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德育管理的现实困境论文

时间:2020-10-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一、价值理念及取向:一元化与多元化的困惑

长期以来,我国学校德育教育价值取向的突出特点是一元化、理想化、刚性化,重心偏高,片面强调政治性和统一性,同时又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基本上是用一个统一的模式去塑造所有的学生,且有泛政治化色彩。在德育中过分强调按照社会规范的需要来确定培养规格和设计培养过程,没有充分考虑到个性化发展需要,学生主体精神的弘扬受到一定抑制,再加上目标统一,缺乏层次,没有选择自由度,最终培养出来的学生比较符合社会共性道德规范要求,但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意识、批判精神以及良好的个性心理素质被忽略。这种现象是与价值理念息息相关的。作为社会缩影代表和政治诉求对象的高校,必然受到社会主导价值和意识形态惯性的影响和制约,其德育教育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强制性和统一性。而社会的丰富多彩和发展的日新月异,多种利益交织在一起,多种观点互相激荡碰撞,尤其在网络兴起的今天,多元化的思潮和多样性的观点层出不穷,道德教育的一元性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具体来说,高校德育管理在价值理念方面的多元化倾向,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现实挑战:

一是经济全球化对高校德育的挑战。二是现代高科技的发展对高校德育的挑战。三是价值选择的多样化以及可能冲击价值导向的一元化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四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教育对德育方法的冲击。五是物质生活不断丰富给高校德育带来的挑战。

但是,社会生活中存在道德价值取向多元化现实,并不意味着道德建设的导向也要多元化。当前我国社会的利益主体是多元的,价值取向是多元的,路径选择是多元的,但是就整体而言,人们在观念形态和价值观方面需要作出一定的价值选择。在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是社会意识形态存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客观性,在社会急剧变革和转型时期,多元并存与一元主导的矛盾和冲突往往更为突出,冲突的焦点往往集中在指导思想多元化还是一元化的问题上。要求高校德育管理必须坚持一元化的价值导向,这是政治领域意识形态、社会道德导向和高校德育培养目标要求的一种价值导向,这就需要在高校学生中倡导主流价值观念,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要坚持主旋律与多样化的统一,一元化和多元化的结合,对于社会发展的主流方面,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积极、正面、健康的内容,应当在我们的德育教育中得到真实反映和充分体现,占据主导地位。同时,肯定多元存在的现实合理性,创设宽容多元发展的社会环境和校园环境,引导多元发展,呈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积极态势。

二、管理体制及控制:刚性化与柔性化的冲突

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整个高校德育工作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带有整体性、全局性的制度形态,是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具体统帅德育工作的基本模式,科学适宜的高校德育管理体制的功能,应当是能遵循高校德育的客观规律,处理好德育过程中的各种关系,包括校内外的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组织系统之间的关系和各种组织机构之间的关系。高校德育管理体制是以其合理的结构建制,明确的机构职责,协调的组织关系,在高校德育工作体系中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管理方法及手段:单一性与多样性的矛盾

不同社会环境、文化背景和政策导向中的中外高校德育工作在施行方式上有很大的不同。德育手段不一样,德育管理手段同样不一样,必须界定的是这两者又息息相关,德育管理手段的差异性得以存在的前提就是中西方德育手段的差异化。

如何把道德知识传授给学生,中国和美国的做法差异很大。一般说来,高校德育主要施行方式是以课堂传授为主,而课堂讲授的方式主要就是灌输训练和问题讨论,对学生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行劝诫、教育和训练,同时组织讨论,但在实际操作中,问题讨论的方法采用极少,即便组织如此教学方式,效果也是差强人意。如果要对两种教学方式相比较,应该说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不能片面地强调其优劣部分。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中国学校侧重于前者,而美国侧重于后者。中国的高校德育更强调系统的教育、理论的灌输和教学任务的如期完成,注意道德知识的传授,而忽视道德情操和道德能力的有效砥砺;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特点,但教师往往忙于完成规定教学任务;理论教学相对完善,但学生缺乏接触社会的机会,对社会的复杂性和道德的相对性没有深入了解。美国高校德育偏向于通过学生之间的争辩和讨论,让学生自己分析和讨论各种道德问题,做出道德判断,并在判断过程中明确道德价值标准。寓道德教育于教学过程中,寓道德教育于管理和服务中,寓道德教育于大众传播及社会环境之中,寓道德教育于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不断地将道德原则内化为自己的道德信念,进而转变为行为习惯。当然,相对而言,美国不太重视系统的学习,使学校道德教育处在一种较为松散的状态,大部分学校没有明确的道德教育目标和方案。这极大地影响和削弱了学校道德教育的权威性和效果,往深层次讲,这也是美国社会问题产生的深刻原因之一。四、绩效评价及反馈:功利性与实效性的反差

教育管理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义决定了教育管理必然最大限度追求管理过程的有效性,即管理目标的顺利达到,也就是教育管理绩效。管理效益原理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理之一,已揭示了管理的目的和效果之间、系统的生态和发展与大系统需要之间的本质联系,已使人们认识到管理的实质就是增效,必须在管理过程中合理而有效地运用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空间、信息等要素,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取得最有成效的结果。高校德育管理同样必须遵循效益原理,即用最少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空间,获得德育最大可能的效果。

关于德育管理绩效评价,可采取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定性评价是指评价者在观察的基础上对评价对象基本属性和特征的整体认识,是对评价对象进行抽象概括,而不做具体量的分析,得出一个定性的结论。定量评价是指通过数学模型和科学计算手段对计价对象德育状况进行全面的数值量化评价,所得结果相对来说较为可靠、准确。

总之,通过德育工作绩效评估,能了解自身德育工作所处水平和存在差距,同时有利于学校德育管理工作走上科学化与系统化、制度化与规范化、标准化与精细化、民主化与人性化轨道,促进学校德育工作水平不断地提高。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