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法师相关硕士论文范文,与转在弘一法师围墙外面相关硕士毕业论文

时间:2020-07-05 作者:admin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该文是论文致谢专业法师论文范文,主要论述了关于法师相关硕士毕业论文,与转在弘一法师围墙外面相关论文范文文献,适合法师及美术课及律宗方面的的大学硕士和本科毕业论文以及法师相关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写作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最早无意中走进弘一法师的精神世界,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电影《城南旧事》有一首插曲《送别》,记忆深刻.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觚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曲子舒缓婉转,歌词优美蕴藉,很有些宋代婉约词的味道.那时还不知道词作者是谁,也没听说过弘一法师的名字.后来读书多了,方知,这首著名的歌词竟出自一位大和尚之手――当然,那时弘一法师还未出家,他的名字还是李叔同.

弘一法师的一生极尽传奇色彩,他的前半生与后半生反差之大完全判若两人,令人深思其中不尽的人生况味.胡宅梵云:“综观大师之生平,十龄全学圣贤;十二岁至二十,颇类放诞不羁之狂士;二十至三十,力学风流儒雅之文人;三十以后,始渐复其初性焉.”此说不完全准确,但大体仿佛.

弘一法师出生于天津一个富足的盐商之家.他的父亲李世珍是富翁,也是清朝进士,68岁生下他,过了4年就撇他而去.虽然缺少父爱,但他并不缺乏锦衣玉食的生活,家资巨厚足以维持他悠游卒岁的少爷公子哥的习性.少年的李叔同到上海后,同一干文人往来酬酢,走马章台,厮磨金粉,秦楼楚馆消遣,风尘场中寄情,还留下缠绵旖旎的风流诗词.到日本留学期间,花钱大方,衣着考究,“高帽子,硬领、硬袖、燕尾服、史的克(即stick,手杖)、尖头皮鞋,加之长身、高鼻,没有脚的眼镜架在鼻梁上,竟活像一个西洋人.”(丰子恺)为演话剧,他制一套戏服花一百多元,对一般普通留日学生来讲,一百元相当于半年的生活费用.在日本,他还娶了一个日本妻子(在天津老家有妻俞氏,育三子),在家中雇有保姆,过着上层有钱人的生活.

弘一法师艺术兴趣广泛,善书画,工诗词,喜金石,能篆刻,在中国现代戏剧、油画、音乐等多个方面,他都可谓开创者和先驱.晚弘一一岁的鲁迅很喜欢法师书法,从日本朋友内山完造那里间接获得“弘一上人”的一纸字,日记中用了一个“乞得”字样,其恭敬态度由此可见.在日本期间,李叔同与欧阳玉倩等人成立了中国第一个话剧团“春柳社”,演出话剧《茶花女》《黑奴吁天录》《热泪》等,在《茶花女》中,李叔同扮演“茶花女”玛格丽特,盈盈细腰,手可掬握,令人惊叹莫名.回国之后在浙江第一师范任教,他教授的主要是音乐钢琴课和美术课,这在当时都是开时代之先河的.著名文艺家丰子恺、曹聚仁、刘质平等都是他培养出来的高足.杭州西湖的湖光山色对李叔同的艺术气息的熏染也非同小可,他经常在西湖中流连泛舟,在给一友的信中做了如此描述:山色如娥,花光如颊,温风如酒,波纹如绫,才一举手,不觉目酣神醉.山容水态,何异当年袁石公游湖风味!

李叔同年轻的时候,“异常的孤僻”,脾气很各.欧阳玉倩记述了留日时期的一件事.一次,李叔同与欧阳约好八点钟见面,欧阳住所距那里较远,赶电车耽搁了些时间,到了后,递上名片,不多时,李叔同开了楼窗,对欧阳说:“我们约的八点钟,你过了五分钟,我现在没工夫了,下次再约吧.”欧阳知道李叔同的脾气,只好掉头走去.浙江师范的同事、一生好友夏尊回忆了一件事,学生宿舍丢了东西,作为舍监,夏尊十分苦恼,李叔同出主意,劝其贴布告以自杀逼小偷自首,但如果小偷不为所动,那只好真自杀“以死殉教育”,夏尊认为这招太狠,没有接受.

李叔同年轻时候写过一些慷慨壮丽、雄奇豪放的诗词,如《满江红民国肇造》:“皎皎昆仑,山顶月,有人长啸.看囊底,宝刀如雪,恩仇多少?双手裂开鼷鼠胆,寸金铸出民权脑.算此生不负是男儿,头颅好!荆轲墓,咸阳道;聂政死,尸骸暴.尽大江东去,余情还绕,魂魄化成精卫鸟,血花溅作红心草.看从今,一担好山河,英雄造!”这首词填于1912年,距李叔同1918年出家仅有6年.

