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是一篇关于实践教学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关于法律硕士培养机制改革的新相关学士学位论文范文。免费优秀的关于实践教学及法律实务及法律文书方面论文范文资料,适合实践教学论文写作的大学硕士及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下载。
【摘 要】鉴于法律硕士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知识结构,实践性教学应当成为该专业的主要课程.由于开设时间较短、教学理念的错位,导致高校实践性教学存在较多不足之处,对法律硕士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势在必行.
本篇论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daxuebiyelunwen/05051720.html
【关 键 词】法律硕士;实践教学;改革
法律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是21世纪法学教育的闪光点之一.2009年开始,法律硕士从仅招收非法学专业的应届学生改革为允许法学本科应届生报考,从而出现了法律硕士(法学)与法律硕士(法学)两个专业的区分.由此,法律专业硕士层次的培养就出现了法学硕士、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三种.
法律硕士(法学)和法律硕士(非法学)统称为“法律硕士”,其目的着眼于培养法律实务人才,即培养法官、检察官和律师等实务部门工作职业群体.而法学硕士则主要着眼于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主要指法学教师和法学研究人员,主要从事法学理论研究和教学.
长期以来,“法学研究生教育的任务都明确规定为教学科研部门培养学术型法律人才(即法学硕士),缺乏研究生层次的实务型法律人才的培养渠道和制度设计”.法律硕士的引进,为我国法律实务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新的模式.然而囿于研究生教学、培养方式的守旧思维,各大高校并没有探索出一条与法律硕士专业的学生情况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培养模式,法学硕士、法律硕士的培养方式趋同,法律硕士的法律实务能力及职业能力要求也并未在教学及培养方案中予以体现,这一弊端可从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学层面予以反映.
怎么样写实践教学硕士论文
播放:32056次 评论:7723人
一、法律实践性教学简述
法律实践教学是指通过讲授法律实务技能、观摩法律实际运用、分析法律事实及诉讼证据、分析案例、法律实务实习和办理案件等亲身体验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专业方法、应用能力、职业经验的教学活动.简言之,实践教学就是要通过专门的实践教学方法培养、训练学生的职业专长和职业(技能)能力的教学活动.
二、法律硕士专业实践性教学之不足
鉴于法律硕士(法学与非法学)专业与法学硕士的培养目标与学生现状的不同,在课程设置和培养模式上应当有所不同.而这种不同主要应当体现在实践性教学活动占整个专业教学活动中的比重不同.由于教学模式僵化、传统,教学方法缺乏创意等诸多原因,我国既有的实务教学水平根本无法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和社会对法律高端人才的需求.
(一)实务型师资的严重缺乏
法律硕士实践教学的师资是制约法律硕士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瓶颈”之一.“大学之大,非因其高楼馆舍,而在于其大师也.”对于学校而言,核心的生产力在于教师,缺乏一个良好的教师队伍,很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总体而言,我国现阶段研究生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沦为平民教育,师生比例的严重失衡成一大诟病,这一点在法律硕士(法学)专业尤为突出.其一,法律硕士(法学)专业招生人数较多,各大院校的招生规模基本在50人以上,政法院校的招生规模更大.招生规模的扩大速度明显快于学校教师的增长,导致师资严重不足.其二,与法学硕士不同,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教学对实务型导师的需求较大.而受高校法学硕士理论人才培养模式和学校对教师考核制度的影响,高校教师多侧重于理论研究,具有丰富实务经验的教师数量极为有限.
