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关于课堂管理

时间:2020-11-0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课堂管理是教育学中的重要研究对象,下面就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的毕业论文关于课堂管理的相关文章,希望可以帮到您,如果你觉得不错的话可以分享给更多小伙伴哦!

毕业论文关于课堂管理一

课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社会的缩影,教师和学生在这个“小社会”中各自担当自己的角色,维护着相互之间既密不可分又相互制约的关系,而维护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课堂管理。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多种多样,学生群体心理就是其中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对于学生群体心理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学生群体类别

学生群体是课堂管理的主要对象和目标,它是以学生为主体形成的有着特殊影响作用的联合体,它对个体活动所形成的积极或消极的影响,主要取决于群体参与活动的动机、群体对于活动本身的认识以及于群体外在的评价反馈。学生群体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

(一)正式群体

正式群体是指在校行政部门、班主任或社会团体的领导下,按照一定的章程组成的学生群体[1]。它通常由班委会、团支部和少先队组织等群体形式,并负责开展全班性的集体活动。正式群体有明确的规章制度,组织成员具有稳定性,并对所要开展和参与的活动有一定的计划性,因而有具体的活动目标,且分工明确,能更好的调动参与者的积极性并最大限度的发挥每一个成员的能力,使活动顺利进行的同时也增加了群体的凝聚性。正式群体往往是班主任所积极倡导的,它对课堂管理有着很大的积极作用。

(二)非正式群体

在同伴交往过程中,一些学生自由结合、自发形成的小的群体,被称为非正式群体,它是同伴关系的一种重要形式。很多班集体中都有这样的一些小群体,一些学生也参与其中,它对个体的即可能产生积极影响也可能产生消极影响,需要班主任积极地引导、适时地关注。

要想更好地管理好课堂,教师特别是班主任老师要正确协调正式群体与非正式群体之间的关系,要不断巩固和发展正式群体,使其积极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从而使整个课堂管理更加有序;而对于非正式群体,要仔细区别其性质。对于积极型的非正式群体,教师要给及支持与引导,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对于消极型的非正式群体,班主任要密切关注其发展,并适时地给以引导和帮助,使其朝着积极型群体发展。

二、学生群体动力的表现

学生群体凝聚力、群体规范、群体气氛等影响着群体与成员个人行为发展变化的力量的总和就是学生群体动力。

(一)群体凝聚力

所谓凝聚力,又叫内聚力,原意是一种物质内部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现在常常引申为群体对其成员的吸引力,以及群体成员的满意程度,也就是群体成员愿意为群体出力的一种倾向[2]。它可以通过群体中成员对群体的信任感、归属感及认同感来体现,如若班级成员关系和睦、有较强的群体凝聚力,则会使整个班级团结一致,朝着共同的目标前进,进而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群体规范

群体规范是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包括成文的正式规范和不成文的非正式规范。非正式规范的形成是成员们约定俗成的结果,受模仿、暗示和顺从等心理因素的制约[3]。正式规范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教育的结果,有明确的指导性的规章。群体规范一旦形成,不管是正式规范还是非正式规范,都会使群体内的所有成员去严格的遵守,这时群体的个别成员的不同意见就会受到整个群体的压制,进而对个别成员形成群体压力,对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在这种群体的压力下,个别成员就有可能放弃自已的原有意见而趋向于更多人的选择出现从众现象。

(三)群体气氛

学生群体的群体气氛在课堂管理过程中以课堂气氛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课堂气氛通常是指在课堂上占有优势地位的态度和情感的综合状态,它是学习的重要社会心理环境[4]。课堂气氛的好坏主要受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教师对不同学生的期望以及教师自身的情绪状态的影响,其中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对课堂气氛的形成起主要作用。

教师领导学生的方式主要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民主型领导方式的教师情绪积极、与学生平等相处,善于激发学生内在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朝着与教师既定的意图、观点和情感发展,进而在师生之间产生相同的情感体验,使课堂气氛更加融洽、活跃。

三、学生群体心理与课堂管理的关系

课堂管理虽然不等同于课堂教学,但它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却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它对教学目标的达成、教学计划的实施有着显着的影响,而学生群体心理的变化对教师管理课堂又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要想更好地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教学目的,就要求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妥善处理与学生群体的关系,使其发挥积极的、正向的影响作用。

