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中俄石油合作价格机制研究_贸易经济论文

时间:2021-06-12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自1992年叶利钦时期开始,中俄石油合作已走过24年历程。近几年来,两国石油合作不断取得重大突破,签订了一系列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协议和合同。2013年6月,中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公布的俄罗斯向我国增供原油长期贸易合同中,俄罗斯石油公司计划在25年内对华供应约365亿吨原油,总金额约2700亿美元。2015年12月,中俄共同签署了《中国石油和俄气石油合作谅解备忘录》,双方将共同在勘探、开发、油气产品销售、工程技术服务和装备贸易等领域开展合作。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能源进口国和消费国,在中俄石油合作价格协商过程中一直处于劣势地位。俄罗斯奉行的“石油外交”政策也为中俄石油合作价格的确定制造了一定的阻碍。在亚太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的新形势下,不断完善中俄石油合作价格机制,对进一步拓展双方在石油领域的合作,维护两国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中俄石油合作价格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定价地位不平等

石油作为一种不可再生的自然资源,其稀缺性决定了它在国际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在石油输出国累计开采量不断增加,而石油总体蕴藏量不会大幅度同步攀升的情况下,经济的快速发展与石油资源日益不足的冲突正愈演愈烈。俄罗斯作为世界能源大国,一直奉行的是实用主义的外交政策,能源外交是其恢复大国地位,增强全球影响力的有力途径,希望每一次能源合作都能实现其利益最大化。随着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各国对石油需求持续上升,即使当前俄罗斯能源出口欧盟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俄罗斯石油出口仍保持持续增长态势。虽然中国在2009年已经成为世界第四大原油生产国,但早在1993年就已成为石油净进口国。随着石油消费数量的不断上涨以及能源安全的迫切需要,中国必须积极寻求与各国石油企业的合作,俄罗斯与中国地缘临近,互为战略伙伴关系,是合作的最佳伙伴。但中国、日本和欧洲各国在能源市场上的激烈竞争,造成需方市场不统一,俄罗斯供方地位一家独大的局面,使俄罗斯在中俄石油贸易谈判中占据主导地位。2015年,中国消费石油543亿吨,净进口328亿吨,对外依存度高达606%。其中,从俄罗斯进口2668万吨,占其石油出口总量的112%。2015年底,中国已经超越德国,成为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最多的国家。因此,中国在中俄双边石油贸易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在石油价格制定上长期缺乏话语权,俄罗斯在与中国石油合作中不断提高价格,导致中俄石油贸易谈判前期久拖不决,俄方一再中断谈判进程。

(二)石油定价协商困难

2009年,中俄签订的“贷款换石油”协议中规定,俄罗斯石油公司和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从中国国家开发银行获得总值为250亿美元的贷款,俄罗斯从2011年到2030年向中国出口3亿吨石油作为交换条件。但自从2011年1月中俄原油管道正式投入运营以来,受国际油价波动和双边计算公式不同等因素的影响,中俄双方围绕合同的准确性和应付油款的确定等问题不断发生争议。2013年俄罗斯石油管道运输公司宣布可能会起诉中石油,理由是中石油对俄罗斯所供石油付款不足。出现所谓付款不足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双方供油价格利率标准不同以及运费协商存在问题。在利率方面,中国一直坚持使用与伦敦银行同业拆借利率相挂钩的浮动利率制,按照商业化原则操作,而俄罗斯则要求使用固定利率,并享受较低的援助性优惠。在运费方面,不同运输起始地点所需运输成本不同,中俄对石油运输起始点的选择也存在争议。2011年中俄达成管道运输原油协议后,中国认为价格应以阿穆尔州的斯科沃罗丁诺计算,俄方则认为应以滨海边疆区港口科济米诺原油价格为准。两地运输费用造成原油价差悬殊,斯科沃罗丁诺要比科济米诺每吨便宜30美元。同时,俄方一直坚持运往中国的油价要比运往欧洲的低,原因是欧洲油气运输管道早已成熟,基本实现了成本折旧。事实上,俄罗斯油气运往中国需要重新铺设管道,并且东西伯利亚地区的油气开发成本较高,俄方以此为理由曾多次抬高出口中国的石油价格。

