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建议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
论文关键词:现代;传统;风险;导向;;建议
论文摘要:将传统风险导向审计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了对比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我国发展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几点建议。
1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与传统风险导向审计的对比分析
1.1审计模型不同
在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下,其实际上是假设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是相互独立的。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相互影响的,且均受企业内外部的影响,而且,大部分审计程序都具有多重目的,有时很难确定一项审计程序是为固有风险还是控制风险提供了审计证据。
1.2审计起点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由于固有风险难以评估,审计的起点往往为企业的内部控制;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通过综合评估经营控制风险以确定实质性测试的范围、时间和程序,审计起点为企业的经营战略及其业务流程。
1.3风险评估中心转移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将风险评估分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评估,由于固有风险评估存在严重缺陷,导致对其评估不到位,从而使风险评估以控制风险评估为中心。而现代层舞弊往往绕过或逾越内控,从而导致评估的控制风险很低而实际却很高。
1.4风险评估由直接评估变为间接评估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直接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即直接评估重大错报的概率。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更重视间接评估,即在战略分析成果的基础上,从了解客户经营风险、评估经营风险入手,并最终落脚于审计风险评估上,显然这样做更具合理性。
1.5对分析性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在进行风险评估时对分析性测试的重视程度不够,主要运用在报表的分析上;现代风险评估则以分析性测试为中心,将其作为最重要的程序,且测试范围开始走向多样化,不仅通过研究不同数据之间以及财务数据和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对财务信息做出评价;还包括识别出别的、与其他相关信息不一致或与预期数据严重偏离的波动和关系。
1.6审计程序的特点不同
传统的风险导向审计在实务中存在重程序、轻风险的倾向,忽略了对审计项目风险的评估,审计工作采取标准化的流水线作业方式。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则强调具体审计测试个性化。
1.7审计证据的主要来源发生变化
在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中,必须首先充分了解被审单位整体经营环境,然后在此基础上评估其经营风险和审计风险。从而,这就要求注册会计师不能仅依靠在实施实质性测试和控制性测试时所获得的证据,还必须从外部获取大量的外部证据以保证风险评估的恰当性。
1.8审计思路不同
传统风险导向审计这种自下而上的审计方式视野过于狭窄,容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主要从企业内外环境、经营风险分析入手,以此来发现可能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以及评估被审单位会计政策及会计估计的恰当性,这种自上而下的方法站得高,看得远,有利于对业务实质做出正确的判断。
1.9注册会计师专业知识重心转移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不仅要求会计师具有更高的素质,比如必须掌握一些常用的风险分析工具,还要求会计师必须术业有专攻,接受必要的行业知识训练,分行业进行审计。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