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味精及评价及教师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味精相关课程论文评分标准,关于刍议高中化学选修课程的开发相关论文范例,对写作味精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下载有帮助。
近年来,浙江省持续深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校本课程的开发开设作为新一轮课改的抓手,全面激发了高中教师自主开发特色课程的积极性,实现了教师从教书匠到研究者的转变,提升了教师对职业的归属感,激活了教师的智慧和潜能,增强了同行之间的合作氛围.真正开发好一门课程,是教师课程领导力的重要体现.本文拟就笔者带领学校化学组同事积极开发特色课程谈些体会.
1.预设课程目标
课程开发的第一步应是课程目标框架的确立.目标本身有多个维度,若以我国本次课程改革的表述来划分,可包括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相对来说比较全面.但应注意在对各个维度的具体目标进行说明时,须充分考虑各目标在教学中实现的可能性及评价的难度,在语言表达上也应尽量明确、清晰和细化,以便对教学形成有效的指导.在实践中,基于操作的便利及自身能力的限制,往往会把知识传授作为唯一或首要的教学目标,而忽略其余两个维度的目标.通过参考国内外成熟的目标框架,对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各目标做出更科学、具体的表述及分类,教师应可在一定程度上摆脱这种过度重视知识型目标的情况.还需指出的是,尽管预先设定目标是必不可少的,但教师不应以一种固定的思维看待这些目标,而须根据课堂教学本身的复杂性,适时调整这些既定目标,并须同时关注课程实施过程中所生成的新目标,将其纳入整个目标体系之中.
比如,我们开设的“走进化学科学发展史”这门校本课程,其主要内容和教学目标见表1.
2.精选课程内容
教学内容的挑选无疑是一项耗时较多的工程.一般来说,它包括既有教学资源的再开发,新教学资源的挖掘、收集、分析和整合两大方面.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大家普遍重视后一方面而比较忽视前一方面.事实上,已有学科资源中存在大量可用于新课程开发的重要信息,教师通过学科内已学知识的组合、重构与改造及应用,也可使学生获得综合学习的体验和发展问题解决能力的机遇,且有助于加强学校整个课程体系的内在联络.比如,我们开发的“化学与健康”选修课程中水果抗氧化性物质的研究,设计了在课堂上老师组织学生学习维生素C的性质与定量测定维生素C的同时,还给学生介绍了水果中其他抗氧化性物质的存在,如番茄中含有丰富的茄红素,而茄红素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C的20倍,葡萄籽中的花青配糖体,其抗氧化能力也是维生素C的20倍.多吃含有丰富抗氧化性物质的水果,会降低人体内的自由基含量,能减缓衰老(生物科学知识).由此,组织学生通过高锰酸钾能与抗氧化性物质反应而变色,测定高锰酸钾浓度的变化量从而测定3种常见水果汁液中的抗氧化性物质含量并进行比较.并利用相同原理测定Al3+、Zn2+等5种常见金属离子对水果抗氧化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橙、番石榴、芒果等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而且金属离子能减弱水果的抗氧化性.本课例研究过程中,在教师指导下设计实验原理、方法和开展具体实验,认真记录实验现象,得出结论,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对化学已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培养了学生实验设计和探究能力,进而也丰富了生命科学、生物科学的知识.
该文来源:http://www.sxsky.net/kecheng/455963.html
同时,在对新资源的开发方面,学校教师须摆脱单纯强调从多种渠道收集资料,而后按主题堆积的传统思想,而应加强对资料本身进行深入加工、分析调整及再创造的功夫,如此才有望真正缔造出他人无法复制的特色.此外还需注意防止一种倾向:各地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普遍把教学内容整合为一本本的教材,虽然可被视为课程开发的最终成果之一,但也有滑向本本主义、以教材为中心之嫌.因此教师对教学资源的开发,应时刻以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形为依据,有不断调整、更新、完善(而非固化)的意识,使课程建设本身成为一项可以持续完善的事业.