(三)俄罗斯政府信誉度较低

俄罗斯对中国经济依存度较低,石油价格谈判的成败对其国内经济发展并无太大影响,迄今为止,俄罗斯最大的石油出口市场依旧是欧洲。为满足其经济战略意图,实现利益最大化,俄罗斯曾屡次违背协议单方面提高对中国的石油输出价格,或在中国已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下以各种理由拒绝如期履行合约。中俄签订的石油合作文件大多为备忘录或者意向协议等不具有严格法律效力的文件。对俄罗斯而言,这些协议不过是在国际金融危机以及乌克兰事件后,欧美对其进行经济制裁的情况下,为维持国内经济稳定不得已作出的让步。一旦俄罗斯克服目前的经济发展困境,能否切实履行当前各项协议仍属未知。普京重新执政以来,虽然意识到俄罗斯经济过度依赖资源,需要重新调整国内经济结构,但实际上只是形成了由顺应普京的私营经济寡头和深得普京信任的官僚集团控制的新寡头经济,俄罗斯经济的背后依旧是政治,石油合作意图和趋势很容易被这些代表政治利益的寡头巨鳄们操控,影响中俄石油合作的正常进行。

二、完善中俄石油合作价格机制的对策建议

中俄石油合作是双边能源合作的主要内容,对扩大中俄经贸往来和提升双方国际能源市场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中俄双方应把握新形势,抓住新机遇,积极解决石油合作价格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努力推动双方在石油领域的深入合作。

(一)加强与俄罗斯的经济关联性

在历次中俄石油合作谈判过程中,俄方一直处于谈判强势地位,令中方在原油贸易中长期处于被动地位。中国要想改变在以石油为代表的中俄能源合作谈判中的不利局面,就必须加强与俄罗斯国内经济的关联性。乌克兰事件后,美国和欧洲各国对俄罗斯实行了大规模经济制裁,同时伴随着国际石油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俄罗斯迫切需要其他国家以投资等形式对其进行经济援助。能源出口是俄罗斯确保其经济社会发展并维护其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手段,对能源企业吸引外资设置了较高的准入门槛。相较而言,投资和参与俄罗斯渔、林、农等产业的发展建设更为容易。中国可以着眼未来,在继续强化与俄罗斯石油企业关联度的同时,加大对俄罗斯国内各非支柱性产业领域的投资力度,以投资额度为依据交换俄罗斯石油能源。这种以投资换石油的价格机制可以逐渐提高俄罗斯对中国的经济依赖程度,改变中国在贷款换石油价格谈判过程中的被动局面,增加中国在石油价格谈判中的筹码,实现与俄罗斯石油合作的平等互利。

(二)利用上合组织建立区域内价格协商机制

伴随着经济高速增长,中亚地区各国的石油需求量逐年增加。但到目前为止,该地区尚未形成标准的石油市场,石油合作缺乏相应的协调机制,能源供应可靠性问题变得尤为突出。上海合作组织自2001年成立以来,在促进地区安全稳定、维护成员国共同利益等方面的作用不断加强。上合组织的发展代表着中亚各国政治经济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也为各国能源领域合作提供了一个平等对话的平台。中国应利用上合组织实现有关各方利益的宗旨,与中亚各国联合构建能够顾及能源出口国和能源进口国双方能源安全的石油合作价格谈判机制,明确区域内石油合作价格机制的基准利率和运费计算方法。同时,中国应发挥主导作用,督促各成员国签订框架内促进和保障能源合作顺利进行的法律协议,既可以避免因政府信誉导致的空谈式合作出现或违约行为的发生,也可以促进区域内能源合作和投资的便利化。

