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期,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工资管理制度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公路单位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管理制度,已成为其当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当前公路单位工资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实践情况对公路单位工资管理制度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公路单位转型工资管理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改革一直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而工资管理制度改革是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自建国以来,我国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先后进行了四次重大改革,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对我国事业单位及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自2006年新一轮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实施以来,取得很大的成效,但也暴露出了一些缺陷和不足。当前我国市场经济还不完善,正处于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建立完善的工资管理分配制度是推动和深化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背景下,每一个单位企业都应该与时俱进,强化工资管理制度改革,适时作出工资分配调整,充分调动公路单位职工的积极性,从而有力推动单位的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公路单位如何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符合自身特点的工资管理制度,已成为其当前改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公路单位工资分配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平均分配的工资总量,平衡有余弹性不足
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中,工资发放的标准按照职务工资和津贴补贴等构成,公路单位工资也是如此。其中的职务工资比重占了总额的80%,由此导致工资的平均分配部分比重超高,在缺乏严密考核的公路单位里,平衡有余、弹性不足的现象普遍存在,单位职工往往认为干好干坏一个样,工资很难有渐长,都是在吃国家的“大锅饭”,工作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不强。
(二)身份管理与实际工作相脱节
总体来看,身份管理一直是我国企事业单位共同的管理方式,直接与工资挂钩。目前公路单位的职员分为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普工等等,一般都是按照身份划分职务,再按照职务高低来发放工资。虽然说身份所对应的专业技术职务是实行聘任制,可是在实际工作与执行中,按岗位聘任、执行聘期管理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得到实行。
(三)工作效率低下,激励机制缺乏
在现行工资管理制度下,公路单位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工作效率低下,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差;后勤人员机构臃肿庞大,人浮于事;职务人员的不定员控制,难以有效制约用工人员的素质;与此同时,单位缺乏有效的监管与监督,工资支付没有完整的核定标准,也缺乏激励机制的管理,导致工资发放与人员的工作量不对应,导致工资在不断提高,而效率不见提高的情况普遍存在。
(四)缺少配套机制,难以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处在转型期的公路单位,进行工资管理制度的改革是一个整体性的管理体制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必然涉及到单位的其他各个方面。倘若只是对工资制度进行单方面的改革,而缺少相关配套机制的相应推进与积极配合,也将使其面临很大的阻力。其中,基于“按功绩大小确定工资水平”重要原则的工资制度改革,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然而,从公路单位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尚未形成健全的考核制度,工资的晋升也没有科学、具体的考核指标,大多数情况下,单位领导的主观喜恶对职工的考核成绩占决定性作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对单位职工的造成了误导,平时工作时不是把精力放在如何提高工作绩效上,而是想着如何获得领导的赏识与欢心。而从此以往,这种状况就会导致公路单位内部环境恶化,工作效率低下,甚至滋生腐败现象。
二、加强公路单位工资管理的对策
近年来,公路等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国家也十分重视,并积极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针对上述公路单位工资分配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和规范工资管理
加强和规范工资管理,其重点就是要加强基础性工作的管理。基础性工作,主要通过对职工个人的年龄、学历水平、工作经验、现聘职务等工作情况和工作表现的统计,作为考核和工资调整的重要标准,比如,可以根据累计和统计分析,查看职工平时工作表现是否优秀,判定对其是否进行升迁或调任等等。如果没有建立工资档案,加强基础性工作管理,对职工工作做到明细清晰、对职工的外调与升迁等变动做好档案管理,建立工资台账,对增减人员的工资做出及时调整核对,有据可查,就不能及时准确的全面核对职工的工作情况,加强绩效与工资管理,确保工资的准确发放和有效提高职工积极性。
(二)完善工资岗位制度
岗位工资是事业单位中工资制度的基础核心部分,主要根据不同专业和技术职务的要求来做制定,但是受职工工作经验、年龄、任职环境等因素的影响,相同专业的技术职务工资也参差不齐,目前一般按照行业低工资标准进行实行。这方面,国家和地方部门也陆续出过一些完善政策和调整措施,比如以岗定薪、岗变薪变、底薪+提成、按业取酬等等,借此调整工资标准。而完善岗位制度的重点则是完善对职工职务和专业水平的评测,主要包括科学设岗、定岗定人、完善岗位测评与自我测评,结合职工的素质与专业水平,参照劳动力的市场工资标准进行合理的调节,完善工资岗位制度,借此提高绩效管理,实现单位与个人的共赢。
(三)实行绩效工资制,向关键人才倾斜
绩效工资主要是在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增加绩效考核的部分,以提高职工的积极性为目的,进行职工的工资收入的调整,由以往的工作岗位、基本工资定薪转变成与绩效考核挂钩的以岗定薪、薪随岗变的绩效工资分配制度。在具体的应用中,增加对职工的工作表现和业绩考核,依照各类岗位的特点,设立专业技术岗位、管理岗位等不同岗位和等级,实行“一岗一薪,岗变薪变”,借此改变传统雇佣工资的机制,加强岗位管理与绩效管理,以提高职工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不同的岗位来发放工资,还可以有效提高职工的专业素质与技能水平,增强人才储备,更好的实行绩效下的单位发展。
(四)采取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
现行的分配制度以岗位工资为主体,与以往相比更加形式更加多样、方法更加自主灵活,具体如下:(1)协议工资制度。主要针对单位的专业人才和技术骨干来制定,通过明确商定岗位职责、完善考评办法等措施来实行协议工资。(2)效益工资制度。主要针对管理技术人员来制定,其他职工也可以主动参与,通过岗位工资与单位经济效益挂钩,依据个人的贡献成果进行核算,进行按业取酬。此方式能够最大的增加职工的积极主动性。(3)按生产要素分配。主要通过人才利用自身生产要素,如知识、技能、管理等才能,所产生的收益和价值来作为工资标准。此方式可以有效体现人才的价值和地位。(4)成果分配。这种情况一般多出现在整体性项目下的合作与分工,主要通过职工创造的职务成果或者创新收益来进行考核,从中提取一部分比例,按照成果分配利益给项目成员。(5)实行工资浮动发放制度。主要通过对职工的岗位评定,结合技术与人员、效益与利润等因素来进行工资发放的调整,借此增加职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单位有突出贡献或者产生有效成果的一线岗位倾斜,对工资总额进行合理分配和发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经济转型期,为适应市场经济的新形势和进一步发展的要求,公路建设单位必须不断加强工资管理,推进工资分配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和完善符合公路单位自身特点的工资分配管理制度,并采取有效的激励机制及相应的配套机制,从而充分调动公路单位职工的积极性,努力将公路单位的人事管理工作推向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汪亚君.刍议事业单位工资管理制度改革[J].现代商业,2007,(06)
[2]孙慧.浅谈事业单位工资制度改革[J].现代商业,2010,(08)
[3]孟爱玲.?现行事业单位工资分配制度的启示及存在的不足[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