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完善保障机制
11更新人才培养方案
为扎实提高学院各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工作成效,全面修订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创建实施“通识教育+专业教育+A创业实践/B教学生产实习”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实现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业教育一体化一站通培养。努力把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中、深化到课堂教育中、展现到学生业余文化生活中。突出实践与创业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原来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进行有意识的更新。通识课程模块里面加入创业类基础课程,两个主要作用:①普及创业知识;②激发引领创业团队的产生。专业教育模块增加跟专业有关的创业课程,比如针对医疗器械学生的技术创业、针对化妆品学生的服务创业;整体课程模块在原来基础上增加创业实践模块,设定同等教学实习和生产实习的学分,经过考核的创业团队,可以选择创业实践模块。其他还可以尝试跨专业学分互认,选修课灵活化比如A专业学生去选读B专业的专业课,也可以申报选修分,而不是局限于特定的选修课,因为创业过程需要很多知识,这样可以为创业学生提供更加宽裕的理论学习平台。
1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好的理想目标,需要优秀的团队去完成。带着梦想,看着规划,磨炼一支能创业、敢创业;能讲课、讲好课的卓越教育队伍刻不容缓。创业师资队伍,校内校外共同发展。针对校内创业导师,应给予引导鼓励,已经具有教育水平的应在各方面支持。创业教育给工作量,焕发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基本热情。创业教育突出贡献成果的,给予重点奖励,激发最有创造力的教育精神。对有创业方向发展尚不具备创业高水平的教师,给予重点教育培训。通过鼓励理论进修,轮流选派下企业实践锻炼,理论实践促成长。通聘请知名企业家、投资人、行业专家等担任校外创业导师。在校内,整合各学院专业教师、辅导员、学生创业协会等多方力量,积极打造一支以专业教师、辅导员、创业协会等为支撑力量的创新创业师资队伍。
13开设学生创业教育培训
为有效提高相关具有创业梦想学生的创业实践能力,建议积极深化教育制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努力把创业教育与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改革融合在一起,并着手建立了各专业学生创业教育培训体系,鼓励和支持在校学生开展创业项目和接受系统的创新创业教育培训。通过“KAB”培训班、创业培训班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等项目,强化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提升创新素养和创业实践技能。根据培训的结果,扩大创业实践项目的推广与孵化范围,力争创业项目落地生根。
2构建校园创业文化的措施
21完善课程体系
创业教育课程也是一门专业课,在国外发展已经比较完善。在国内,部分院校还停留在喊口号、写规划阶段,没有真正重视创业教育课程的开发。甚至连全职的创业教育讲师都不配备,更不用说单独的教研室。完善课程体系,当务之急,就是学校各部门要形成统一共识,承认创业教育的重要地位,首先从思想上重视它。形成统一共识后,再根据国外发展完善的创业教育课程,结合本校的创业实际基础水平,进行相对应的创业教育课程开发。自主创业教育课程开发后,应负责专人进行更新维护。根据每年国家社会等发展情况,根据学校学生发展情况,更新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除了自主开发创业教育课程外,还可以引进国内外高校比较优秀的创业教育课程,作为自主网络选修课或者网络通识课,对按规定完成网络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学分激励。此外,还可以进行讲座形式定期邀请名家大师或者企事业单位实践创业家来校上课,传授实践教育注意事项以及创业心得。
22开设创业基地
创业基地是创业活动的重要平台。气聚则生,一个好的创业想法往往在创业基地浓厚的创业氛围中孕育产生。创业教育普及化、常态化后,往往会激发一批具有创业意向的学生,他们朝气蓬勃,创意无限,这个时候,创业基地就是他们最好的选择。志同道合,还是互助互补,最不可思议的奇迹都会在这群喜欢创业的创业成员中产生。创业基地组织师资力量,对这批创业成员进行针对性培育后,一个个创业项目就会在创业基地孵化诞生。在创业基地的配套设施中,创业项目有希望步入正轨,最后一个创业项目成功后,那就是该创业基地的一道亮丽风景线,当然也是校园创业网文化的共同荣誉。
具体来说,应明确基地工作指导思想:坚持以增强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围绕学院各专业人才培养中心工作,着力加强学生创业教育,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推进学生创业实践锻炼,应制订切实可行的基地工作目标,有效提高广大有创业梦想学生的创业能力,依托校内外资源优势,搭建学院学生创业实践平台,致力于把创业实践基地打造成集“创业知识教育、创业思想集聚、学生创业实践、创业项目孵化、学生创业成果转化、创业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多功能平台。组建学院创业基地工作领导小组,专门成立由相关部门主要领导牵头,涉及各专业、学院团委共同协同配合的“大学生创业基地”领导小组。各专业负责业务指导和技术帮扶,部门团委负责日常事务协调管理与服务。制订一套较为完整的学院创业基地管理制度,为确保基地各项工作目标如期完成,全面提升创业基地各创业项目取得实效,创业基地办公室制订了各项颇具特色的工作管理制度。
23开展创业文化活动
充分发挥专业优势、行业优势和医药文化特色,广泛开展以“绿色、健康、服务”等内容为主题的创业文化活动,努力形成极具专业特色的创业工作氛围。各个创业基地依托个性化创业项目指导、团队辅导、创业沙龙、创业模拟实践等项目,积极培育各支具有专业特色、品牌优势、可行性大的创业团队。通过各指导教师的帮扶,所有创业团队进驻学院创业基地进行有效培训和孵化,最后通过团队成员模拟实践、企业专家论证、基地工作领导小组评审优秀团队入驻。依托学院硬件资源优势和团队辅导优势,帮助团队开展创业实践项目。
3结论
目前,创业学生都是凭着自身一腔热血而投身创业市场,但他们存在社会适应能力差、思想不稳定、心理素质不强、创业技能缺失、人脉关系少等现象,这些必须通过后期的创业实践加以磨炼,更多可以通过创业教育得到有效提高。校园创业文化活动、创业培训项目和系统地设置培训课程以及让学生实践可以从根本上让学生产生心理互动,因此构建创业文化要从实际出发,从切实提高学生创业能力出发。
积极构校园创业文化也是构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高在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具有重要的功能。创业文化构建过程中,留下的创业精神,比如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团结友爱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学生的成长成才具有不可替代的滋补作用。创业文化构建过程中,创业团队成员之间培养的战斗友谊犹如战场友谊,永远激励着一起奋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学间的友谊也会随着创业团队的日益普及和壮大,欣欣向荣,最后形成一种创业文化,成为学校无形的学风气质和独特的校园气魄。理论和实践同行,政策和制度保障,初心不变,相信学校的创业文化一旦扬帆起航,必将破浪前进。
参考文献:
[1]侯雁伶高校校园文化中大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2)
[2]张慧大学生创业教育与校园文化[J].赤子:上中旬,2016(18)
[作者简介]程利江(***—),男,汉族,浙江诸暨人,硕士,浙江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教师。研究方向: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