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国外风险导向审计对我国的启示

时间:2020-11-02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论文关键词】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师事务所

【论文摘要】
目前,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应用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对国内外风险导向审计的比较,主要借鉴美国和德国审计模式的创新思路,从国外审计模式与目标的演进、审计对审计模式的影响等几个方面,对国外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并且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风险导向审计在我国的运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国外审计模式与目标的历史演进

审计模式的改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其根据审计环境的变化而改进和完善。审计模式的发展历程大致如下。
20世纪40年代之前为账项基础审计模式,主要以查错防弊为审计目标;20世纪40年代后为制度基础审计模式,主要以验证报表的公允性为审计目标;20世纪70年代后为传统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以查错防弊与验证财务报表公允性并重为审计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为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主要以降低信息风险为审计目标。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作为一种崭新的审计模式,已经得到在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充分重视,并率先在审计中得以实施。该种模式下,CPA不仅要从更高层面评价会计报表的公允性、揭露层舞弊,还要分析企业经营风险对会计报表的影响程度,从而为报表使用者正确评估企业价值和进行相关决策提供了较为充分的审计保障。
德国的内部审计是风险导向型的典型代表。由于其内部的范围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为了保证有限的审计资源得以有效利用,内部审计是根据企业内各领域发生风险的概率大小来确定审计对象、内容和时间的。而且,内审部门还要对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与审计投入产出进行分析,力求在确保控制企业主要风险的前提下,实现内部审计的效益性。同时,德国的内部审计执行的是一种集事前、事中、事后审计为一体的全过程审计。在审计前,内审人员通过对各领域进行风险分析,确定重点审计对象,然后对拟审计领域实施具体审计,找出存在问题的薄弱环节,根据审计结果提出改进意见,并将审计报告提交给董事长和被审部门。内部审计与外部审计不同,提交审计报告并不意味着审计任务的终结,内审人员还要对被审部门执行审计意见的情况进行后续跟踪和,以确保审计建议得到落实。在审计手段方面,技术得到了广泛应用,许多企业根据自身需要,开发了不同的审计软件。如奔驰公司特别开发了一个软件系统,建立了与执行内部审计相关的资料库,以方便内审人员制定新的审计计划。

二、国外审计环境对审计模式的影响

1、环境
安然和世通财务舞弊案后,美国政府迅速调整,确立了一个独立的新的监督机构——公众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PCAOB),负责监督公众公司的审计和相关事项,其权力范围很大,可以制定审计和相关鉴证标准,检查、调查和惩戒事务所相关管理。PCAOB受交易委员会(SEC)的监督,SEC通过PCAOB就可以间接、有力地监管会计职业界,同时,这种独立的监管体系并没有完全否认会计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体系。
2、经济环境
在美国式公司治理模式中,大多数公司设立了独立董事制度、股票期权激励制度等,与此同时,采用中介机构约束、强势监管、民事诉讼等配套制度以提高管理层的违规。但是,美国开放的公司结构、分散的股权、强管理者、弱所有者的制度并非完美无缺。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