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移民类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关于“三峡移民文学”辨析相关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移民及文学作品及文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移民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三峡移民文学”具有移民文学某些历史共通性的含蕴,同时体现了自身的特质.在一些正面进入三峡工程建设与三峡移民的文学作品中,主要关注于诸多社会力量尤其是政府主导力量对移民工程的具体政策与实施上,以及在此情况下移民迁徙的生活与命运.现阶段的“三峡移民文学”中,主题开掘较为概念化,没有显示出该题材的丰富性及与现实的血肉关联、没有深入到移民人群中个体心理的深处,真正内化达到文学的震撼效果.
关 键 词 :三峡移民文学,移民文学,移民精神
“三峡移民文学”的提出,是基于当下中国社会的重大事件:由于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的兴建,自1993年的十余年间,库区的民众进行了大规模迁徙.在这“百万移民”的大军中,我们分明看到百万人不可化约的生命形态的展现、生活命运的改变,还有不同迁徙地域之间必然带来的生存与文化的撞击.相应的,从当时直至现今,以此题材由库区作家,主要是重庆、湖北、四川的作家创作出大量文学作品特别是涌现出的数量众多的报告文学、长篇小说堪称中国当代文学及时反映身边社会现实的一个例子,在某种程度上表明了文学对当下社会的观察与责任担当.在此,我们提出“三峡移民文学”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进行辨析,正是以自觉的理论意识来总结与评价中国当代这一类文学题材的特质,以及在现阶段所取得的得失.
对于“三峡移民文学”概念的理解,先应做一个历史谱系的考察.我们的做法,是将目光投向到与“三峡移民文学”密切相关的概念“移民”、“移民文学”.不言而喻,这些具有丰富历史与社会含义的词语,在一定程度上规定了“三峡移民文学”的某些历史共通性的含蕴.并且,在与不同时期、不同类别的移民文学比较中,也更能显现出“三峡移民文学”本身所具有的品质.我们说“移民”也好,“移民文学”也好,具体到“三峡移民文学”概念,无疑有着自身特质的体现,有着具体历史语境的凸显,其中的情形是颇为复杂的,值得研究者进入到这一目前仍基本是空白的学术领域,做认真的辨析与梳理.
历史学家葛剑雄认为,移民是“具有一定数量、一定距离、在迁入地居住了一定时间的迁移人口”①.无疑,中国历史上存在连绵不绝的移民现象,我们可以肯定地说移民文学更多的是一个“现代”文学的概念.作为常识,我们很少说中国古代文学中的某些作品就是移民文学,而以移民文学的角度去观照其质地.即便一定要这样说,不言而喻都是一种后设观念的投射与命名,在概念使用上显得相当生硬.当然,我们也不能忽略在中国古代移民的文学题材中,那种穿透古今的人类的情感,它超越了具体的历史时期,在文学作品的某些相似情景之中不断浮现.例如,在两宋之际,金兵南侵的“靖康之变”后,诗人陈与义的《牡丹》一诗:“一自胡尘入汉关,十年伊洛路漫漫.青墩溪畔龙钟客,独立东风看牡丹.”牡丹是陈与义故乡洛阳的名花,南渡之后年老的诗人在凝视牡丹的瞬间,贯穿的同样是与后世移民文学相通的家国之悲、身世之感、故土之思.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移民的论文范文集 | 大学生适用: | 电大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39 | 写作解决问题: | 怎么撰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怎么撰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最新题目 |
中国现代的移民文学更多是与农村题材结合在一起的,因为近代以来,伴随着农村不同程度的衰败与城市的兴起,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移民的主要人口是农民,即农村走向城市的移民是主流倾向.于是,对于移民的中国现代文学表达,在内容上有着深刻宏大意义的现代性命题,诸如对农民安土重迁的反思、由农村移民对中国“国民性”的一贯沉思、20世纪三四十年代左翼文学的农村阶级架构的设置,乡土色彩与地域风貌书写的追求,等等.乃至于,我们还可以在一些社会学的著作中看到这种倾向,这里指的是20世纪40年代费孝通的名作《乡土中国》,当写到移民的中国农民时:
最近我遇着一位到内蒙旅行回来的美国朋友,他很奇怪的问我:你们中原去的人,到了这最适宜于放牧的草原,依旧锄地播种,一家家划着小小的一方地,种植起来;真象是向土里一钻,看不到其他利用这片地的方法了.我记得我的老师史禄国先生也告诉过我,远在西伯利亚,中国人住下了,不管天气如何,还是要下些种子,试试看能不能种地.这样说来,我们的民族确是和泥土分不开的了.从土里长出过光荣的历史,自然也会受到土的束缚,现在很有些飞不上天的样子.②
这已经是用相当现代的眼光剖析移民的文化心理,直指的是对“中国人”这一宏大认识的深层文化观念建构,费孝通所说的“飞不上天”的论点,是对中国农耕文化“落后”的认识,是现代知识分子启蒙意识的批判产物这也是中国现代作家创作移民文学时的共识之一.