(三)充分把握俄罗斯国内能源政策变动趋势

自普京执政以来,俄罗斯对外积极推行能源外交政策,但国内能源投资领域的制度安排频繁变动,影响到中俄石油合作价格协商的顺利进行。中国应充分掌握俄罗斯当前能源战略的总体布局,并充分了解影响俄罗斯能源战略走向的国际因素,准确把握俄罗斯未来相关能源政策的变动趋势。首先,紧密联系全球能源格局变化,针对俄罗斯不同时期的政策及时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安排。其次,考虑中俄能源供需实际情况和发展趋势,找到中俄能源战略的契合点。第三,对双方石油合作基础和条件进行深入研究和评估,降低交易风险,做好投资、开发、合作等方面的战略准备。通过对俄罗斯国内能源政策的正确解读,把握俄罗斯能源政策走向,及时对中俄石油合作价格机制的运行方式进行相应调整,降低俄罗斯因实用外交目的单方面违约或不履约风险,保障中国对俄罗斯的石油进口安全。

(四)推进中俄石油企业一体化合作和北极地区油气勘探开发深度合作

近几年,俄罗斯东西伯利亚和萨哈林地区石油探明量不断增加,但该地区自然环境恶劣,在地理位置上不具有对欧洲输送石油的优势。同时,俄罗斯国内劳动力和开发资金严重不足,导致该地区的石油资源迟迟得不到有效开采和利用。中国应以此为契机,加大对该地区的人力和资金的投入力度,争取获得俄方油气资源的优先勘探开采权,或通过建立中俄双方共同持股的合资石油公司,进入俄能源上游领域,实现中俄能源上下游一体化合作。

北极地区拥有丰富的油气资源,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川逐渐消融,俄罗斯、美国、加拿大等国逐渐将能源战略目标向北极推进,都在努力争取对北极能源资源的优先开采权。在俄罗斯当前国内经济和对外交流面临重重困难的形势下,中国应抓住时机,加大与俄罗斯在北极地区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深度合作,全面参与俄罗斯石油企业在北极的石油勘探开发、航道港口建设和输送管道建设等项目。利用中国的直接投资者和参与者身份,剔除中俄石油合作中的国际油价波动和能源政策变动等外部影响因素,仅以两国石油生产运输成本、供给消费能力等内部因素为依据确定稳定的石油价格浮动范围,完善中俄石油合作价格机制。

三、结语

石油合作在中俄能源合作领域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对实现双边政治领域和经济领域的良性互动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虽然目前在中俄石油价格谈判过程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障碍,但中俄双方在各自的国际战略上仍是互为依靠、相互借重的。目前,俄罗斯面临西方国家的外部政治打压和内部卢布贬值等经济压力,其参与东北亚地区能源合作的意愿不断增强,这为中俄进一步密切石油贸易合作关系提供了契机。随着国际能源关系格局和中俄两国国力的不断变化,中国应积极加强与俄罗斯经济的关联程度,不断调整石油合作方式以及完善价格协商机制,中俄双边石油合作价格谈判机制面临的问题将逐渐得到解决,合作程度也将不断深入。

[参考文献]

[1]刘立昌,李宏亮国内天然气定价机制改革研究及建议[J]经济问题探索,2015(6):24-26

[2]潘岩新形势下我国天然气定价机制研究与建议[J]中国能源,2016(2):17-20

[3]赵先良,潘继平中俄油气合作重大进展及其潜在风险与对策[J]国际合作,2014(10):29-32

[4]于牧雁基于投资战略选择下的中俄石油贸易合作机制分析[J]南都学坛,2014(2):110-112

[5]张弘,张莹梅能源定价机制及能源金融可持续发展策略分析[J]湖北社会科学,2014(11):15-18

[版权归原杂志和作者所有,第一论文网DYLW.NET摘录自《对外经贸》,转载请注明出处和作者,仅供学习参考]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