(一)把握学生群体心理现状

教师在班集体形成之初及后续的教学过程中,首先应积极采取各种方法了解班集体中每一位成员的家庭背景、兴趣爱好及性格特点等情况,并在教学与相处过程中多观察、多了解、多交流,及时掌握学生的动向,观察经常在一起的学生,并注意他们是否已形成群体。其次,在观察、了解的基础上,教师要将学生情况进行整理、分析,掌握班级中群体的发展情况,扶持积极的群体、改良消极群体。

(二)巧妙引导学生群体“首领”

每个学生群体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都会形成自己的“首领”,正式群体的“首领”大多由教师自己选出,而非正式群体的“首领”一般是由成员自己拥立,而且这些“首领”往往有一定的管理潜力。教师应时刻观察这些“首领”的动态,经常同他们交流沟通,对于确实有能力的人可以适当安排一些班级职务给他,使其积极地向班集体靠拢,并逐渐取得他们的信任与支持,最终使其融入班级正式群体之中,从而促进课堂更好地管理。

(三)提供共同协作的发展平台

由于班集体中人员数量有限,就不免存在各种非正式群体与正式群体之间的交集,教师要善于发现与合理利用这种交集,提供共同协作的平台,使不同群体之间形成良性的合作关系,从而使不同群体之间的成员交互影响、共同发展。因此,在课堂管理时,教师应对群体的交集部分加以重视,由部分到整体,慢慢消除对课堂管理有害的群体,引导群体良性发展。

(四)积极转变消极群体发展方向

教师在课堂管理过程中,首先应更加重视消极群体的动态,及时介入群体活动,提供必要的帮助与指导;其次,要有意识地调整消极群体的交往形式和活动目的,努力使其与班集体保持一致;第三,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积极的群体目标,引导他们形成既能满足个体心理需求,又能满足班集体整体发展方向的新目标。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注意改正群体成员的不良兴趣,将其注意力及时地转移到对其自身身心发展、对班集体整体发展有利的方向上来。

总之,教师在课堂管理时应处理好学生群体心理对教学的影响,及时消除不利因素,发挥好学生群体在课堂管理中的作用,促进教师教学的有效进行。

参考文献:

[1]莫雷.教育心理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2]高洁.浅谈如何增强大学生群体凝聚力[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06).

[3]李淑娟.行为空间互动下的小学校园设计[D].天津:天津大学,2005.

毕业论文关于课堂管理二

1前言

作为教育教学的一种活动过程,课堂管理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效果。通常情况下,课堂管理的有效与否被视为教师教学能力高低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然而,什么是课堂管理?关于课堂管理的概念,不同的学科,不同的学者给出了不同的定义。

曾维芳在综合约翰逊、埃默和季婷婷等人的观点后认为:课堂管理是一系列活动的组合,它为学生提供一种课堂生活,帮助学生发挥最大效能[1].车伟艳指出:课堂管理可以被定义为创造和维持“教与学”行为产生的环境所必要的规则和程序[2].那么,什么是有效教学?刘伦斌、孙可娜认为“有效教学”主要指在一定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3].北师大博士龙宝新等根据新课改下的教学实践,提出有效教学概念的重构,并通过综合利用一切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使这种教学理想转化为能使师生协调发展、不断超越的教学形态的过程[4].如何通过课堂管理实现有效教学?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策略:

2课程管理的策略

2.1课程管理要定心

定心之要,体现在上好每门课程的首次课。有些教师或是因为经验不足,或是因为认识不够,或是因为无力兼顾,对每门课程的首次课不够重视,没确保首次课的上课质量。其实,上好首次课是极其重要的,就如人的第一印象。第一次课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就如给学生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都喜欢教师、喜欢该课程,这样才喜欢来课堂。如果首次课给学生印象不好,而第二次课、第三次课还是未见改善,学生到课率会在第三次到第四次课时急剧下降,各种与课堂教学不协调的表现随之产生。之后教师想管好这个课堂,难度就非常大,因为学生的心已不定了,或是心定在与教学不协调的事情上了。因此,上好首次课是管好课堂的第一要务,尤其是对新生,更是要上他们的第一次课。有第一次课对大部分学生的定心,后面管理起来会顺心很多。

