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的关系研究进展

时间:2021-02-10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    要: 2008年爆发的金融危机让人们意识到金融系统的不稳定和脆弱,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经过相关的理论与实证分析发现,此次金融危机的爆发很可能与美国长期实行的宽松性的货币政策相关。那么究竟在金融危机和货币政策间存在怎样的联动关系?货币政策又是否会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能力造成影响?诸多类似问题开始引起学术界和货币当局的深入思考。文章旨在对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归纳,并探究两者关系。

  1、 研究背景

  有大量的实证结果表明,持久性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导致利率趋于下降,使相关资产价格提升,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杠杆率进一步提高,最终承担过多风险,甚至可能导致系统性风险。货币政策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我国一直施行金融开放政策以及严格的金融监管政策,但是低利率政策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现实问题也是无法规避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在短时期内会使经济进步,但同时也可能引发物价的持续上涨、资产泡沫的剧增、信贷结构失衡等众多危机。

  此外,如果金融业在发展过程中忽略掉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其直接结果就是会导致银行风险的持续累计,结果将可能使得经济体系和整个金融系统中积聚大量的风险。换个角度考虑,这其实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货币政策所造成的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可见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已成为分析银行行为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向。因此,研究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对于维持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尤其重要。

  2、 国外文献综述

  首先,是对风险承担渠道的界定。宽松货币政策的作用是政府促进经济增长的工具,但2008年金融危机的爆发改变了人们的看法。Borio和Zhu(2008)提出了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传导机制的概念,宽松性货币政策通过改变人们对现金流的判断,推动资产价格的上升,从而导致人们低估了银行的风险。Barrelletal(2010)则认为若货币政策长期处于扩张状态,就会导致信贷泡沫的出现以及扩大,资产价格的上涨会直接导致商业银行愿意承担更高的风险,导致大量货币流向那些高风险的领域。Ddisand Kouretas(2011)表明商业银行作为衡量风险和收益的市场主体,在其对未来风险和收益的预期之下,银行通常会降低其风险偏好,从而导致货币政策的力度被大大削弱。
 

  其次,归纳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作用机制。梳理发现,许多国外文献通过研究都得出了以下结论:即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间存在着负向变动关系,具体影响机制如下:①估值、收入和现金流效应——Adrian和Shin(2009)提出“叠加效应”的概念,即将风险承担渠道的价值、收入和现金流机制等看作是对金融加速器的一种促进剂。当资产组合价格改变,金融机构会采取买卖资产的方式来维持杠杆率。②追逐利益机制——Borio和Zhu(2008)认为,长期宽松性货币政策会使名义利率降低,但由于银行贷款的定价具有黏性,加之存款利率具有逐利性。因此,商业银行出于吸收更多的存款以及提高利润的目的,就会增发贷款量,同时也增加了银行自身的风险承担。③杠杆率效应——Adrian和Shin(2009b)的研究表明金融机构的资本结构并非由其股权比例内生决定,总资产才是决定性的因素,总资产规模是金融机构优先调整的对象。因此当处于宽松的货币政策期间时,金融机构的资产价格上涨,杠杆率下降,金融机构将承担更多的风险。④央行政策反应——Angeloni等(2011)从人们的习惯角度出发,通过辨析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的关系,发现若央行实行宽松性的货币政策,则会导致人们产生经济繁荣的错觉,进而使得人们自主地去降低其风险规避的水平。

  最后,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相关实证分析进行归纳。Jiméneetal(2007)通过对西班牙近20年季度数据的分析,得出了宽松性的货币政策的确会降低银行的短期利率,且利率与银行风险承担间存在显着的正相关性的结论,证明了在该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渠道是真实存在的。Ionnadouetal(2008)则以玻利维亚4年间的货币政策相关数据为研究对象,通过改变贷款定价的方式,发现利率的变动使银行风险贷款的定价以及高风险的贷款数量均发生改变。其关系可归纳为:利率越低,风险贷款的定价越低,资本充足率也越低。

