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结合黄南州的实际,通过对辖区农村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现状的调查,分析了影响农牧区支付服务环境建设的因素,进而提出了改善农牧区支付结算环境的意见,从而对改善农牧区金融服务功能,农牧区支付结算服务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农牧区;支付结算;金融服务
农牧区经济社会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畅通农牧区支付结算渠道,对于加快农牧区资金流转速度,推动农牧区消费,提高“三农”资金使用效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是,落后的农牧区支付结算体系严重制约了农牧区经济的发展。
一、农牧区支付结算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机构设置相对单一,服务网点少,支付结算工具偏少,布局不合理。
黄南州广大农牧区基本以信用社为主,基层金融机构网点在人员配备上不但数量少,并且人员业务素质普遍较低,制约了支付结算服务水平的提高。
2.农牧区支付结算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农牧区支付结算基础设施不全,银行卡的应用程度较低、受理环境差,硬件建设投入不足。截止2010年底黄南州已开通大小额支付系统网点数26个,截止10月底全州共布放ATM机18台,POS机19台,电话POS机26台,银行卡发卡量达到15,304张。非现金支付结算机具,覆盖面还远达不到需求。
3.农民对非现金结算工具的认知度低。
受传统意识、文化素质等因素影响,农牧民大都习惯于现金结算,对非现金支付工具有排斥心理,认为非现金支付看不见、摸不着,心里总有一种不踏实的感觉,导致农村地区具有较强的现金偏好。
二、农牧区支付结算服务落后的原因剖析
一是现金结算业务仍实行收费制度。以银行卡为例,除了农民工银行卡有适当优惠外,异地取款收取千分之五的手续费,由于农牧民收入偏低,存取款单笔金额较小,普遍认为使用银行卡交易不划算。无偿的现金使用与有偿的非现金结算相比,农牧区服务对象更多地选择现金结算。
二是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农牧民对此了解甚少,有关这些方面的宣传基本上都是由上级部门层层部署下来,基层网点对其的宣传往往流于形式,仅限于张贴公告和发放手册,缺乏对农民有针对性的宣传。
三、改进农牧区支付结算落后状况的建议
1.广泛开展农牧区支付结算业务宣传,提高广大农牧民对非现金支付工具的认知度。一加强宣传力度,注重介绍支付工具和支付手段的操作性。二是加强对农民金融知识的宣传,将广大农民引导到新金融产品服务体系中来,如信用卡、网上银行、电话银行业务等,让广大农民敢用、会用、爱用各种非现金支付工具。三是建立支付结算业务宣传长效机制,以网点的柜面宣传为基础,提供咨询台,答疑解惑,努力提高和改善农牧民地区的现代金融意识。
2.进一步改善农牧区银行卡受理环境,扩大农牧区银行卡推广使用范围。一是建议政府对在偏远落后地区提供金融服务的银行网点给予税收等方面的减免优惠政策,使其在服务“三农”的同时,也能兼顾自身效益和发展的需要:有效缓解各涉农金融机构成本补偿问题。二是建议对“支付机具下乡”应视同“家电下乡”一样纳入政府财政补贴项目中,各级政府应从维护“三农”利益出发,对在农村布放的POS和ATM机给予财政补贴,支持金融机构的自助服务设备向乡镇以下延伸,使机具设置成为网点设置的有效补充,延伸支付服务的空间。四是改革结算收费制度,实行城乡差别收费,通过财政专项补贴降低农村地区的结算资费标准,使得农民感到使用非现金支付工具既便捷又实惠,不但愿意用更能用得起。
3.优化金融机构在农牧区的布局,建立优势互补的农村支付服务体系。充分调动农业银行为农牧区提供支付结算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因势利导使其在农牧区增设机构网点;农村信用社要发挥其点多面广的优势,依托现代化支付系统,改进结算方式,完善服务功能,加大科技投入,积极配置ATM机,完善配套措施,不断提升服务手段和服务能力。
4.合理布放现代支付工具,促进银行卡在农牧区的使用。积极推广农民工银行卡特色服务,方便外出务工农民使用银行卡;加快农牧区银行卡受理市场发展,通过开发受理市场,大力发展乡镇银行卡特约商户,积极在农村地区配置ATM机、POS机、电话POS机,让农村地区持卡人能方便的使用银行卡,充分发挥银行卡的支付功能,以此推动银行卡在农村地区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杰.谢晓雪.张淑敏中国农村金融服务:金融需求与制度供给20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