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在剖析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不平衡问题基础上,探讨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结构不平衡;优化
我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不平衡,是由两地的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调整的目标,应该是要获取长期的对外贸易收益,因此必须采取相应贸易战略对策,增加自己的竞争优势,从根本实现对外贸易结构的产业优化升级。基于此,我们提出以下几点政策建议,来消除对外贸易的结构性失衡。
1、改善进出口商品结构
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出口产品的综合竞争力。从短期角度出发,一是要制定好外贸市场战略,加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产品的国际市场开发,对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要继续扩大内需,运用高新科技成果提升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的技术含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提高在国内市场上的表现,树立名牌战略,充分挖掘内需增长对行业的拉动潜力。二是要加大技术更新改造力度,大力发展培育国际市场需求增长率高、技术进步快、物质消耗率低、产业关联效应强的高新技术出口产业,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增强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三要重点扶持一批掌握高新科技、具有品牌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大规模骨干企业,帮助他们拓展市场,延伸产业链,不断壮大国家整体产业集群。
2、优化东盟市场结构
为对东盟贸易创造良好的长期发展环境,同时通过外商投资企业扩大对东盟出口。将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与重点化相联系,同时兼顾贸易流向的分散化和重点化。对外贸易区域结构的多元化发展,可以避免由于市场单一而造成的规模制约瓶颈,掌握我国对外经济交往中的主动权。深化我国对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印度尼西亚、泰国、菲律宾等传统国家的出口主体市场的开拓,在现有基础上扩大规模,提高对这一市场的占有份额,并注意提高产品质量和层次。同时提高合作层次,调整区域结构与贸易流向,寻找新的区域市场商机,比如积极开拓文莱、缅甸、柬埔寨、老挝等新兴出口市场。
3、优化对外贸易的地区结构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已成为各国和地区处理国际事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国应该积极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扩大我国对东盟的出口,在努力提高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山东等地区外贸规模的同时,积极发掘第二、第三层次地区的外贸潜力,为我国与东盟贸易的全面发展提供更为广阔的腹地。一是要加快第二、第三层次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为发展对外贸易创造良好的便利条件;二是要鼓励第二、第三层次地区的企业发展外贸业务,可在政策上予以扶持,强化企业对国际市场的敏感度;三是努力培育第二、第三层次地区的外贸龙头企业,发挥“走出去,引进来”的示范效应;四是鼓励各个地区积极参与各种形式的经济合作、贸易组织和集团,增强各地区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4、优化对外贸易的方式结构
树立国际视野,抓住国际产业大转移的契机,吸引更多高质量的外资加工贸易企业进驻,形成若干加工贸易出口的优势产业群。同时,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我国还应大力发展包括文化创意产业在内的服务产品贸易。这就必须加大第三产业的对外开放程度,特别是要打破国企在通讯、金融、交通和传媒等领域的垄断,引入外资和民营资本,通过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提升我国第三产业的整体实力,全面提升服务贸易的质量与比重。
5、优化对外贸易的产业结构
一是不断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发展技术经济,通过对技术的不断升级,形成属于我国自己的不可替代的品牌优势,通过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推动贸易结构的升级,从而在国际市场上立足。二是通过技术进步,提升优化我国产业结构,同时调整相应的教育结构,并与之相适应的教育机制和劳动力培训机制,使得劳动结构向知识结构型转变,为整个社会提供更加多知识型的人才而不是一般的廉价劳动力。三是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在发展货物贸易的同时,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合作,借此创造更多、更广阔的贸易机会。
6、优化对外贸易的主体结构
促进更多的企业发展外贸,推进外贸经营主体多元化。一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要鼓励外资进入我国第三产业领域,大力促进服务贸易繁荣。二是加快工贸合作步伐,促进外贸企业优化组合,通过改革和创新体制机制,有重点地建立和健全一批综合型的外贸大企业、大集团。三是鼓励我国有条件的民营资本进入东盟市场,在国内打造以技术与品牌资源为竞争优势的企业,开展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四是在东盟市场建立生产和营销基地,发展民族跨国企业集团,改变我国外贸出口以外资公司为主体的局面,提高民族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五是大力推行企业管理制度和技术创新,推广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应用,全面提高企业素质和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地方外贸发展。六是重视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积极发挥各自的作用,为企业提供全方位自营出口服务。
7、制定公平合理的贸易环境
改善国际贸易环境,不仅能使交易构成更加顺畅,而且能有效地缓解目前我国贸易增长高耗能的状况。一是依据我国的现实条件和国际环境,来制定相适应的对外贸易政策,从而进一步优化我国与东盟的贸易结构。二是通过政策推动撤销非关税壁垒、开放服务贸易领域及知识产权保护的步骤,促进国际贸易协调平衡发展。三是尽快建立和完善外贸评价体系,用科学、客观、专业的态度面对我国在国际贸易方面的成效和难题,并据此不断合理调整贸易战略,使之成为促进我国外贸进步的巨大推动力。四是在平等互利的原则基础上,加强与东盟各国的对话和沟通,全方位、多层面的应对贸易磨擦,力争尽可能多地获得包括技术、资金、政策等领域的合作。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2001-2011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1-2011年版
[2]魏浩.中国对外贸易出口结构研究[M].人民出版社,2010
[3]祝树金、邓群飞.中国—东盟的贸易结构和技术水平的动态变迁与比较[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32-38
[4]宋祥莉、郭志群.我国对外贸易结构失衡分析[J].经济述评,2011(2):2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