  3、 国内文献综述

  在研究货币政策与商业银行风险承担相关关系时,大部分的国内文献针对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是否在我国真的存在,以及银行的资本现状以及监管制度是否会对该传导渠道产生影响等展开探讨。张雪兰等(2012)通过研究印证出,在我国,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确实存在,并且会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产生显着影响。同时我国市场结构的改变与银行结构的改变均会对该机制产生影响,最后得出应对我国货币政策进行审慎监管的结论。张宗益等(2012)的研究表明宽松性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会产生影响,当银行扩大其风险容忍度,货币政策所传导的风险承担渠道效果就越显着。

  在实证分析部分,徐明东和陈学彬(2012)采用我国的银行间相关数据进行证明,实证结果同样印证了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渠道的真实性。同时,研究表明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存在显着的负相关性。相比较而言,资本充足且规模较大的银行,其风险承担对于货币政策的敏感度越低;反之规模较小资本不够充足的银行,其对货币政策的敏感度较高。此外,研究还发现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约束作用弱于宽松性货币政策对其激励作用。方意等(2012)以我国72家商业银行的数据为依据,意在探讨我国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作用。

  经此发现,在我国货币政策确实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能力造成影响,其中资本充足率的作用最为显着。此外,宏观审慎政策与货币政策间的关系,既基于当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同时也受到银行资本充足率的影响。江曙霞等(2012)通过构建D-L-M模型和实证分析,意在探究在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中商业银行资本起何作用?其结果表明,宽松性的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具有促进作用;反之,紧缩性的货币政策则产生抑制作用。张雪兰、何德旭(2012)以中国10年间的相关数据为依据,构造动态面板模型。

  研究发现,货币政策的方向会显着地影响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同时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还受到市场结构及自身资产负债表的影响。谭政勋等(2013)利用我国14家上市银行的相关数据,得出我国的股份制银行比国有银行面临更多风险的结论,但两者风险均呈下降趋势,并显着地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国有控股银行风险承担呈倒U形,与GDP增长率正相关;银行风险承担与资产利润率正相关,而与银行充足水平负相关。

  4、 综述简评

  通过对相关国内外文献的总结和梳理可以发现,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影响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在这样的前提下,西方学者对这部分的研究已经相对成熟,也已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例如,在货币政策风险承担渠道的研究方面,通过追求利润,会使利率发生改变,进而影响现金流的作用机制,货币政策会影响银行风险承担,并且银行自身的资本状况与结构特征等会影响该机制的作用效果。但是,国内关于这一方面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重点通常在于我国的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关系的有无性研究等。

  近年来,也有大量的实证研究表明货币政策的风险承担渠道在我国是确实存在的,此外研究还发现,我国的货币政策与银行风险承担之间呈现负相关关系。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相关建议: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密切关注金融稳定这一目标,调整现行的货币政策框架,从而同时维持金融系统的稳定。此外,还可通过加强货币政策与审慎监管政策的有机配合,稳健推进民间的资本流入,促进银行业良性竞争,完善商业银行的风险防控体系,建立长效的风险管理机制,加强对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等方法实现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传导机制的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BORIO C,ZHU H.Capital regulation,risk-taking and monetary policy:a missing link in the transmission mechanism [J].BIS Working paper,2008(268).
  [2]张雪兰,何德旭.货币政策立场与银行风险承担——基于中国银行业的实证研究[J].经济研究,2012(5):31-44.
  [3]江曙霞,陈玉婵.货币政策、银行资本与风险承担[J].金融研究,2012(4):1-16.
  [4]方意,赵胜民.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分析——兼论货币政策与宏观审慎政策协调问题[J].管理世界,2012(11):9-19.
  [5]谭政勋.银行规模、货币政策与风险承担[J].金融论坛,2013(6):3-8.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