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_工商管理

时间:2020-08-2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亲,您的订单编号:2195111414286223
具体使用步骤请访问:51lib.net/help/

【请登录下面的网站】
51lib.net
用户名称:15376636
密码: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在一定程度上刺激经济繁荣发展的教育路径,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支持和保障。从教育改革发展现状看,双创教育研究及实践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存在理论体系不健全、文化氛围不浓厚、受众面较小、与专业教育分离等问题。
一、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中的问题
1.开设广泛但不深入。虽然应国家教育部要求,双创类课程进入教学培养计划并占一定比例学分,但其开展形式往往是几门单设的课程,并没有按年级、按层次、按特征层层深入的严密逻辑体系;专业课中涉及双创教育的比例相对较低;更没有结合不同专业和学生特点分类型培养。
2.学生普遍认可但不了解。学生普遍接受了创新创业思想,但对该教育的目标、内容、本质等认识模糊,未能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联系起来,大多数同学甚至认为两种教育是分离、独立的,自己要么学专业要么学创新创业,二者导向不同的就业方向,如果选定一个方向,则另一方向与己无关。这种认识已经背离了现代高等教育的目标。
3.教材品种多但体系不完善。目前,关于双创类的教材并未形成全国统一的标准,更没有公认的体系架构,只有比较笼统的原则要求,各类教材都在使用中结合各自理解和需要进行设计,这就难以控制教材质量,无法评价教材的优劣,更无法对课程进行统一的管理和评价。
4.学生参与增加但效果不理想。近几年,随着宣传的加大和学校与教师的共同强调推进,以及课程和学分制的调整,双创类课程的参与率已经有了较大提升,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提高。但由于开设方式单一,课程深度不够,使课程失去了应有的吸引力,造成参与后学生收获感不强、满意率低。
二、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影响因素
1.认知不足。首先,很多人把“创新创业教育”与“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划上等号,认为能就业就不创业,陈旧的理念曲解了教育改革的本质,阻碍了二者在思想认识上的融合。其次,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学方法手段枯燥无创新,不但不利于学生创新性思维、创新意识的形成,也影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实施中的交融。最后,对二者融合认识的不足导致教学体系不完善。我国双创教育起步晚,缺乏大纲的硬性要求,导致大部分学生对双创教育的认识处于听说过或不了解阶段,同时由于对双创教育的引导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虽有提升但仍然偏低。
2.课程零散。双创教育的推进要求从课程体系的融合开始,完整的教学课程体系是双创教育的根基,从我国各类高校双创课程体系来看,普遍存在两方面问题:首先是双创类课程较少,大多数以选修课形式开设,结果是学生不看重、不投入,甚至部分学生因“怕挂科,怕麻烦”的心理拒绝选修该类课程;其次是双创类课程并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特征、专业特征、年级特征等差别,导致一门课程对全体,而得不到理想效果。
3.师资匮乏。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需要更多的投入,特别是专业教师与拥有丰富经验的社会人士。无论是离开专业还是避开真正的实践训练,创业教育都是纸上谈兵。此外,双创教育实践性强,不仅要求授课教师拥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讲授技能,更应具备扎实的创业实践指导能力。然而目前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无法满足该需要,教师队伍类型单一是主要问题。
4.管理不到位。目前设有双创教育管理机构的高校甚少,无法对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利用。学校、政府和社会对双创教育的配合不协调,导致其进度缓慢。且高校管理不深入,缺少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战略规划,阻碍了其快速、畅通、高效的开展和推进。
5.考核机制不完善。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评估体系不完善、考核体制不健全,表现为反馈渠道不畅通、评估指标模糊,信息公开受阻等,这些都影响创新创业学者、一线教师、在校学生等各方的参与积极性和投入。且很多学校不存在或者没有让学生了解其反馈通道,让学生们处于有意见无法反馈,有想法无路径提出,有成果无平台展示的尴尬境地。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建议
1.教育观念时代化。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实施关键在教师,要转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树立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的新观念。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要积极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来,挖掘各专业的创新创业元素,根据相关创业知识,找准结合点,恰如其分地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把创新创业的理念向专业领域扩散并渗透,用专业的知识技能为创新创业领域引领和指导,切实将创新创业与专业融合起来。
2.课程体系个性化。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必须做到二者目标、内容的融合,融合的途径必须把握一个原则:即在增强创新创业观念和技能的同时,适应不同高校、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目标,有差异的具体实施。这就要求课程设置和实施的体系化、个性化、特色化。
课程设置方面,应结合高校的办学定位及区位特点,在创新创业基本素质与精神教育方面针对全体在校学生开设,旨在培养学生基本的创新创业思维、创新创业品质;创新创业相关知识的教育应根据专业特点、学生需求、学生能力有针对性的开设,如对有创新创业意愿和能力的同学进一步开设相关课程;创业技能教育可结合高校的办学方针、区域特点设置,如中部地区正在承接东部地区的产业转移,制造业发展迅速,学生创业需求强烈,因此这一区域的高校应该顺应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增设技术类的课程,并加强对跨学科课程的开展。
教学实施方面,以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选修课为主,在传统的课程中融入创新创业课程,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分类实施,如创新创业素质课融入学生的必修课,创新创业技能课融入专业课程中。实践教学方面,校方应立足地方办学定位、专业特点,有目的、有计划地开设丰富多彩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类竞赛、大学生科技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等形式,既丰富学生的知识,将书本理论转化为实践能力。
3.开展形式多元化。首先,高校应该针对学生专业、年级的特点,聘请各行各业有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及有创业经历的学者来校兼职,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友资源,成立校友联合会等,定期邀请知名校友来校指导。其次,加强校校合作、校企合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程度参差不齐,为改善这种状况,高校应通过各种形式加强校际合作,如各高校组织教师交流培训,组织学生参加竞赛交流等,尤其西部中部等欠发达地区的高校要向东部及部分重点高校交流学习,实现资源互补,优势互利的新格局。最后,围绕相关专业,通过“专业创业计划”引领、组建创业团队,开设创业教育讲座和培训班等形式,进行研讨、辩论、交流,搭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活动平台。
4.评估体系规范化。为了更好的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应建立二者融合的反馈机制,这有利于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的过程进行指导,对效果进行评估。首先评估指标的选定,可以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的教学水平、创新创业竞赛、创新创业讲座等方面进行设定;其次是评价的方法和机制,如创立交流平台,为创新创业的学生提供成果展示的舞台,对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效果进行评估及信息公开,评估结果影响高校的排名及招生,从而促使各高校相互竞争,相互学习,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更好的融合开展。
四、结论
把创新创业教育引入到专业教育中,并不是二者简单的相加,而是使二者有效地衔接,使其知识内容有机融合,在专业教育中突出和渗透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最终形成以高校、教师和学生三位一体的协调系统,建立多层次,立体化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实现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效融合。而在实践工作中应该更加重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从师资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下功夫,为培养高层次人才,为高等教育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和充足的保障。[基金项目: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4年度课题(项目编号:SGH140742);陕西理工学院2015年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项目编号:UIRP15037)]
(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大学经济与法学学院)
登录后点资源下载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