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论文为关于输精类专业论文修改,关于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技术的调查与相关学年毕业论文,可用于输精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优秀学术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免费教你怎么写输精及肉牛及市场营销方面论文范文。
摘 要 :介绍了贵州省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技术的推广措施.
关 键 词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思考
中图分类号:S81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273X(2013)10-0069-02
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经过30多年的发展,牛改点从最初的几个逐步发展到现在的33个,年输配数从几百头到现在的13 000多头.尤其是近5年,国家对“三农”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加之市场上牛羊肉价格不断飙升,养牛业发展的形式迅速.据不完全统计,黔西县现有的规模养牛场有82家,其中存栏20~100头的有67家,存栏100以上的有13家,400头以上的有2家.5年累计输配发情母牛65 340头(其中2008年13 176头;2009年13 236头;2010年12 788头;2011年 12 854头;2012年13 286头),年平均输配发情母牛13 068头.5年累计产杂犊43 798头(其中2008年8 415头;2009年8 713头;2010年8 786头;2011年8 823头;2012年9 061头),年平均产杂犊8 759头.受胎产犊率为67%.每头6月龄的杂犊市场价按5 000元计,5年共创产值21 899万元.每头杂犊比本地牛犊增收约2 500元计,5年共新增纯收益10 949万元.因此,开展牛冻配改良工作,发展肉牛生产是促进黔西县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
1.黔西县牛冻配改良工作现状
(1)各级领导重视,加大了品改经费投入.从县到乡镇领导对牛改工作非常重视,如沙井﹑中坪﹑太来﹑钟山﹑锦星等,把牛改输配动员任务分解到乡村干部头上,并纳入年终考核.使牛改工作得以顺利开展.县财政每年确保15万元以上的牛改专项经费,使牛改器械物资及时得到补充和更换,保证牛冻配改良工作的正常运转.
(2)加大对牛品种改良工作的宣传力度,提高农民对科学养牛﹑增加经济效益的认识.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加大牛改宣传.如利用乡镇包村干部把优良品种介绍给农户;利用交通沿线书写大幅宣传标语,张贴"好消息"宣传单;利用图片﹑墙刊介绍优良品种和饲养管理知识;利用赶场天牵牛到集市上进行实物对照宣传,对杂交犊进行拍照,照片随身携带宣传等等.争取使牛冻配改良工作家喻户晓.
(3)加强牛改技术培训,提升输精员操作技能.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送输精员到省地培训28人次.近些年县品改站聘请了省地牛改专家对全县牛改输精员进行集中培训75人次,购买了试验牛,采取理论讲授与面对面、手把手指导输配技术相结合,印发各类培训资料200多份.为更进一步扩大输配辐射面,2008年县品改站在大关、钟山、太来、锦星、协和5个牛改点进行牛冻配上门输配技术试点,经过5年探索,总结出一套从保定、解冻温度、精液保存和运输、适时输配、输精最佳部位等一系列关键技术.在2011年和2012年连续两年集中县内输精员重点在上门输配技术上进行推广和经验交流,采用理论讲授和现场操作相结合,最后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操作方案供各点使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目前全县牛改上门输配数达全县总输配数的60%以上,受胎率提高5~6个百分点.利用优秀输精员住点指导新点输精员、新点输精员到老输精点住点的方式培养了大批猪、牛改输精员,起到了很好的传帮带作用.使部分差的牛改点年单罐输配数从几十头上升到几百头,受胎率从40%左右上升到70%以上,有些点甚至达到80%以上.全县单罐输配数在500头以上的点达到18个.
(4)着力打造民间牛改输精员队伍,培育家庭式牛改点.过去设牛改点主要是以乡镇畜牧兽医站干部为输精员,由于乡镇中心工作繁重,对牛改工作投入的精力不足,不能保证及时有效的最佳输配时间,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此项工作的开展.为使牛改工作能长期持续稳定发展,近10年来,主要以培养民间牛改输精员为重点.首先在村防疫员中选择有文化、对此项工作热心,家庭基础条件较好等建家庭式牛改点.对他们岗前进行强化培训,采用集中培训和驻点培训相结合,合格后持证上岗.经过多年努力,培养出一批操作熟练、技术过硬的民间输精员队伍.全县33个牛改点中,民间输精点占25个,其中有17个输精点单罐输配数超过500头.一部分输精员在牛改工作中发挥了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