正所谓,术业有专攻,以学术型教师讲授所谓的实践性课程,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由此实践教学沦为走过场与纸上谈兵.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实践教学类论文范文 | 大学生适用: | 本科论文、大学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73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 职称论文适用: |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秀选题 |
(二)大班教学效果不佳
受师资、学校教学设施的限制,加之学生人数众多,法律硕士专业的授课多为大班教学,这严重制约了教学质量的提升.以笔者所在的西南政法大学为例,法律硕士(法学)专业的一个教学班由一般三个行政班组成,上课的学生人数在100人以上.如此一来,分摊到每个学生身上的教学资源便严重不足,教师也无法进行深入的讲解,教学之间的互动也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能够有幸参与.更为重要的是,实践性教学不同于理论讲授,只有学生亲身参与其中、充分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才能实现教学效果.否则,学生仅仅观摩其他学生的法律实践,与坐在电视机前收看庭审的效果别无二致.以模拟法庭为例,每个参与其中的学生都有自己的角色定位,事前需要对案情及庭审相关程序进行学习和规划,方能熟悉庭审的流程及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只有参与其中,扮演某个诉讼参与人才能真正地学习到庭审的相关技能,这一点是消极地作为一名“观众”的同学无法企及的.
(三)实务课程教授沿袭传统教学模式
我国高校现行的实务课程教学方式存在诸多弊病,这是制约我国法律实务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原因.其一、沿袭专题形式的理论讲授.对法律硕士的培养,除了在课程设置上有一些区别以外,在教学方法上与法学本科和法学研究生教学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本科“填鸭式”理论灌输或者以法学硕士“专题教学”为主,其他形式的法律实践训练较为少有,不具常态性,无法满足法律硕士培养目标与职业化教育的实践要求.其二、案例教学停留在分析层面上.案例教学帮助我们了解案件事实、理清法律关系,并得出法律结论,具有深化理解的功能.然而,在对法律硕士的培养中,案例教学的运用较为守旧,仅仅停留下“分析”上.在这种案例教学中,所提供案件的案件事实是已经确切知道的,在案件描述中已经对案情做出了认定,而在课堂教学中的任务仅仅在于对既有事实进行分析、定性并给出法律意见.众所周知,在司法实践中,任何裁判作出的前提都是准确认定案件事实.可见,相对于根据已知事实得出法律结论而言,如何从纷繁的证据资料中提取案件事实并加以评断,显得更加重要且难于把握.传统的案例教学方法无法达到这一目的,只能教会学生做简单的法律判断,无法教会学生提取案件事实并通过举证实现诉讼目的,难以有效提升学生对案件的综合把握能力.
(四)文书写作教学效果欠佳
某法学家说过:“笔上功夫和嘴上功夫是法律人赖以生存的两项技能.”文字表达能力的一个主要体现就在于法律文书的写作水平.然而,与法学硕士一样,法律硕士专业学生也鲜有人能熟练地进行法律文书写作,更何谈深谙法律文书写作之道.原因在于,虽然各高校均开设有法律文书的课程,但多采用理论化的授课方式,讲授的内容也多是“法律文书学”,而非“法律文书实践教学”.学生虽完成一学期的课程学习后,却没有针对某个具体的案例写过法律文书,教师也不会针对学生写作的文书提出详细的修改意见.没有针对性地教学和实践,学生写作的法律文书自然也难以符合规范.三、法律硕士实践教学异化的管理体制缺陷
诚如前文对法律硕士实践教学弊端的分析,其实践形态已背离了其培养目标,这一异化反映出法律硕士培养深刻的管理体制障碍.
目前国内的法律硕士培养通常由单设的法律硕士学院集中管理,在毕业论文写作前的第一、二学年,学生所学课程完全相同,也无对应的指导老师,对学生学业的管理停留于研究部及法律硕士学院的统一行政管理与课堂教学安排,而不是个性化、体现法律实务要求的个性化指导.到了最后一年的论文写作阶段,才由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从导师库中选择相应的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于导师与学生间接触时间短、接触机会少,谈不上相互了解,更谈不上有何感情,因此对论文写作指导、实务指导都停留在较浅的层面,甚至出现个别不尽责的导师忘了自己有这么个学生、忘记指导从而影响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答辩的情形,其荒唐可见一斑.这种培养机制导致的结果是,表面上有研究生部及一个法律硕士学院管理,也有论文指导教师,但最
关于实践教学论文范文集,与法律硕士培养机制改革的新相关论文参考文献格式参考文献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