3.活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属于课程实施的范畴,是整个课程开发过程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设立,虽然从根本上决定了教学方法的选择,但同一目标的达成、同一内容的学习,可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实现.过去,我们通常出于时间成本和有效性的考虑,授课教师习惯于单单使用传统的讲授法,或者是以讲授法为主,再辅以其他方法.相对应地,学生则以死记硬背作为主要的学习方法.如一年前我校开设的“营养与健康”课程,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采用讲授法与访谈法,让学生了解或识记营养食物与能量,食品中常见的致病菌和有毒物质,食品选购、加工、储存、搭配等环节可能导致的致病菌和有毒有害物质,合理的饮食习惯,常见营养物质,食品添加剂等等,这样徒然增加学生的记忆负担,不受学生欢迎.新课改呼唤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师在自主开发课程的过程中,确应尽可能创造条件,打破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中心的教学格局,创造更加丰富、多元、有生气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们采用了讨论、调查、访谈、参观、表演、制作、游戏和实验等多种方法,增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他们的自主探究,引导他们走出课堂、走进社区和社会,从生活中获得情感体验、知识掌握和技能发展.比如,今年我校针对“营养与健康”课程开发的一节课是“话说味精”,采用教学方法是案例教学法、访谈法和实验探究式教学等.具体设计如下:
温州人爱吃,味是必不可少.我们生活中的“味”主要有六种:酸、甜、苦、辣、咸、鲜.“味精”是和最后这个“鲜”字挂钩的.
1908年,日本化学教授池田菊苗的妻子给他做了一盘海带黄瓜片汤,池田喝下一口,发现今天的汤与平时大不一样,味道特别鲜美.职业敏感性让池田钻进了实验室.半年后,他从海带中提取出了一种叫做“谷氨酸钠”的化学物质,这就是味精.
多年来,食用味精是用大米或淀粉来生产的.以快鹿味精(当地产品)为例,其制作流程是:玉米――淀粉――淀粉糖――微生物发酵――提取――谷氨酸钠――精制成成品味精.这个过程有点像酒、醋、酱油的生产过程.
根据国际粮农组织研究,按人体每千克体重,每天吃6 g以上的味精量,对人体是有害的.也就是说,一个50 kg的人,要一天吃30 g以上的味精会有害处. 当食用味精过多,超过机体的代谢能力时,还会导致血液中谷氨酸含量增高,限制人体对钙、镁、铜等必需矿物质的利用.尤其是谷氨酸可以与血液中的锌结合,生成不能被利用的谷氨酸锌被排出体外,导致人体缺锌.锌是婴幼儿身体和智力发育的重要营养素.因此,婴幼儿和正在哺乳期的母亲应禁食或少食味精.
教师组织学生阅读完上述内容后,教师指导学生讨论,开展访谈活动,并设计实验、动手实验.
实验与讨论1:味精水溶液中加入硝酸锌,观察实验现象
交流与讨论2:味精吃多了,为什么常常会感到口渴(因为味精中含有钠)
思考与讨论3:味精在起锅前放,这是为什么?(因为当加热到120℃以上,它会失水而生成“焦谷氨酸钠”,使鲜味损失)
实验与讨论4:碱性食品中不加味精,这是为什么?请通过实验加以说明(因为味精遇碱会化合成谷氨酸二钠,产生氨水臭味)
实验与讨论5:对酸性强的菜肴,比如糖醋菜,为什么不放味精.请通过实验加以说明(因为味精在酸性环境中不易溶解,酸性越大溶解度越低,鲜味的效果越差)
实验与讨论6:油炸的食物不加味精,为什么?设计实验加以说明(原因是高温下味精会产生焦谷氨酸钠)
4.积极展开评价
评价体系的建设主要在检验教学的效果,考察学生在经过一定时期的学习之后,在多大程度上完成了教学预先设定的目标,以及学习过程中所生成的目标.评价也能帮助教师检视预定目标及生成目标的合理程度,以便在重新设计课程时,进行适度调整.评价的方法有很多种,从评价所处的阶段划分,可分为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从评价的主体及对象来说,评价一般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同伴互评、外部评价等;从评价的内容来判断,评价又可分为标准测验、档案袋、作品展览、现场汇报、表演、小型讨论会等.究竟采用哪些评价方法,本质上是由各教学目标决定的,而由于各种方法所侧重考查的目标有所不同,因此教师在课程开发过程中,应当采纳多种方法并存的策略(特别是要吸收“档案袋”这种方法),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使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