2.2课堂管理要关心

有首次课的定心,学生会比较积极来到该课堂。之后教师只需保持良好的状态,就能把大部分的学生吸引住,但仅此还不够。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学生都希望被教师关心和重视。因此,教师应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各个机会表现出对学生的关心和重视。如关心学生的生活、学习、健康,帮助和指导学生解决遇到的问题,设身处地为学生规划其职业和人生,让学生感觉到教师是爱他们的,是他们的朋友和引路人。这样,教师就能获得大面积学生的尊重和爱戴,自然也就愿意听教师讲课,接受教师所讲的理论,甚至在言传身教下,塑造良好人格修养,懂得为人处世方法。

2.3课堂管理要攻心

攻心,对大部分学生管用。教师对学生关心和帮助,其实也是一种攻心;对学生人生规划和职业引导也是攻心,是面向大面积学生的攻心。在此,笔者谈的攻心主要是对那些经常与课堂教学不协调,且采用定心、关心两种方法都没法凑效的情况下而采用针对这些同学的管理方法。大学之际,学生已在二十岁左右,已是成年人,虽然存着对教师的敬畏,但有着自己想法和尊严。对经常与课堂不协调的学生,采用批评和惩罚方式未必是好办法,处理不好,会引起公然对抗。因此,对这些学生不能硬碰硬,而是采用攻心。如凭借提出问题让全体同学都思考和提问的机会,有意走到这些同学身边,先警示他们的不协调行为,友善地轻声告知他们看书和思考,然后教师在教室转悠到提问时间时礼貌提问这些学生,鼓励他们作答,同时让他们认识到参与到课堂教学原来是这样的简单,鼓励他们以后更多地参与。当然,这种做法还是也有讲究,主要是要注意如下四点:

(1)问题简单。准备提问这些不协调学生时,应选择简单题目,让他们容易找到答案或可凭经验作答。千万避免提出的问题让这些学生难堪。

(2)选对学生。如果这类学生较多时,需用心观察,选择合适的学生“下手”.通常,不选最容易对付的学生,也不选可能不配合的学生。选容易对付的学生,起不到敲山震虎的效果;选很难对付的学生可能一出手就受阻,给其他学生树起恶例。选择不好对付,但应该可以驾驭的学生“下手”,起到搞定他一个,会让这类学生中的多数不敢造次的效果。然后逐步搞定这类学生,最难啃的留到最后,重点攻心。

(3)多次攻心。这类学生之所以在课堂上有不协调行为,与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关系,一次攻心未必一劳永逸。因此,对选中的对象,应多次攻心,甚至在合适的时机,将他从不和谐的队伍中调到和谐的学生当中,让他在和谐的学习氛围中慢慢转变。

(4)鼓励优先。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不管回答是否正确,都应给予鼓励,给予平时加分;如他回答问题的态度不太好甚至不回答,也包容和鼓励他,暗示他这样的态度不对,不给平时加分。下次再次提问时若能礼貌作答,就肯定他的进步,并给予加分。

3结语

课堂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主要的依据是教学论、教育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社会学、管理学的研究成果,其主要内容是课堂管理行为的教学意义、课堂管理行为的模式、实施途径与策略。对于90后的学生而言,为实现有效的教学,课堂管理需要遵循教学规律,也要注重课堂管理的的策略,这才能保证教学质量,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曾维芳.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管理策略[J].文学教育,2015(1):79-82.

[2]车伟艳.有效课堂管理的范围、要素及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5(2):4-7.

[3]刘伦斌,孙可娜。高等教育“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效课堂教学[J].教育与职业,2014(32):157-158.

[4]龙宝新,陈晓端.有效教学的概念重构和理论思考[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5(7):40.

[毕业论文关于课堂管理]相关文章:

1.关于物流管理毕业论文题目

2.会展管理毕业论文

3.社区管理毕业论文

4.管理毕业论文-市场的营销管理

5.团队管理研究毕业论文

6.安全管理毕业论文

7.工程管理毕业论文

8.管理系统毕业论文

9.物业管理毕业论文

10.金融管理毕业论文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