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_财政金融论文

时间:2021-06-28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我国经济运行的宏观及微观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我国的货币政策已经逐渐由稳健转向宽松;随着我国经济出现的新一轮回升,人民银行不宜采用紧缩货币进行打压,相反,为摆脱经济下滑和通货紧缩的影响,应坚持推行适度从宽的货币政策以推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本文主要论述了如何完善我国的货币政策。

关键词:
目前我国正处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机构健全性改革以及汇率、利率和资本市场等市场化改革齐头并进的特殊历史时期,金融经济运行的总体态势是好的,但是有些不良因素和倾向也值得警惕,包括国际热钱大量流入、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流动性过剩、贷款增长偏快以及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等。货币政策面临着巨大挑战和严峻考验。本文主要探讨当前货币政策的完善和政策选择。
一、我国当前货币政策存在的问题
(一)汇率稳定和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存在冲突
一方面,为了保持人民币汇率稳定,央行试图使人民币与美元利率之间保持一定的差距,这样不但可以减小“热钱”的套利空间,还可以鼓励国内资金外流,进而减轻本币升值压力;另一方面,国内流动性过剩,信贷增速偏快,直接导致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房地产、部分能源和原材料市场价格偏高。经济形势本身要求提高利率,紧缩流动性。当前这种格局符合“蒙代尔三角”的描述:一个国家在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之间只能三取其二。就国内已经大量涌入的热钱数量来看,资本管制的效力有限,我国存在实际上的资本自由流动,因此,汇率稳定和保持货币政策独立性这两者从理论上讲不能同时作为货币政策目标,但实际上央行却一直在努力三者兼得,这使货币政策回旋空间十分狭窄。上半年央行的货币政策思路是在尽量不提高利率(特别是存款利率)的前提下,通过公开市场业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和窗口指导来紧缩流动性,以达到同时稳定利率和汇率的目的。
(二)多重因素导致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
在汇率和利率这一对矛盾中,汇率处于主导地位。对人民币升值原因的深入探讨应该作为对当前货币政策进行深入研究的逻辑起点。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转移,目前我国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地区)是美国、中国香港和欧盟,最大的贸易逆差国是中国台湾、韩国、东盟和日本。这种分工格局的安排是基于国际资源禀赋比较优势,主要考虑的是我国低廉的劳动力、土地和能源等生产成本。2000年以来,我国的外贸顺差中有89%来自于加工贸易,而在加工贸易顺差中有74.8%来自于外贸企业,由此可以推算出,67%的进出口总顺差是由外资企业的加工贸易顺差形成的。加工贸易的发展速度取决于经济全球化的深化水平和国际产业转移的速度和规模,简单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对其影响不大,也就是说,人民币升值不一定会减少顺差。
二、完善我国货币政策的途径
(一)调整出口贸易政策
一直以来,我国实行“出口导向型”的贸易战略。利用出口退税、出口补贴等办法鼓励出口贸易的发展,使出口贸易增速不断提高,贸易顺差逐年扩大。要恢复贸易收支的平衡,首先要进一步改变现有鼓励出口的贸易和产业政策,实行中性的产业贸易政策,避免资源过度向出口部门倾斜。
(二)继续深化投资体制改革,严格控制投资规模的过快增长。
投资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严格的投资约束机制,规范各类投资主体的投资行为,重点包括:一要减少各级政府对投资活动的参与,优化政府投资结构。今后,政府要逐步退出对一般性竞争行业的投资,将其重点放在社会公共设施、老少边穷地区和新农村建设等领域的投资上。二要建立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责任追究制,从制度上约束政府的投资行为,避免投资过程中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三要合理引导企业投资方向。针对当前经济增长中的粗放式经营问题,政府部门要通过制定合理的产业政策加以引导,限制高污染、高耗能、技术含量低和发展过快的行业与项目,重点鼓励企业对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农业等领域的投资。
(三)增强政府的宏观调控能力
美国经济学家蒙代尔认为,如是果在一个国家存在内外经济不均衡的情况下,恰当地使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搭配,有助于恢复经济的内外均衡。当前,我国通货膨胀率较高、经济运行过热与国际收支顺差等内外不均衡现象同时存在,从政策调控方面看,近年来我国采用了较多的货币政策手段,重点解决流动性过剩问题,但财政调节的力度不够。根据蒙代尔的政策搭配原则,应该让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具体来说,财政政策可以在结构调整和扩大内需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一方面控制财政用于固定资产投资的规模,并将投资重点转向扶持中小企业和产业升级项目,另一方面加大财政的转移支付力度,扩大财政对公共服务、社会保障等方面的支出规模,切实提高国内居民的消费水平,增强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纠正经济增长中投资与消费结构失衡的不合理现状。
(四)完善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
完善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微观基础,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快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利率市场化是货币政策间接传导的基础和前提。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同业拆借、证券回购、国债招标发行及二级市场交易等方面利率已经市场化,为全面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奠定了基础。下一步,应进一步扩大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浮动幅度,逐步推进国债发行和存贷款利率的全面市场化。二是不断完善金融市场。现阶段,我国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均有了不同程度的发展,但仍需要继续发展和完善。从货币市场来看,一方面要扩大交易主体,另一方面应创新货币市场工具,票据市场和短期政府债券市场应该是今后发展的重点。
三、小结
一个国家货币政策的制定决定了这个国家货币经济的走向,只有清醒的认识到当前国际货币政策的趋势,才能制定出一套适合我国货币政策的制度,促进我国经济的快迅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斐.中国货币市场与资本市场关联性分析[D]河南大学,2001
[2]周晔.资本市场与货币政策研究[D]河南大学,2001.
[3]杜德斌.中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D]陕西师范大学,2002.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