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不断出现的变化,对财务人员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面对改革的新形势,高校财务人员应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与时俱进,根据高校会计的业务需求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
关键词:新形势;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对策;
高校财务部门是整个高等教育财务管理工作的基础职能部门,既要为学校管好财、理好财,又要为学校执行好国家的财经法规把好关,其责任是重大的,需要有一支道德优良、专业过硬、知识结构合理的会计人才提供强有力支撑,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决定着高校财务管理水平,因此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素质具有深远而重要的意义。
一、新形势下高校的发展对财务人员素质提出更高要求
自19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明确提出全国适龄青年毛入学率到2010年达到15%的目标以来,全国高校进行了大规模扩招,我国高等教育迅速进入了由精英向大众化教育过渡的新阶段,高校的招生规模、办校规模前所未有扩大,物资设备、基建项目、人员经费大量增加,导致高校资金需用量、周转量加大,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亦不能完全满足高校的发展需要。为此,高校现用资金不仅限于国家财政对高校的投入,利用银行信贷资金、与企业开展联合办学、接受投资机构的投资基金等现代融资手段在高校筹措办学资金过程中被广泛运用。高校面向的利益主体不仅仅是政府和社会捐资者,银行、企业、专业投资机构等成为新兴的利益群体,从而涉及长短期借款、接受外部投资、利润分配等非事业单位会计业务。同时,由于高校硬件设备和软件配备等方面建设的速度、规模进一步加快,通过加强管理所要挖掘的效益潜力越来越大,向管理要效益的工作更加突出,如何管好、用好各项资金,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已成为高校财务人员面临的紧迫任务。高校财务人员必须适应这种变化,一方面,高校的发展,对财务人员在适应性、灵活性、知识更新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不断学习,吸收新知识,才能适应和跟上知识时代的发展步伐。另一方面,高校会计的空间拓展越来越广阔,对财务人员能力的要求越来越广泛、越全面、越多样。会计不单是一个信息处理系统,从单纯的记账、报账发展到成本控制、资本预算、营运资本管理、风险控制、业绩考核与评价、战略管理、投资决策等等,要求高校财务人员有较强的综合控制能力。随着高校财务会计处理的自动化,高校财务人员的主要职能集中在报表的分析与预测、会计的控制与决策上。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导致高校财务管理的环境、工作内容、手段和方式方法等也在发生变化,对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和会计人员从业素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
二、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现状
1、知识结构单一。我国高校财务人员知识结构单一,知识老化等现象严重。知识结构单一主要表现在财务人员在会计以外的如经济、法律、控制、高新技术、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不足,只能对日常的会计核算进行处理,对如何提高会计管理水平办法不多,从而制约了财务人员综合能力的发展。知识老化是由于我国处于转轨时期,制度变化太快,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相继出台,使得财务人员所学的会计知识屡屡滞后于高校发展的需要。
2、业务素质低。当前我国高校财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一些财务人员还是半路出家,不具备会计专业知识的人员仍留在会计工作岗位上,甚至担任会计机构的重要职务,使得不少高校的财务负责人和会计人员的任职资格和条件达不到岗位能力的要求。当然有相当一部分财务人员是经过正规学习的大中专毕业生,但其中又有一些人满足于现状,而不注重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和技能,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岗位的要求。
3、法制观念淡薄。高校财务工作的特点要求财务人员必须具备较强的法制观念,如今,在市场经济浪潮下,一些不良价值观、利益观也不断冲击着高校这片净土。有的高校财务人员不认真学习会计相关的法律,法规,不能严格要求自己,法制观念淡薄,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薄弱;有的财务人员甚至在领导的指使和授意下,违反财经纪律,编造假账,挪用专款,虚列会计账目等,置国家法律于不顾,会计人员与领导共同规避法律,同时认为只要领导签了字,出了问题也是领导承担责任,与已无关。
4、服务意识欠缺。高校财务部门是高校的行政管理部门,为高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有效运行和良性发展提供了大力支持和后勤保障。但由于工作繁忙、时间限制、受社会风气影响等原因,仍然存在一些服务意识欠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窗口服务观念滞后,习惯于将自己放在支配地位,缺乏对前来报账教职员工的理解,态度冷漠,机械化工作,对教职工不能报账的政策原因不进行耐心解释,甚至与报账人员争吵,尚存在着“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衙门作风。
三、提高高校财务人员素质的对策
1、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诚信建设,提升公信力和诚信度。
