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关键词:
商业贿赂是经营交往,经济发展中的一种不良产物,实质说到底就是腐败,必须将反商业贿赂纳入到整个社会反腐败的框架之中。我们要着力加强商业贿赂治理工作的制度和机制建设,从源头上规范,从制度上保证,从监管上制约,从而最终铲除商业贿赂滋生的土壤。笔者认为主要措施如下:
一、扩大宣传影响力。各单位各部门各企业要广泛宣传有关法律法规政策,提高全社会对商业贿赂危害性的认识,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要经常运用先进榜样和典型案例开展教育,不断增强干部、职工自觉抵制商业贿赂的自觉性。要建立完善对干部、职工尤其是领导干部和重点岗位人员在新上岗时、离岗前、工作重要节点和发现问题时的提醒诫勉制度,使他们能及时得到教育提醒。
二、扩张举报吸引力。应借鉴发达国家的执法经验,建立职业举报人制度,改进举报人奖励制度,发动全社会的力量监督违法。为切实保护好举报人的合法权益,可由政府或律师通过各种非官方手段隐匿举报人身份,充分保护举报人,严惩侵害举报人权益的违法犯罪行为。要设立并公布固定的商业贿赂投诉电话、网站等,建立简捷方便、顺畅通达的监督渠道,制定重奖举报人的条款,并有权分享政府对于商业贿赂者的罚款所得,以提高举报者的举报积极性。
三、增强企业免疫力。使人“不愿为”:通过广泛宣传使广大员工都能认识到商业贿赂的危害,纠正商业贿赂是市场交易的“潜规则”、单位发展的“润滑剂”等错误观念,不断加大廉政宣传力度;使人“不盲为”:企业应当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完整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使广大员工养成“事事按程序执行、事事按制度办理”的良好习惯,减少“盲为”概率;使人“不敢为”:企业应积极鼓励企业内部人员和工商、检察等相关部门以及协作单位参与行业商业贿赂治理工作,健全投诉举报制度公布举报电话,及时掌握商业贿赂的线索、动态和特点,发现一例,查处一例,形成严打势头;使人“不能为”:大力推行民主管理、阳光工程、企务公开等活动的开展,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重大事项进行公示。
四、施加立法正压力。商业贿赂不仅涉及面广,而且存在着极其复杂的情况,仅仅依靠某一种或者某一类法律难以从根本上解决这类问题,要建立反商业贿赂的法律体系。制定统一的《反商业贿赂法》;完善刑事惩罚法律;制定行政法规;
完善主体的范围。
五、用足心理攻心力。商业贿赂犯罪的心理发展过程,首先表现为观念的扭曲,从而难以抵制社会不良因素的刺激,最终形成犯罪动机和犯罪决意,所以应采取如下预防措施:加强思想教育,引导国家工作人员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并有计划地开展法制教育工作;保持健康的职业心理。通过有关专家作报告、上级领导的及时关怀以及心理医生的指导、帮助,培养公职人员的健康职业心理;通过严厉打击商业贿赂犯罪,威慑潜在犯罪人;从青少年抓起,树立正直、诚信的社会价值标准,这才是预防和治理商业贿赂犯罪的治本之策。
六、发挥纪检协调力。建立合力机制:各执纪执法部门应在理顺工作关系,明确职能分工,各司其职,各尽其责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治理商业贿赂工作整体推进的观念。要将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作为党委政府优化经济环境、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整体推进,解决在执法过程中存在的以罚代管、以罚代刑、部门沟通少、配合少、移送案件线索少等的情况,真正形成治理商业贿赂的强大合力;形成协作机制:由治理商业贿赂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牵头,落实各执纪执法部门参加人员,视工作推进阶段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及时通报各单位查办商业贿赂案件工作的情况,交流信息和办案经验;分析和探讨在治理商业贿赂工作中带有苗头性、倾向性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沟通机制:执纪执法部门要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各行业运作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各行业容易滋生商业贿赂行为的重点环节和重点部位,加强监督,深挖案源,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做好移送机制:各执纪执法部门要对受理的群众举报线索及时整理分析,对发现属于非本部门职能范围或按管理权限应由其他执纪执法部门受理的案件线索,应及时向相关部门移送。
七、用活信用生命力。要加快建立和完善适合我国国情的法人及个人信用管理法律制度,实施企业诚信守法记录制、自动检测制、警示制、公示制,加大对公司、企业会计人员和中介机构的监管力度,防止利用商业贿赂做假账的行为。与此同时,健全金融管理制度,完善金融监管体系等,促使市场经济主体完善自律控制机制,并通过不断深化经济、政治体制改革,规范企业行为和行政行为,杜绝幕后交易和暗箱操作。
八、减少审批摩擦力。健全审批公开制度:有审批权的各行政审批机关都应当在其办事大厅或通过其它途径逐项公开审批项目内容,以及申请审批需要提交的全部材料和申请书示范文本等,方便群众办事,防止违规操作;建立规范高效机制:要积极发展电子政务,实行网上并联审批制度、完善统一窗口服务制度,做到审批、核准、审核、备案项目都在一个窗口收发办妥,并对以上行为实行效能监察;健全责任追究制度:要按照“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对行政机关在行使审批权过程中,不按规定的条件程序进行审批甚至滥用职权、徇私舞弊,以及只审批不监督或者监督不力而造严重后果的,要追究行政审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或法律责任。
九、彰显治理杀伤力。从现实情况看,经营者通过商业贿赂手段换取的利润远远高于其违法所付出的成本,不足以达到对违法者造成“元气大伤”的效果。因此,应当完善现行法律中有关商业贿赂行为的法律责任制度,增加处罚额度,加重责任程度,加大惩罚力度,对重大典型案件,还要通过新闻媒体,及时予以曝光,以增强对违法行为的威慑力。还应大幅提升商业贿赂违法成本。对商业贿赂行为的经营者及其单位给予严厉的行政处罚、罚款、没收违法所得等经济制裁;对个人的行贿、受贿行为给予刑事制裁,突出查办涉案金额巨大、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依法及时严惩违法犯罪分子。特别要注意把握和处理好五个关系,即集中治理与长抓不懈、抓住重点与全面推进、开展治理与维护大局、依法打击与教育警示、分工主抓与齐抓共管的关系。各地区各部门要建立责任机制、督查机制、保障机制,实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人,严格责任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