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贸易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我国对外贸易总体发展水平依旧不高,特别是在经历了全球金融危机后,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和不少机遇。文章分析了抓住外部经济环境给我们提供的机遇,同时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优势,正确应对所面临的挑战,克服劣势。
关键词:对外贸易机遇挑战对策
在我国已经走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岁月变迁,融入全球经济的程度前所未有的环境下,在经历了全球几十年来最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和贸易崩溃后,对作为一国实体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外贸的讨论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外贸现状:
一.经济危机后的三年,虽然全球经济有所回暖,但是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备受挑战:
首先,在这个后危机时代,经济危机还没有彻底结束,各国政府为了本国经济的发展采取了不同程度的保护措施,于此同时贸易摩擦不断,贸易纠纷更是日趋激烈。国际保护贸易的发展使得我国的外贸外部环境恶化,不仅体现在09年的我国外贸顺差规模相对上年大幅缩水,2009年前11个月,中国进出口总额19640亿美元,同比下降17.5%。其中,出口10710亿美元,下降18.8%;进口8930亿美元,下降15.8%。而且在世界经济大病初愈后的2010年,由于各国经济复苏程度不一,主要经济体的自顾性增强,国际间的政策合作意愿也相对减弱,进一步加大了我国出口恢复的阻力。
其次,我国外贸企业“单体大,但不强”,根据某知名报刊在上半年的一份在全国范围内的调查显示,注册资金在1000万元以上的占62%,并且我国的进出口企业众多,我国的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位,但我国人均外贸规模刚刚超过1千美元,在世界上的排名仍然偏后。
再次,汇率压力加大。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9年我国汇率保持基本稳定,为稳外需、保市场、保份额起了重要作用。但来自国际上的各种声音在人民币汇率上大做文章,不仅有欧美和IMF对我国施压,而且还有一些发展中国家。其实我国国际收支已经日趋平衡,为了世界经济的稳定和我国早日走出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应该保持人民币基本稳定。人民币升值会给中国进出口带来巨大影响,同时会对中国优势产业产生严重损害。
第四,外贸结构不合理。资源性产品进口价格大幅下跌,价格下降对外贸影响显著;大宗商品进口量继续增加,机电产品进口降幅缩小,出口价格下跌幅度较大;加工贸易降幅逐步缩小,一般贸易出口降幅有所扩大;对美日出口降幅缩小,对一些新兴市场出口降幅较大;我国进出口企业中,国有企业的进出口下滑明显。
第五,美元疲软对商品市场价格影响明显。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生产成本有上升趋势,企业经营风险加大,国际市场竞争更加激烈。次贷危机后,国际资金市场调整及宽松的货币政策增强了我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形成对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第六,碳关税征收对出口将产生巨大且持续的影响。金融危机后,一些发达国家为了自身的国家利益开始主张发展全球低碳经济,由于与诸如欧洲,日本等国家相比,我国在此领域并不占有优势,如果碳关税一旦普遍得到采纳,那我国的工业制成品出口将会承受严重打击。,
二.后金融危机时期,世界经济格局进入大调整、大变革时期,在备受挑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很多机遇:
首先,中国工业门类齐全,体系完备,企业竞争力强,基础坚实,加工制造和产业配套能力大幅提升。我国拥有劳动力比较优势,高素质,高生产效率,成品成本低,增加产品竞争力,如此可以吸引大批的外国消费者。
其次,我国内需市场广阔。??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发展时期的中国,需要扩大内需,而最大的内需是城镇化,最雄厚的内需潜力在城镇化。据了解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为46.6%,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65%左右,城镇将新增3亿多人口,这将为扩大内需和对外贸易发展提供强大、持久的动力。
第三,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市场的发展空间大。一直以来,中国对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持续增长,但是在总贸易中仍占小比重,很有发展潜力。
第四,在经济全球化和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今天,国家外贸发展离不开政府的参与和调控。中国政府果断的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全面实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一揽子计划,出台了提高部分产品出口退税率、改善企业融资环境等一系列稳外需政策措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并取得了明显成效,中国外贸发展出现积极变化。实行“走出去”战略,带动出口效应明显。
综上所述,全球经济温和复苏的大环境将促使中国出口形势有所好转,我国进出口增长速度不会太高,且保持进口增速快于出口增速,外贸顺差继续缩小的基本趋势。强劲内需,政府的政策措施以及贸易结构的不断转变都将促进我国贸易发展。但是,由于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不稳固、国际金融危机促使欧美国家改变过度负债消费模式、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人民币升值压力上升、低碳技术障碍,我国贸易结构不合理、附加值低的问题等因素的存在,我国外贸形势难以恢复到较高水平。
所以我们应该继续坚持外需政策的持续性和稳定性,推动进出口贸易结构升级和转型,加强行业协调和规范出口市场管理,积极应对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不断加强汇率灵活性的对策。?
参考文献:
[1]王文举安广实:《世界贸易组织与中国对外贸易研究》,经济日报出版社
[2]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对外贸易形势报告(2009年秋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