职业道德是行业的一些行为和规范,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职业道德要求。会计职业道德主要包括:诚实守信、爱岗敬业、实事求是,客观公正、自尊自爱,廉洁奉公等,诚信是会计职业道德的核心。从事会计职业,就必须不断强化会计的职业道德意识。高校应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计划,每年都应安排专门时间,通过组织讲座、培训、考试等活动对会计人员进行专门职业道德教育,要达到一定的课时数,并作为考试的内容之一,考试可采取考核和评比相结合的方法,考试不合格的个人,不得参加先进单位和个人的评选。同时高校应建立一套对会计职业道德可操作的评价标准,使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状况始终置于高校内部和社会公众的监督之下,使财务人员自觉做到诚实守信。高校会计人员要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人,就必须先在树立职业道德意识和坚持诚信原则上打好基础。
2、加强会计及相关知识学习,形成多层次知识结构
会计是技术性非常强的一门行业,新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及一些补充说明不断出台,相关的金融、财税知识在日益更新,新的经济业务在推陈出新,如新的《高等学校会计制度》正在修订中,不久将颁布,由此会计核算的复杂性及综合性对高校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财务人员必须不断加强会计及会计以外的如经济、法律、审计、管理、控制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加深对这些知识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新形势下会计的需要。如今知识经济社会是一个学习的社会,会计行业作为一门综合知识性行业,要求每一名财务人员须养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在这个行业的激烈竞争中脱颖而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强制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相结合,提高知识更新速度
目前高校大部分财务人员学历偏底,职称不高,在财务基础知识和会计理论方面比较欠缺,财务知识、理财行为多是从以往的经验出发,在新的形势下,高校财务人员工作上往往显得力不从心,因此后续学习对高校财会人员十分重要,后续学习可采取强制性学习与主动学习相结合方式。这里的强制性学习指的是财政部1997年出台规定的财务人员每年必须参加会计继续教育,高校财务人员应认真参加每年几天的强制性会计知识教育,在短短几天的培训中,通过老师面对面的“授业解惑”就可以较好地了解、掌握会计新知识和这一年来会计知识的变化。主动学习是指高校财务人员利用工作之余自行学习,高校对于主动提高学历、参加职称考试的财务人员,除了在工作上提供便利、在时间上提供保障外,还应给予取得学历证书和通过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财务人员精神和物质方面的奖励,以激发其不断学习和深造的热情,使财务人员通过各种学习,提高知识更新速度,成为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学术型和应用型财务人才。
4、增强法制观念,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在法制不断健全的今天,高校财务人员要把学法、守法、用法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首先,必须牢固树立财经法律意识,要带头学法,认真掌握国家各项财经法律、法规、规章和会计制度以及财经纪律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实质,自觉依法进行高校的经营管理活动,决不允许违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财经法规去另搞一套。其次,要严格按照会计法律、法规、制度所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会计工作,及时、准确地核算和反映单位经济活动和财务收支情况,保证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合法、真实、准确、及时、完整。总之,高校财会人员在学好《会计法》的基础上,真正做到依法核算、依法理财、依法办事,以法律为准绳,规范和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滥用职权、不循私舞弊、不制假造假、不做任何违法乱纪的事;并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同贪污腐败、损公肥私等一切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保证高校财产不受任何侵犯。
5、树立服务意识,积极主动服务教职工
高校财务工作既不能独立于各部门而存在,又不能置于各部门之上,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无时无刻为教职工提供服务,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提高财务人员的服务意识:一是积极主动服务。对前来报账的教职工主动问候,热情接待,耐心听取他们的意见,询问他们的要求,做好政策解答,及时为其排忧解难。二是推行限时办结服务。高校财务部门应根据本单位业务量大小,制定切实可行办法,避免报账人员久站久等。三是尊敬他人。工作中要尊重同志、同事及服务对象,做到说话和气、以诚相待、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四是转变沟通方式。高校财务工作者应转变自己的沟通方式,适当时候应与教职工多一些耐心沟通,在沟通语气上婉转点,态度上亲和点,多一些沟通,多一些理解,就会少一些误会。总之,让服务意识深入高校每个财务人员的心中,从自我做起,做到在遵守财经法规的前提下,努力为教职工提供全过程、全方位的服务。
总之,新形势下高校财务管理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从而也对高校财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要求,高校财会人员只有积极主动,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有效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成为一名符合高校发展要求的“智能兼备,德业双馨”的高素质、复合型会计人才,从而推动高教事业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