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国有企业高负债和银行不良信贷的形成过程,我们会产生非常吃惊的反思:使得我们意识到投资、企业和银行体制改革是非常迫切的,以及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和宏观科学控制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关键词:国有企业,信贷,风险
回顾国有企业高负债和银行不良信贷的形成过程,我们会产生非常吃惊的反思:传统体制、双重体制的交替与过度,让我们出现比较多的问题和困境,给社会经济生活和公私经济实体都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危害;出现这么多的问题,使得我们意识到投资、企业和银行体制改革是非常迫切的,以及民主化、科学化的决策和宏观科学控制体系也是至关重要的。
一、国有企业不良信贷与原因分析
我国经济建设的几十年以来,我国许多国有企业积累形成了十分沉重的债务,这些严重的债务负担现在已经严重制约了国有企业的改革,也使得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难上加难,同时也使得国民经济潜藏着十分巨大的风险,直接限制了国有银行的现代化商业化的进程。这些负担也成为近些年来严重阻碍银企改革的焦点问题。研究探讨阻碍银企深化改革的共同问题——如何形成国有企业不良贷款的原因,如何解决现存的各种不良贷款,对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有着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
(一)投资体制方面的原因
第一,在企业经营过程中出现的投资项目决策失误会造成大量的国有企业的债务和银行的不良贷款,决策程序不合理造也是原因之一。由于市场销路等各种方面的原因,企业投资的各种项目非但不能发挥预期的效益,反而让企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经营上的原因,是企业的产生大量债务,银行产生大量坏账的根本原因。
第二,在以往国家的投资拨款起主要融资方式的时候企业尚可没有多少债务,虽然由于投资的各项问题导致的项目失误很多,但是投资量是按照国家计划进行拨款,各种审计不十分严格,吃回扣现象较多。使得资金的使用效率普遍不高,使用结果不尽完善,使用资金量也偏高,造成了不少的资金浪费,从而出现了大量的企业债务和银行坏账。
(二)国有企业经营管理主观方面的原因
第一,企业和银行之所以形成高负债和呆账坏账,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企业的低效率,没有能力积累自有资金,甚至吃原有的自有资金,再吃银行的贷款。
第二,企业流动资金的补充投资也经历了一个拨款改贷款的体制转变,但没有形成企业自我积累和自我补充的机制。国有企业自有流动资金比重从1980年的近49%下降为1994年的2%左右。作为企业的所有者,国家不补充流动资金,而企业也不补充流动资金,意味着企业运营所需要的周转性物质财富,全部由银行的储户放弃本期消费而填支,日常生产经营的风险也转嫁给了银行和储户。
(三)国有企业经营管理的原因
第一,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没有理顺,也是企业负债率升高和银行呆账坏账增多的一个重要原因。第二,过去计划经济管理严格的时代,政府对商品价格的严格管制,使得企业的商品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出售,也不能按照正常的市场价格调节机制来调整自身的生产,从而出现一定的亏损。这种政策性的亏损,国家没有给予相当的补贴,企业其资金缺口只好用银行贷款来补充其流动资金和固定资产,最后在企业资金结构中形成较高的资产负债。
二、防范国有企业信贷风险的措施
如果不良贷款再持续不断的增长,一方面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负担会日趋加重,另一方面国有银行资金的现金流也会日趋紧张,最终压垮银行的各项业务,如此以来迟早将会发生严重的金融危机。所以,针对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原因,应该采取相应措施给予解决,解决企业与银行大量坏账的问题已经是迫在眉睫了。
(一)财政解决方式
目前,直接要求企业提高提高资金运营效率、提高利润来偿还多年积累的不良资产的贷款,这个虽然是根本的方式,但是调整空间则十分有限;同时,依靠国有银行自身提取有限的呆帐准备金冲销历史长期形成的不良资产也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事实上,每年提取的呆账准备金大致仅仅能够冲销不良资产所负担的利息。因此,政府财政机构就要重视解决不良贷款的问题,可能需要拨出专项资金来大规模核销呆坏帐,以及充实国有银行的资本金。
政府财政,可以考虑在国民经济较快增长时期,适度调整释放通货膨胀的压力,一方面能够为部分有一定潜力的企业盘活资产创造比较宽松的外部金融环境,另一方面国家也可以利用通货膨胀压力的释放和物价的适度上扬增加非经济货币发行的收入,并以此作为冲销不良贷款的资金来源。
(二)企业和银行经济体制改革
财政方式从存量上可以较好缓解不良贷款问题,但是,这种方式不可经常性使用,而且这种方式化解银行的不良贷款也有一定负面作用。那么企业和银行的各项经济改革,不仅更有利于化解不良贷款的存量,也能在根本上解决企业与银行的自身经营问题,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优化企业的资产结构,也能逐步降低以往积累的不良贷款的总量。
企业和银行的改革可以十分有效彻底的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但如前所述,也需要对现有不良贷款存量进行适当延缓。对此,除了可以使用财政方式外,还须对不良贷款实施一定的必要的空间的位移和时间上的滞后。这种方式虽然看起来是不彻底的化解方式,但是却可以为企业和银行各项经济改革创造一个较为宽松的金融条件。主要方式可以有出售债权、债务递延等等。所谓出售债权,即通过一家债权收购,将银行的不良债权以低于帐面的面值折价出售给这家的公司,公司收购后可以继续在二级市场出售,也可以作其他相应的处置。这样以来,国有银行则减轻了大量的包袱,也可以集中精力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自身业务了。
(三)资本运作
应当看到,现在许多国有企业有非常大一部分比例的不良贷款占用在效率不高的各项资产上,造成资金使用率的低下。那么,考虑盘活现有资产的方式,以此来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也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国有大中型企业,应积极增强市场观念,增强资本经营的能力,积极盘活存量资产,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无论是合并剥离还是兼并重组,都要重视银行各项贷款,根据债随物走的法律原则,以往的银行贷款由改制重组后的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分担,并要求完善借款手续。
三、结语
企业和银行的各项体制改革才能很好的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但是,如前文所探讨的,解决不良贷款问题,也有赖于要适当缓解现有不良贷款存量。对此,除了政府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方案以外,还须对不良贷款实施空间的位移和时间上的滞后。这种方式虽然不能彻底的化解不良贷款问题,但可以为企业和银行改革进程创造一定的宽松环境。
【参考文献】
[1]周天勇张弥著.国有企业改革攻坚[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5年01月第1版.
[2]王保忠.关于国有企业不良贷款问题的思考[J].新视野,19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