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公司治理环境下的内部审计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0-09-08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危机使诸多大公司濒临破产,同时也揭露出许多本不为人知的财务丑闻,内部审计的角色再次活跃在人们的视野中,很多公司也跃跃欲试。笔者认为,本土公司有自己的运营背景及治理环境,应理性地看待内部审计机构的构建与发展问题,确保内部审计在中国公司中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关键词公司治理;内部审计;中国化

近些年来,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容乐观,很多大公司接连发生了财务危机,战略失败等严重问题,揭露了很多在经济繁荣时公司本可以通过各种手段加以遮掩的“恶症”。由此,各国对于公司内部审计的存在及效用日益重视,同步制定了各项法律政策。
在中国,如国资委2006年发布《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要求大型国有企业必须设立风险管理的三道防线,并将内部审计作为企业风险管理的最后一道防线。相关文件的出台足以看出中国政府对于内部审计的重视日渐提高。
然而,保证内部审计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却不能采用“拿来主义”,而应该在分析中国公司具体的运营背景及治理环境的基础上建立与公司相契合的内部审计体系。本文将基于中国公司治理环境,对内部审计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审计的涵义

目前,世界上对于内部审计的定义很多,国际上最有代表性的是2001年,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的《内部审计实务标准》中对内部审计的定义:“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用以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营运。它通过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程序的效率,从而帮助实现组织的目标”。
在中国,最为权威的应属中国内部审计协会于2003年在其发布的《内部审计基本准则》中的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独立客观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以上概念可以看出,内部审计是基于公司内部治理进而设立的,应能达到独立监督和真实评价的职能。

二、中国公司治理环境的特点

公司治理是与相关利益群体关于组织形式、控制机构、利益分配等方面的所有法律、契约、文化的制度性安排。用以平衡公司内外部利害关系人的权利与义务,以实现股东利益的最大化。
中国公司由于历史、人文等原因,其治理环境与其他国家存在着一些差异,具体如下说明:
1.国内公司规模与形式差异性大,难以普遍建立公司内部控制系统。中国地大物博,公司规模与形式千差万别,地区差异大,经营理念与目标也大有不同。加上中国有很多中小规模的公司,尚无人力与财力去设立及维护一个良好的内控系统,因此有一定比例的公司呈现出没有内控系统或没有完善的内控系统的状态,更不用提是否设立有效的内审机构了。
2.中国的历史文化中以“情”字当头,因而很多事情难以完全按照制度体制执行。内部审计部门既是公司的一份子,要与上级同级下级保持良好的关系,又要求其保持独立的形象,客观无私地执业,理通情不通!因此常在中国土地上“水土不服”。
3.中国公司对外披露力度不够。目前,中国立法越来越强调公司重大事项的对外披露。然而,这也体现出目前的中国公司还不重视或尽量避免对外披露重大事项的现状。随着中国《公司法》的完善及执法力度的提高,公司执行对外披露是大势所趋。其实,这恰恰也是内部审计的生长契机,协助公司管理层及早发现并纠正公司存在的问题,避免使问题上升到重大事项触发对外披露影响公司的声誉形象,为公司带来真正的福利。
4.中国公司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难以保持强有力的内审作用。大多数公司尚未设立内审机构,而设立的,大多也流于形式,难以真正起到独立监督与评价的职能。这源于多方面的因素:①中国法律在公司内部审计领域的弱势;②民众对于内部审计作用及有效性认识的不足,尚未看到证实内部审计有效性标榜性的例子;③在中国,内部审计虽为新兴行业,但对于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要求很高,不但要熟悉会计、审计、法律、工程技术、信息系统等方面的专业知识,还要能了解公司的远景与理念,能够整体把握其发展动向;而对于内部审计人员的工薪待遇、福利安排并未高于甚至低于一般的部门经理,由此形成“胜任的不愿来,愿来的不胜任”的尴尬局面。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