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一、当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中存在的不足和题目
1.审计计划性不够强,审计的广度和深度不够。从近几年实践看,干部交流较频繁,交流的范围较大,而且多集中在某一时期,有时组织部分一次委托十几个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任务,审计机关被动接受任务,造成审计项目过于集中、审计时间紧/加上审计气力不足,实际工作中难以做到查深查透,审计监视的质量和效果难以保证。
2.审计方法传统单一,审计结论比较笼统。目前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手段传统单一,主要停留在就账查账的基础上,一些题目不能从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角度查深查透,缺少量化对比分析。造成审计结论内容比较笼统,形式单一,就事论事的多,综合分析评价的少,主要在对被审计单位财政财务收支基本情况的评价上,而对单位资产负债、挥霍浪费、挤占挪用专项资金、违反决策程序造成重大损失浪费以及个人存在的违规违纪题目缺少具体的量化对比分析,评价不够深进。
3.审计评价不规范,经济责任难以界定。审计评价是审计结果报告中对被审计对象作出的结论性评语,倍受关注。但如何评价?具体评价哪些指标?用何种标准来评价?目前还没有建立一套比较健全、便于操纵的规范性评价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评价方法,加上审计职员的素质参差不齐,审计评价质量难以保证。同时,如何界定领导干部的直接责任和主管责任,在实际审计过程中除规定的直接责任外,只要是所管辖范围内的部分或单位出了题目,都笼统定性为主管责任,过于模糊,造成主管责任等同于没有责任。
4.审计成果运用滞后,题目整改难以落实。对领导干部进行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其结果作为纪检监察和组织部分考察、选拔、任用和监视治理干部的重要依据之一,理应充分利用审计结果,坚持“先审计,后离任”、“先审计,后提拔”的原则。在实际操纵过程中,由于干部人事工作的特殊规律,尽大多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项目是“先离任,后审计“、”先提拔,后审计”。审计结果一般对领导干部任用难以产生直接影响,进而影响审计成效。同时,通过审计,固然明确了领导干部任期内负有的经济责任,分清了是非,但落实审计结果的责任要由继任者承担。实际执行中,继任者往往推诿,不愿承担纠错改错或接受处理处罚的责任,致使很多应该处理的题目,都终极无法处理处罚,削弱了审计监视的效果。
5.审计职员素质不高,审计风险难以控制。经济责任情况的总体评价,党委、政府关注,干部监视治理部分也关注,被审计对象更加关注。某种程度上经济责任审计是将领导干部同其他相关部分或职员之间的矛盾集中转移到了审计部分。由于审计干部气力不足,素质参差不齐,而审计任务繁重,特别碰到班子换届时,集中委托,突击审计,短时期完成,质量难以保证,加大了审计风险形成的可能性。
二、深化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的建议与对策
1.突出审计重点,拓展审计的深度和广度。
突出重点是拓展审计深度,进步审计质量的重要保证。领导干部最重要的一个特征就在于拥有更多更大的权力。因此,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应牢牢围绕领导干部的权力运行来实施,突出把领导干部的“三权一廉”情况作为审计重点。一是经济决策权。主要审计检查任职期间所制定的经济政策和本单位投资项目、资产转让、重要物资采购、负责的专项资金分配等决策,看其决策事项是否正当、决策过程是否科学公道、决策执行是否规范***、决策绩效是否明显,有无盲目决策,搞短期行为、搞“形象工程”,违反经济发展规律,浪费国家资财的题目。二是经济治理权。主要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行政治理、经营业绩和财务活动等经济活动,全面反映被审计职员在任职期间各指标的完成情况,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职责的履行情况,着重审查资产存量的真实性,资产增减变动的合规性和资产结构的公道性,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与完整,看有无疏于内部治理、监视职责缺位、单位财产治理混乱,甚至违法违纪的题目。三是资金使用权。主要审计单位财务核算、本钱治理、财产流转等方面的控制制度情况,特别要关注公务消费。公务消费明显超出“公道”范畴,已成为一种不正之风,也是滋生***行为的重要领域。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要检查办公楼建设装修是否超标、公务用车是否超标、公延接待是否超标、补助福利发放是否超标等等。四是个人廉政情况。主要审计单位执行廉政纪律规定、招投标制度、用度报销、资金使用、领取报酬等情况,看领导干部个人有无违反规定取得收进,是否自律不严直接经手钱财乱开支,有无占有国有资产等情况。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