论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移民文学,我们立即想到的是20世纪30年代东北的流亡作家群,它的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骆宾基、端木蕻良、李辉英等,而且他们的祖辈多是“闯关东”的移民.在“九•,一八”日本入侵后,东北作家“再移民”流亡到了上海,成为另一类漂泊的作家“移民”.由于国破家亡、抵抗侵略以及故土情思的追忆等移民文学常见内容的书写,使得东北流亡作家群再次回到并强烈感受到祖辈的“移民情怀”,从笔下流淌出一片黑土地的风采.无论是萧红《呼兰河传》童年视角的小城书写,还是骆宾基《科尔沁旗草原》开拓者家族的关东移民剽悍性格的塑造,都使人感受到移民文学特有的苍莽史诗品质.再来看中国当代文学中的移民文学,最为明显的,也是为当下“华文文学”关注的,则是另一种不同于前诸种情形的移民文学.具体说,它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内地的人士,移民到世界各地特别是在欧美所创造的文学作品.可参考在此特定视域下对“移民文学”的一个定义:
移民文学,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学现象,应是指由一国迁移到另一国、并取得该国公民资格的作家(即其社会身份是移民)所创作的作品(及相关现象).不论作者是何时移民,作为移民文学,自有其自身不同于非移民文学的内在质素与品格.它有两个参照系,一是原居母国的民族文学,一是移居国的文学.移民文学(作为出离者)既不同于前者,(作为进入者)也不同于后者,是一种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文化背景、跨越(或两个以上)国度的文学书写.两种异质文化必生争战,由争战而走向共生,是移民文学生存、发展的普遍情形.它是位处边缘的文学、“夹缝”中的文学、脚踏两只船的文学.移民作家也因此具有双重边缘人、双重“他者”的身份.③
显然,我们提出的“三峡移民文学”的特质是不同于历史上任何时期所产生的移民文学的,而有着不同的追求.固然,我们可以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移民文学中找到一些共同的关注,诸如对土地、故土的眷恋、由移民而产生的地域间的文化冲突,等等.但是,我们更为关注“三峡移民文学” 较之其它移民文学题材的独特性,“三峡移民文学”的发生是在中国内部,是在和平年代,移民的原因是由于一项重大的工程建设,所以是与一般移民文学动因的重大社会突发事件无关的,也与移民国外的个人追求无关,而是有目的、有计划组织的政府实施的重大社会工程.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在对“三峡移民文学”的理解上,特别在一些正面进入三峡建设与三峡移民的文学作品中,必然会将移民文学从历史上的颠沛流离的动荡、“国破山河在”的喟叹,转移到对诸多社会组织与力量尤其是政府的主导力量对于这一移民工程的具体政策与实施上,以及在此情况下对具体的移民迁徙的生活与命运的描绘中.恰如黄济人所言,三峡“移民精神的产生,是由迁出地与迁入地的干部群众共同完成的”④.
这带来一个直接的后果,“三峡移民文学”中需要贯穿的“移民精神”的塑造与引导成为了不可回避的重要内容.关于“移民精神”,它并不一定是源于“三峡移民文学”,在另一方面“移民精神”的抽象提炼,又对“三峡移民文学”中一些作品的精神含蕴的提炼有着指导意义.可举一例说明主流媒体对“移民精神”的倡导:
2006年,由中宣部,国务院三峡办,重庆市委、市政府联合主办“三峡移民精神报告”活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市展开,方言剧《移民金大花》,《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也同时在北京和其他重要省市巡回展演,以“三峡移民精神唱响全国”的专题报道作为重要议题出现在主流媒体上.通过对新闻网和华龙网的搜索,标题为“舍家为国映三峡三峡移民精神礼赞”、“三峡移民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筑起三峡的精神丰碑记伟大的三峡移民精神”、“《三峡移民精神颂》展览在北京等地展出”、“三峡移民精神报告会昨日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三峡移民精神报道会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行”、“三峡移民精神如何震撼我们”、“《移民金大花》让京城百姓认识了三峡移民精神”、“三峡移民精神感染交大学子”等报道,仅从2006年3月31日至4月10日就超过50篇.⑤
的确,在三峡大坝这一世纪工程中,主流媒体宣传与引导的“三峡移民精神”,在现实中多有表现.三峡移民响应政府的号召,离开故土、举家迁徙,克服重重困难,在移民迁徙的过程中,发生了许多感人肺腑、可歌可泣的故事,涌现了大批舍小家为大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默默奉献的先进人物.于是,不少“三峡移民文学”的作品也力图表现这种“移民精神”,力求加入到“众声合唱”之中.
