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是一篇瓷器论文范文,瓷器方面论文范文参考文献,与宋金耀州窑磁州窑婴戏纹对比相关毕业论文格式。适合不知如何写瓷器及民间美术及参考文献方面的硕士论文专业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瓷器类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的作为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婴戏纹是我国古代传统纹样之一,它不仅代表了吉祥的含义,同时也反映出了古代儿童形象及社会风俗.目前,瓷器上最早可见的婴戏纹是唐代长沙窑的釉下褐绿彩婴戏纹执壶和黄堡窑素胎黑花婴戏纹盘.婴戏纹自唐代在瓷器上出现以来,便受到了人们的欢迎,特别是到了宋金时期,陕西耀州窑,河北定窑、磁州窑,山西介休窑,江西景德镇窑,广西容县等南北瓷窑均喜用婴戏纹作瓷器装饰.本文拟对宋金耀州窑和磁州窑婴戏纹做一对比,分析二者在婴戏纹方面的差异.
[关 键 词 ]宋金;婴戏纹;耀州窑;磁州窑
1.研究现状
目前,对宋金瓷器婴戏纹的专题性研究并不很多,并且大都是针对某一窑口的概述,或整体性的论述,少有微观细致的探讨,下面,笔者将自己所收集到的前人研究文章做一简要概述.
1.王雪艳所著的硕士论文《中国古瓷婴戏纹研究》[1],文中主要叙述了婴戏纹的发展历史,同时还探讨了婴戏纹兴盛的原因.但文章跨度太大,难免显得简略,并且其中一些观点虽然新颖,但仍有推敲的余地.
2.白亚松所著的硕士论文《宋金瓷器娃娃纹艺术特征及成因分析》[2],该文主要论述了宋金时期耀州窑、定窑、景德镇窑与磁州窑的娃娃纹艺术特征,同时分析了其成因及娃娃纹的影响.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瓷器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学院学士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61 | 写作解决问题: | 写作资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写作资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3.杜文所著的《耀州瓷瓷器装饰题材中的儿童形象》[3],该文概述了宋代耀瓷儿童题材纹饰的艺术特点、产生的时代背景、内涵及对后世的影响.
4.陈杰所著的《从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看宋金时期的儿童活动――兼谈磁州窑彩绘婴戏纹的风格特点》[4],文章主要通过宋金时期磁州窑的婴戏纹的研究,论述了当时社会儿童活动的方方面面,同时在文章的最后将磁州窑彩绘婴戏纹与其他窑口婴戏纹做了简要对比.但最后的对比,只是说出了一些不同,却并未解释原因.
5.林海慧、姜苑所著的《论磁州窑的婴戏纹装饰》[5],该文论述了宋金时期婴戏题材盛行的经济、文化背景,婴戏纹装饰的主要内容与特征,对元代以后的磁州窑婴戏纹演变做了分析讨论.但同样的,文章研究跨度较大,难免不够详细.
6.孔六庆所著的《中国陶瓷绘画艺术史》[6],该书全面梳理了陶瓷器上的绘画,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近现代景德镇的瓷画,内容丰富.
7.张凌云所著的《民间与现代的纬度――透析宋代耀州窑婴戏纹饰》[7],该文主要分析了宋代耀州窑瓷器婴戏纹所体现的民间美术特性与设计理念,但分析得不够具体、深入,并且缺乏图片说明.
8.杨琼所著的《宋代瓷器婴戏图的文化内涵》[8],该文主要对瓷器婴戏图在宋代盛行的原因和其所反映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分析.但作者在分析瓷器婴戏图盛行的原因方面只谈及当时绘画对其的影响,而未涉及其他工艺美术品对其所产生的影响,这就使得分析不够深入和全面,而且本文未配发图片.
9.王兴、王时磊所著的《磁州窑的白地黑花婴戏枕》[9],该文从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枕上所绘的婴戏纹样入手,概括介绍了宋元时期儿童的生活概况.文章内容较丰富,但未对宋金磁州窑白地黑花婴戏纹的艺术特征及其成因进行分析与总结.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目前的研究大多以宏观性的居多,少有微观方面的探讨.下面,笔者将不揣谫陋,对宋金时期耀瓷婴戏纹与磁州窑婴戏纹做一对比研究.
2.宋金耀州窑瓷器上的婴戏纹
耀州窑婴戏纹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唐代,目前发现最早的一件是绘于素胎黑花盘(残)上的婴戏纹,绘画内容为一个上身赤裸的跳绳儿童,是唐代仅见的一件童子画作品.到了五代,其地层中也出土两件的婴戏纹题材瓷器,一件为刻划花攀枝娃娃牡丹纹盂,腹上雕刻有物折枝牡丹及攀枝娃娃图案,表现一个物裸体童子攀附在盛开的牡丹枝叶上,并作奔跳状;另一件为青瓷残盖,其上模印有莲花童子图案,在半掩的荷叶内睡卧一裸体童子通过这一时期的考古发现可以看出,此时的婴戏纹只是零星出现,并未达到流行的程度.
宋代,儿童题材纹物饰成为青釉耀瓷人物纹样中中最常见的一类,在北宋早中期的刻花青瓷上采用得较少,在晚期的印花青瓷中经常发现,这类纹饰在碗、盏中有较多发现.通过笔者所收集到的材料来看,耀瓷的婴戏纹最大的特点就是和菊、牡丹、莲花等植物共同出现,最经常的构图模式是在碗或盏内模印有缠枝花卉,花卉之中攀附有数个婴孩,其数量以两个为最经常,婴孩则多有项圈,胖头胖脑,甚为可爱.在这一构图方式下,有时还会衍生出以六出筋为界,将碗划分为六个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