1918年,38岁的李叔同到杭州虎跑寺出家,一个月后在灵隐寺正式剃度.至1942年62岁圆寂,他的一生庶几被平分成僧俗两个世界,他也奇迹般创造了两个高峰:现代中国文艺先驱李叔同和律宗一代宗师弘一大师.这,的确是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


如何写法师毕业论文
播放:35928次 评论:6884人

1918年,发生了什么事情?让曾经的风流才子、曾经的公子少爷、曾经的豪放文人毅然断然决然皈依佛门?我试图在国内大背景和弘一法师的个人经历中寻得一点蛛丝马迹,但苦苦思索不可得,只好相信大师自己的自述,他有一篇《我在西湖出家的经过》,讲述了出家的过程.这个过程是渐变的,不是突变的.究其故,大抵有如下几个:1、深受马一浮的影响.马一浮,浙江绍兴人,曾留学美日,饱读诗书,学贯中西,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国学大师,同时又是佛学家,自号“马一佛”,他早年在上海与李叔同相识,在杭州交往频繁,李叔同视其为精神导师.在佛学上,“渐有所悟”,遂“世味日淡,职务多荒”.2、“断食”的因缘.1916年,李叔同在日本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关于“断食”的文章,说“断食”是身心“更新”的修养方法,自古宗教上的伟人如释迦、耶稣都曾断过食.因李叔同身体一直不好,患神经衰弱,肺结核,还咯血,所以,在这年年底,他跑到清幽之地虎跑寺断食17天,虎跑寺后来成为他出家的地方,他自己也把此次断食视作他出家的近因.1917年下半年,李叔同开始吃素,房间里有了佛经、佛像,天天烧香,过年他也没回家,而是跑到虎跑寺过年.3、夏尊的“敦促”.夏尊与李叔同是一生的知交,友谊超乎寻常.1918年春节过后,李叔同皈依三宝,以演音为名,以弘一为号,原本打算以居士身份修行,寄住虎跑寺,暑假后辞去教职.夏尊见老友如此,心中寂寥,十分苦闷,有一天,对李叔同说:“这样做居士究竟不彻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这原本是心中难过的性情之言,却促使李叔同下了最后的决心.几年后,在一个场合,李叔同指着夏尊对大家说:“我的出家,大半由于这位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

俗世中的人们往往私心揣度,遁入空门的出家人,肯定是在现实中遭遇重大变故或打击,遂产生幻灭感,绝望感,看破红尘,剃度出家,著名如贾宝玉者即如是.这样的人确也所在多有,但不尽然,有些人完全是机缘巧合,一切随缘,瓜熟蒂落,水到渠成.有人把李叔同出家的原因归于世事板荡,时局混乱,中国知识分子在苦闷中寻求不到出路,精神颓唐,于是,醉心于青灯黄卷;有人归于江南寺庙众多,佛教气息浓郁,儒家的修身与佛教的修行合二为一;等这些都是外在的情由,对于李叔同来说,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烟雨江南,歌榭楼台,红粉佳人,妻孥家人,都化作了“空”.当了和尚,对别人是“出家”,对他是“回家”,找到了最终的灵魂停泊地.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晚年信佛,曾撰一联:“今日方知心是佛,前身安见我非僧.”这话应在儿子李叔同身上,其间似有微妙的因缘. 我在想,作为一个文人,而且曾是一个放诞不羁的文人,李叔同为什么不选择禅宗,而选择律宗?一般来讲,禅宗讲究顿悟,更适合文人修行,饭来即食,觉来即眠,自由度高,而且参禅、谈禅也是件有趣的雅事.而李叔同选择了戒律非常严格的律宗,说白了,就是选择做苦行僧.律宗是佛教的一个派别,以研习和传持戒律而得名,对僧人生活要求持戒严谨,不得稍有违越,因而修习甚难.他之所以选择律宗,是因为,在他看来,近世所以佛门不昌,僧人不严格遵守戒律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认为,僧人的道德品行,应该在一般人之上,如果仅与一般人相当,甚至不如俗家人等,社会就难免对佛教徒的鄙视.因此,弘一法师精心研习,持戒甚严.他一直保持过午不食的戒律,俗界朋友请他吃饭也非常尊重他这个习惯.穿不过三衣,即使严冬也是如此,所以冬天他的手上经常生有冻疮.

弘一法师有一张照片,穿着一身破旧的袈裟,头上戴着帽子,眼神悲悯、慈祥,给我心灵以强烈的撞击,有一种欲哭流泪的感觉,悲悯情怀油然而生.如果仔细看法师的照片,你会发现,他的衣服几乎都很破旧.一次,他在南普陀寺给青年佛教徒做演讲,第一条就是惜福,以他自己的衣着为例,一双僧鞋穿了十五年还要穿,一把雨伞用了十三年还要用,一条毛巾用了五年还舍不得扔.在他过五十寿辰时,他的学生刘质平在他的房间细细数过他蚊帐上布缝纸糊的洞共有200多个.夏尊曾约弘一到白马湖小住几日,期间弘一的生活境界,让这位老友慨叹不已,“在他,世间竟没有不好的东西,一切都好,小旅馆好,统舱好,挂褡好,粉破的席子好,破旧的毛巾好,白菜好,菜菔好,咸苦的蔬菜好,跑路好,什么都有味,什么都了不得.”安泰、静默、谦和,随遇而安,构成了弘一一贯的生活态度.弘一不仅生活至简至朴,而且对声名地位更是淡如云烟,甚至视为累赘,对达官贵人避而远之.一次去青岛讲律,青岛市长晚间求见,弘一小声叮嘱他人说:“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