从而导致会计信息失真。此外,从所有者和经营者对会计信息的把握程度看,由于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各当事人所把握的信息不仅是不完全的,而且是不对称的,一方面由于人的有限理性,人们所把握的信息不可能预见一切,由于客观环境的不确定性,人们所把握的信息也不可能涵盖一切;另一方面,由于当事人所处的地位不同,一方可能持有与交易行为相关的信息而另一方不知道,而且不知情的一方对他方的信息由于验证本钱昂贵而在经济上不现实。经营者作为占有和把握会计信息资源的一方,为了追求个人价值最大化,完全有可能利用其手中暂时的控制权,按照自己的意图往决定会计信息的天生和利用,粉饰会计报表往迎合所有者的要求,掩盖某些会计信息,如占有资产收益权等侵害所有者利益的信息,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由此可见,经营者和所有者目标的不一致,使经营者可能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要约束经营者的行为,内部审计监视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