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面临挑战及管理对策

时间:2021-03-04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极容易造成市场信心受挫,所以必须通过有效的调节手段保证公众预期的稳定性和积极性。当前,我国已经进入新常态,结构矛盾突出,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无法兼顾、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处于转型期、经济理论和实际无法统一等因素让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面临挑战。所以,需要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实际情况且完善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
  关键词:货币政策预期管理; 困境; 对策
  当前,我国已进入经济新常态,经济结构矛盾不断增加,原本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已无法有效调控经济。再加上我国缺少完善的价格性货币政策调控机制,导致央行无法有效调节货币的"价"和"量",市场预期给央行提出了新的要求。由于经济不确定性的增加,导致经济发展和预测无法保持一致,经济的平稳运行和宏观调控遇到诸多困难。而货币与其管理的目标是对经济主体进行引导和协调,在大制约条件下实现对货币的有效管理。所以,做好货币预期管理,加强公众预期的引导不仅是短期货币政策操作的要求,还能优化和丰富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作用
  货币预期管理政策是通过政策手段调控和引导公众预期,增加对货币的有效管理,具体作用包括:
  (一)引导预期
  预期会影响部分人的决策和选择,这部分人的选择又会带动其他人,出现"羊群效应",所以央行必须正向引导个人预期。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可以对公众进行引导和调控,保证市场经济主体和政策目标的一致性,进而稳定我国经济。
  (二)协调预期
  人们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不同,所以央行需要协调公众预期,降低公众预期紊乱。央行拥有专业的研究团队,可通过发布相关信息和公开演讲等方式协调公众预期,保证各经济主体平衡。
  (三)稳定预期
  预期形成机制的改变和公众预期的意外变化是影响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原因,而市场波动则是干扰经济正常运行的重要因素。在新时代我国经济新常态局面还会持续发展,所以必须发挥货币预期政策管理的作用。
  二、中国货币政策与其管理的困境
  (一)无法兼顾总量调控和结构调控
  当前,我国经济调控的政策目标是"稳定币值,促进经济增长",但是在实际调控过程中央行不能只局限于这一点,还需要考虑我国公民就业、国际收支等内容。我国经济已经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矛盾突出,我国经济稳定性遭受冲击,在这种情况下必须做好结构调控,全面分析各个目标的要求。但是公众接收的信息不全面,对央行的多重行为无法全面理解,市场预期波动性大,货币政策管理实行困难。
  (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处于转型期
  想让公众清楚地知道货币政策的各个环节,就必须建立一个面向公众的调控框架,并保证调控框架的公开、透明,如此央行才能与公众之间建立友好、信任的关系。但是如果货币政策调控框架过于复杂、混乱,结构不清晰、内容不透明,公众就无法得知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并做出有效回应。
  央行为了有效应对这一现象,通过调控价格、引导公众预期保证公众行为的合理性。但是我国各经济主体对利率变化敏感性不高,无法有效掌握央行调控利率的幅度,这就导致央行和公众之间的沟通出现障碍,预期管理的实效性降低。
  (三)经济运行复杂,理论和实际无法统一
  货币政策规则是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的主要参考依据,借助货币规则不仅能保证货币的有效性,还能让公众理解央行的措施,并且在一定程度上配合。很多专家学者为保证货币政策的实效性进行多方面研究,不断完善货币政策。但是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不断推进、通货膨胀依然存在,货币政策的实际操作愈加复杂。这些情况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货币政策与其管理的难度。
  (四)资产价格波动冲击市场预期
  资产价格包含丰富的经济信息,在当前金融经济中起到重要的引导作用,会直接影响经济运行。但是新时代下经济影响因素加多,股票、房地产等短期变化明显,对资产价格波动影响较大,再加上多种非理性因素的干扰经济稳定性不断受到威胁。资产价格波动一方面会影响股民的信心,影响企业发展,进而影响整个市场预期;另一方面部分城市房价增长过快,可能会出现金融脱实的危险,加强对未来的膨胀预期。
  (五)对预期形成缺乏精确的把握和研究
  预期是一种主观的心理活动,很难用具体的指标进行衡量,当前我国衡量预期的标准主要是通过统计调查抽样。但是因为缺少大型宏观经济模型和相关的微观经济理论,准确的模拟分析还无法实现,在掌握市场预期对货币政策的影响方面还存在诸多难题。
  (六)市场信心波动影响市场干预
