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我国财政改革,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通过农村税费改革和农村综合改革,对信阳市新农村的建设有了良好开端,迈出了历史性的一步,根据该市实际情况,积极推进新农村建设。虽然财政在支持新农村建设中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诸多明显的问题,本文将以财政支农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以及如何推进新农村综合实验区发展略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财政改革;新农村;建设
财政支农资金遍及农村生活的各个方面,如何使用财政资金和应对一些具体措施,涉及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形成了错综复杂的局面。为解决农业投入不足、金融信贷缺位的难题,各地积极探索推进农业信用担保体系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放大作用的新路子,取得了初步成效。前不久,信阳市被确立为河南省农村改革综合实验区,根据信阳市实际情况,如何理顺、简化资金的管理,深化财政改革,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效益,推进信阳市农村实验区建设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财政支农涉及的一些相关问题
1.财政支出比重有所下降。总体上看,信阳市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支农支出的规模在不断增加,但从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来看、农业生产虽然得到财政的支持,但投入不够,支出比重明显下降。
2.财政支农支出结构不合理,资金分散。根据该市实际情况,支出分配不合理,经费混乱。农业经费被事业经费所占,直接用于生产的支出较少,结构资金倾斜严重。农业各部门之间,没有形成一个协调机制,这样导致了财政效益的亏损。
3.财政支农项目重申报、轻管理。目前,就信阳市的实际情况来分析,该市地方政府比较关注建设项目是否得到上级部门的支持,资金是否到位,而忽视了农民的真正需要和项目的效益。许多基本设施建成之后,由于缺乏后期的管理,许多设施大量闲置,利用效率低下。众多多设施年久失修,生产力严重下降。
4.人才素质低、缺少专业性。从业人员对不同行业及其技术背景缺乏了解;不能一专多能、通晓企业管理、资本运营、融资技术和游戏规则;不晓得规避风险的手段;对市场缺乏敏锐洞察力和创新意识。
二、深化财政改革是新农村发展的基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城乡分治财政体制的存在,造成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在供给过程中重城市轻农村,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投入不足,并由此带来了城乡差距增大、农业基础结构薄弱等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因此,加快推进实验农村发展,必须以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构建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基础,以提升民生质量、缩小城乡差别为重点,必须发挥财政的作用,按照农村经济社会运行特点和要求,切实加大财政对农业农村的投入水平,扩大公共财政向农村的覆盖范围,把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和服务建设纳入公共财政范畴,构建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村的长效机制,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状况。
农村公共财政是公共财政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近年来,信阳市随着农村税费改革的深化,县乡两级政府依存的财政基础发生了深刻变化,尤其是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基层政府,财政保障能力的压力进一步增大。这与农村公共产品支出不断扩大的趋势形成了激烈的矛盾,为此需要将完善农村公共财政体制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联系在一起统筹考虑。另一方面,当前启动内需最重要、最直接的途径之一就是启动农村消费市场。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将对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和农村生活环境的改善提升带来深刻的变化,将直接刺激农村市场消费需求的兴旺,并进而带动财政收入的累进增长。
三、推进新农村综合实验区发展是财政改革的需要
财政总量有限的前提决定了公共财政在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进程中必须明确目标、调整结构、突出重点,发挥财力的最大效益。为此,要紧紧抓住当前信阳市“三农”工作的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和关键环节,确保财政资金“有的放矢”。
(一)努力提高农民收入
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劳动力转移培训等助农增收项目,努力提升农民素质和就业、转业能力。认真贯彻各项惠农政策,进一步完善粮食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农机补贴政策,积极促进农民增收。深入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严格执行减轻农民负担工作考核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完善各项财政扶贫政策,通过结对帮扶、定点联系等方式,切实改善贫困村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
(二)改善农村基础设施
继续加大该市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体系。保证农村饮水的安全性,加快城乡供水联网,加强农村用水工程资金的补助力度和扩大补助范围。发展农村通讯事业,基本实现全市宽带网络全覆盖。推进农村网络建设,基本实现农村网络化。加大农村生态环境建设力度,改善农村卫生环境和村容村貌,初步形成以循环经济为核心的生态经济体系。
(三)推进社会事业发展
落实农村义务教,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积极筹措资金,强化监督管理,确保该市农村地区义务教育阶段各项政策全面落实,积极支持各类职业院校实训基地建设。加快农村卫生事业发展,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加大乡镇卫生院改造扶持力度,切实解决农民“看病难”问题。加强农村文化体育建设,统筹青少年、老年活动场所规划和建设,整合农村文化教育资源。规范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完善农村五保供养制度,推进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切实解决被征地农民和进城务工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
四、小结
总之,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公共财政支农体制是发挥财政支农作用的核心环节。为确保乡镇机构改革的顺利进行,在财政政策上要确保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中央和省级财政对市县的相关财力性补助和专项补助不因乡镇撒并、编制精简和人员分流而减少。近年来信阳市各级财政部门不断完善以国家引导、农民为主、社会参与的“三农”投入机制,建立起了稳定的财政支农增长长效机制,推动了财政支农规模的不断扩大和覆盖领域的逐年增多。从加快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要求来看,今后一段时期,信阳将进一步创新财政支农体制机制,发挥财政作用,全力确保财政支农目标能够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马剑锋.对乡镇财政管理体制的调查与思考[J].山西财税,2006,(02)
[2]完善乡镇财政体制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中国财政,2001,(10)
[3]马娟.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初探[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6,(04)
[4]李爱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加强农村文化建设[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06)
[5]吴林军.“三农”问题研究述评[J].兰州学刊,20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