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内部审计外包与外部审计的区别

时间:2020-09-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内部审计外包并不意味着外部审计取代内部审计,由于,外包后的内部审计仅仅是改变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它在审计的内容和目的、服务对象、审计时间、审计程序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等方面和外部审计仍然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关键词】内部审计外包;外部审计;区别

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都是审计监视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们相互制约、相互监视、互为补充。两者的主要目标是一致的,都是对被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和经营治理活动的正确性、正当性、公道性和有效性进行审查和监视。内部审计是外部审计的重要基础,外部审计的深度和广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内部审计的工作质量,内部审计做的好,外部审计就有了保证。实践证实,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实施过程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两者的有效结合是完善审计监视体系、全面开展审计工作、进步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的有效途径。
内部审计外包(OutsourcingtheInternalAuditFunction)又称内部审计外部化或内部代理审计,它是指组织将其内部审计职能部分或全部通过契约委托给组织外部的具备专业胜任能力的机构或职员执行。与传统的内部审计相比,内部审计外包的明显特征就是内部审计主体的变化,从事内部审计业务的审计主体开放了,它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审计职员,也可以是独立于该组织的外部审计机构或职员。内部审计外包有利于进步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强化内部审计监视;有利于降低企业内部审计本钱,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进步企业经营效率;有利于转移企业内部审计风险,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进步内部审计质量。
企业外包内部审计业务后,内部审计会被外部审计(主要是社会审计,下同)替换吗?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由于外包后的内部审计仅仅是改变了内部审计的主体,它在很多方面和外部审计仍然存在着区别,主要表现在:
一是审计的内容和目的不同。内部审计的内容主要是依据企业经营战略目标、单位内部的定额、计划指标及内部治理制度等,检查企业各项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经济活动取得的经济效益等,提出各项改善措施,评价企业内部受托经济责任的履行情况等。内部审计的种类,包括财务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经营业务审计和治理审计等。而外部审计则是依据《独立审计准则》,主要审查企业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正当性等方面,对被审单位会计报表的正当性和公允性发表审计意见,并未较多触及经济效益审计和治理审计等方面。因此,内部审计在深度和广度方面要比外部审计要求高。
二是审计的服务对象不同。内部审计职员在处理企业生产经营治理活动的题目中,充当企业治理当局的顾问和助手,并帮助各级治理职员有效地履行他们的职责,其主要的、直接的服务对象就是包括企业治理当局和董事会在内的组织内部的各级治理职员。通常,外部审计职员是受托对企业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年度审计,其服务对象是与企业利益相关的社会各界,包括股东、银行、债权人、政府和潜伏的投资者等。当然,这不排除他们的意见被企业治理当局和董事会采用的情况,但这是次要的,不是其主要的使命和目的。
三是审计作用的范围不同。内部审计所发挥的作用一般仅局限于组织内部,只有当正确的审计结论和建议被采纳并及时采取改进行动时,才会产生具有建设性的实际效果。内部审计职员对生产经营治理所持的观点和看法一般不向外界透露,具有一定的保密性。而外部审计职员对财务会计报表所表述的审计意见和结论要公布于众,客观上起到了社会公正的作用,其作用的覆盖面比内部审计要广阔的多。四是与内部控制的关系程度不同。外部审计职员的爱好主要集中在内部会计控制,以及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有实质性影响的相关控制,而内部审计职员则对整个内部控制系统,包括内部会计控制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而且,两者的出发点不同,外部审计职员之所以关心内部控制,是由于它们影响其设计的审计程序性质和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范围,这与他们对财务会计报表发表独立意见相比是次要的。内部审计职员关心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检查和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适当性和有效性,并针对控制的缺陷提出强化控制的意见和措施。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