  从经济运行来看,市场信心的作用是对未来经济发展做出情绪性的预期。如果经济主体对未来的预期好,那么市场信息也会提高,各经济体的消费、投资意愿随之上升;但是如果经济主体的信心不足,那么会影响他们的经济行为,从而给整个经济发展带来负面作用。经济心理学认为,市场信心不足极容易造成悲观的预期,出现流动性陷阱,降低货币政策的有效性。所以,在新时代必须稳定市场信心才能保证经济市场的平稳发展。
  三、新时代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的对策与建议
  货币预期管理是货币调控的创新方式,能丰富和发展我国经济宏观调控体系。但是从我国当前经济形势来看,货币预期管理在经济调控方面还没有真正发挥其作用。为保证货币政策预期管理体系的完善,一方面央行需要完善各项政策操作,稳定公众预期;另一方面要建立完善的货币政策制度,为稳定的公众预期提供基础。
  (一)做好公告操作,提高对预期的引导作用
  我国已经进入新常态的经济发展阶段,央行需要不断摸索新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因为货币预期政策实行时间短、变化多、透明度不高,其引导作用无法全面体现。再加上货币预期政策较为复杂,细节公布不及时,公众理解和掌握比较困难,所以央行要通过公告把这些信息详细地传递给公众,让公众解读央行的调控目标、运行机制和预期结果。
  (二)实现稳健与预调微调的有效结合
  当前阶段,结构性矛盾是我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阻碍,所以必须通过货币预期政策稳定金融环境,保证经济平稳发展。很长一段时间内我国在"总量稳定,结构优化"的目标引导下,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防止在货币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出现扩张。但是货币政策是短期的政策工作,其自身必定会根据经济发展不断变化,保证在动态的经济环境中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的最优化。所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既要坚持稳定性,又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预调、微调,保证经济的平稳发展。
  (三)兼顾资产稳定目标
  因为资产价格会影响虚拟经济、实体经济和市场预期,所以货币政策必须全面分析资产价格,减少对整体经济环境的影响。这些年我国资本市场和房地产发展过快,对我国经济运行的影响逐渐加深,这种影响会让公众的预期信心出现波动。央行需要高度重视资产价格和货币政策的关系,做好及时、全面的调控,防止资产价格波动对干扰市场。
  (四)健全央行和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机制
  央行和公众之间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现象,导致公众在接收信息、理解信息方面出现偏差。所以央行需要加强和公众的交流,保证所发布的信息能真正被公众理解和接收,做到信息的公众化。而且,健全沟通机制能让央行全面、准确地把握市场变动,更好地进行货币政策调控。我国可以借鉴其他国家中央银行的沟通方法,对不同群体实行差异化的信息交流方式,保证不同群体都能正确地解读货币政策信息,提高货币政策的引导作用。
  (五)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
  公众只有掌握全面、及时的信息才能做出正确的决策,所以要保证信息的有效性,规范央行信息披露制度。在现实中,信息具有一定的私有价值,而央行处于中立的位置,公布的信息具有公正性和客观性,容易被公众所接受。而且央行是国家银行,是权威信息的发布者,在信息供给方面具有天然优势。所以,通过央行公布信息可提高货币政策有效传导。与此同时,央行在传递信息时也要遵循一定规则,完善制度,才能保证公众能真正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六)实现规则与相机抉择的有机统一
  在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下,借助相机抉择模式可以保证货币政策调控的有效性,最大限度地发挥货币政策调控的作用。但是注意的是,时机、节奏、力度都会影响"相机抉择"模式,不能准确预测出现一系列的新问题。所以,我国货币政策需要遵守一定的规则,做到规则和相机抉择的有效统一,及时解决信息不全面、不及时等因素带来的干扰,实现货币政策连续、稳定、灵活的调控,保证公众预期的稳定性。
  (七)做好经济形势分析,保证货币政策调节的前瞻性和导向性
  货币政策是通过链条形式传导,所以货币政策的调控会出现滞后性。当面对复杂、快速变化的经济形势时,滞后的货币政策不仅无法发挥调控作用,还会给经济市场带来干扰。所以必须全面分析经济形势,制定有前瞻性的预案,保证货币政策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豫媚,陈伟泽,陈彦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下降与预期管理研究[J].经济研究,2016(1):28-41.
  [2]韩银莹。我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方式研究[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7(7):104-105.
  [3]黄正新,李爽。中国货币政策预期管理问题研究---基于通货膨胀预期陷阱视角[J].企业经济,2015(11):155-160.
  [4]万冲。货币政策应加强通胀预期管理[J].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1):59-64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