我们认为,“三峡移民文学”对于“移民精神”的强调,是应该的.但是,必须指出的是,“三峡移民文学”区别其它的移民文学还有一个重要特点,即一般移民文学创作的主体本身就是移民,是社会的漂泊者,是文化的边缘人,他们切实感受到了由移民带来的复杂的人生体验,而“三峡移民文学”中的作者绝大多数并不是移民,而是外来的有固定职业的文学书写者.尽管他们在库区体验生活、收集资料,做了大量的细致工作,但当他们进入三峡移民的题材时,其视野、立场和情感与真正的三峡移民仍是有所区别的,甚至部分作者还完全可能不是深度的介入,而是表层的浮光掠影.于是,我们看到在一些“三峡移民文学”的作品中,主题开掘的“移民精神”,显得较为概念化,在某种程度并没有显示出“移民精神”的血肉存在,而是重复与依附于一些既定的内容,主题较为单一.换言之,并没有将“移民精神”之于“三峡移民文学”的意义生发,真正内化达到文学震撼的高度.同时,在作品的具体表达之中,由于鸟瞰与立体展现生活场景的需要,由于“纪实性”的明晰追求,促使“三峡移民文学”较多选择了报告文学与长篇小说的形式,特别注重外在的环境与事件的书写.最终,我们认为就现阶段“三峡移民文学”的基本面貌而言,对移民中“人”的内在精神的把握与开掘不够,而应再深入到移民人群的文化与具体个人心理的深处,方能出现一些真正经典的作品.例如,与华文文学中纠葛的移民心态与文化认同的危机相比较,“三峡移民文学”还要在更高层次解决“写什么”的问题,然后才是“怎么写”的问题.这里,可以引用在文学之外的一些研究成果,以启发对“三峡移民文学”题材可能的开掘空间.有论者谈及移民的心理适应性问题时说:
这种被迫迁移性,导致非自愿移民在缺乏理性认知的准备下,生产结构、生活结构、社会环境、社会文化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这不仅仅表现为居住环境的改变,更是伴随着原有社会角色相关联的社会关系、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甚至社会地位、社会阶层的改变,这样突如其来的变化给非自愿性移民们带来层层的社会适应的壁垒.在各种适应中,心理适应往往是关系主体认同感、归属感、幸福感的重要适应性指标等⑥
有论者谈及移民语言态度的变化时说:
移民的语言态度随着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在2003年底以前我们访谈的近百人中,认为普通话最好听的和认为家乡话最好听的大约各为50%.没有人认为当地话最好听.而近两年后,情况发生了较大变化:认为普通话最好听的上升至59.4%,认为家乡话最好听的下降到32.8%,并有7.8%的人认为当地话最好听.⑦
还有论者谈及“后移民时期”的概念时说:
“后移民时期”特指三峡库区为解决前期移民遗留问题和应对经济、社会出现的新问题的时期,它是相对“前移民”时期而言的一个特定时段.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我们把它称之为“后移民时期”.就时间而言,初步定为2010年到2026年,即从三峡枢纽工程基本建成到三峡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执行暂告段落的16年等⑧
这些列举无不提醒着我们“三峡移民”所固有的复杂性与长期性,以及在不同层面所具有的深刻内涵与变迁.“三峡移民文学”理所当然应该容纳这些不同视角的考察内容,以文学艺术的思维生发出更为深邃的书写空间.我们应进入到普通的
移民类电大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关于“三峡移民文学”辨析相关毕业论文模板参考文献:
如此“文博士生”
有人大代表提出的“中组部把这些博士官员都招来考一下”的建议,附和赞同者甚众. 如此“文博士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
关于“红烧肉”的博士文
现增加营养、避免增肥和促进社会和谐的作用. 关于“红烧肉”的博士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文学作品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
费孝通的博士文答辩“花天酒地”
张非常考究的学位审定书上签字,并再喝一杯酒祝论文答辩圆满结束. 费孝通的博士文答辩“花天酒地”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学的论文范文。
“文博士”不能成为卖***的通道
像全日制学生一样上课,只需要提交博士论文,通过严格的博士论文答辩,可获得博士学位. “文博士”不能成为卖文凭的通道参考属性评定 。
三峡水利工程论文
三峡大学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的有关要求,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是整个学位论文顺利进行的必要基础,是保证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环节,硕士研究生,导师,学科和应给予充。
初中英语辨析
初中英语届全国新课程英语测试评价暨广东省中高考典范课例教学展示研讨会报名回执,参修班别(请务必打√注明):□高中□初中,姓名性别民族出生年月职称/职务任课年级。初中英语总结人教版,。
英语文学硕士
英语文学类开题报告翻译硕士,英语文学类开题报告烟台库移民后扶阶段交互式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基于移民教育培训需求及参与意愿视角邹晓娟210yb277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大学生探究。
英语文学硕士论文
践,六,培养方式,1,实行学分制.学生通过规定课程的考试,成绩及格后取得该课程的学分;修满规定学分后撰写学位论文;学位论。英语文学类开题报告翻译硕士,英语文学类开题报告烟台库移民后。
古代文学作品论文
.博物馆有如下几。古代文学论文提纲湖北,古代文学论文提纲2016年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
文学英语翻译
类开题报告翻译硕士,英语文学类开题报告烟台库移民后扶阶段交互式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机制——基于移民教育培训需求及参与意愿视角邹晓娟210yb277信息技术背景下构建大学生探究式学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