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关于素问及风湿病及内经方面的免费优秀学术论文范文,素问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与五体痹的源流相关在职毕业论文范文,对不知道怎么写素问论文范文课题研究的大学硕士、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文献综述及职称论文的作为参考文献资料下载。
【摘 要】 五体痹是按五体部位分类的一组风湿病,包括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这类风湿病有其共同特点,发病部位均为五体组织,是风湿病常见的病变部位.五体痹与西医结缔组织病关系密切,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五体痹作为风湿病按五体组织分类的二级病名,对于风湿病的规范化研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 键 词 】 五体痹;风湿病(痹病);二级病名;中医规范化;源流
五体痹是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的总称,是指病位主要在皮、肌(肉)、脉、筋、骨等五体组织的一类风湿病[1].五体痹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历代医家对五体痹重视不够.随着对风湿病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学者认识到五体痹的重要性,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专门多次对其进行研讨,统一了五体痹的概念、诊疗标准、证候分类、疗效评定标准[2].本文通过对历代经典文献有关五体痹论述的整理,就五体痹的病因病机、证候特点等源流进行探讨.
1.五体痹的病名
五体痹,又称五痹、体痹,是按人的五体组织部位命名的一组风湿病.五体即皮、肌(肉)、脉、筋、骨,是中医解剖学和生理学上的概念,它反映了人体由浅入深的五个不同层次[3].由于五体是痹病的主要病变部位,故临床有相应的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总称为“五体痹”[4-6].由于五体相对于脏腑来说部位在外,因此,有人把五体痹称为外痹,最早记载五体痹的文献是《黄帝内经》,在《痹论》《刺节真邪》《长刺节论》《四时刺逆从论》《逆调论》《寒热病》等篇均有涉及.
该文出处 http://www.sxsky.net/yixue/yyx/406389.html
《内经》首次根据风寒湿等邪所侵袭的主要部位皮、肌(肉)、脉、筋、骨等分为五体痹,它们在好发季节、病位、证候特征和预后等方面均有很大区
别[7].根据病变部位进行分类,是对风湿病分类的一种传统方法,在临床工作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正如清董西园《医级杂病痹》所言:“痹之为病随所着而命名.”宋严用和主张从五体痹的角度去认识风湿病,其在《济生方诸痹门五痹论治》中提到“大率痹病,总而言之,凡有五种:筋痹、脉痹、皮痹、骨痹、肌痹是也”.如果把风湿病(痹病)作为一级病名来看[8],五体痹就是二级病名,皮痹、肌痹、脉痹、筋痹、骨痹就是三级病名.
2.五体痹的病因病机
《内经》对五体痹的病因病机论述很详尽,后世论述多依循《内经》,综合历代文献分析五体痹发生的病因,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2.1 外邪侵袭 风、寒、湿等邪气的侵袭,是五体痹发生的重要外因.邪气乘经脉之虚客入五体,壅滞气血,阻闭经脉而致痹[3].
《素问痹论》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开宗明义地点出了引发五体痹的要领.“卧出而风吹之,血凝于肤者为痹,凝于脉者为泣”“不与风寒湿气合,故不为痹”,此处恰与前文“合而为痹也”交相辉映 [9].又曰:“所谓痹者,各以其时重感于风寒湿之气也.”此后的文献亦多沿袭这种观点.这里强调了外邪侵袭,并且特别强调了“各以其时”的问题.“各以其时”发病,它含有五体痹存在季节性的特点,更表明了《内经》以时段性来确定病位的特征[10].《内经》认为每一体痹都有其好发季节,《素问痹论》曰:“以冬遇此者为骨痹,以春遇此者为筋痹,以夏遇此者为脉痹,以至阴遇此者为肌痹,以秋遇此者为皮痹.”提示我们要重视季节因素在五体痹发病中的作用 [3].但是从结缔组织病的流行病学研究来看,五体痹相应的多发季节并没有如《内经》所述.因此可以推论《内经》中关于五体痹好发季节的论述,可能是古人根据五体痹与五行的对应关系而推断出的结论,并不是完全根据临床实践得来的[7].如皮痹,并非仅指秋天感受风、寒、湿气方成皮痹,主要还应从其症状和病机来分析,其他体痹亦是如此.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 关于素问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 大学生适用: | 函授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
---|---|---|---|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 16 | 写作解决问题: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 职称论文适用: |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 毕业论文怎么写 | 论文题目推荐度: | 优质选题 |
外邪侵袭五体不同的组织可以发生不同的痹病,如邪犯皮肤,则皮肤肿胀,久则顽硬;邪犯肌肉,则肌肉疼痛、肢体无力;邪犯筋膜,则屈伸不利;邪犯于脉,则血脉不通,肢节红肿或暗紫而疼痛;邪犯于骨,则骨重疼痛等[11].正如《杂病源流犀烛》曰:“诸痹,风寒湿三气犯其经络之阴而成痹也等入于骨则重不举为骨痹,入于血则凝而不流为脉痹,入于筋则屈而不伸为筋痹,入于肉则肌肉不仁为肉痹,入于皮则寒在皮毛为皮痹.盖筋骨皮脉肉之间,得邪则气缓,故随痹而不痛.以复感云者,既已成痹,又各以其主,重受风寒湿之邪气为病而深也”.
2.2 正气虚弱 人体正气不足,卫外不固,防御失司,复感风、寒、湿三邪,致使邪气留恋,奎于经络而成痹,如《素问痿论》曰“大经空虚,发为肌痹”[12],正气虚在五体痹的发病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五体痹发生的内在因素,故又称“内因正虚”.
2.2.1 禀赋不足 先天禀赋不足,肾之精髓不足,不能养骨,可以出现关节疼痛、腰脊疼痛、足跟痛等五体痹证状[13].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皆少则无毛等善痿厥足痹.”《素问逆调论》曰:“人有身寒,汤火不能热,厚衣不能温等是为何病?歧伯曰:是人者,素肾气胜,以水为事等而生于骨,肾不生,则髓不能满,故寒甚至骨也等病名曰骨痹,是人当挛节也.”《圣济总录》论曰:“等适夫天葵亏而凝涩,则肾脂不长.肾脂不长则髓涸而气不行,骨乃痹而其证内寒也等外证为挛节,则以髓少而筋燥,故挛缩而急也”. 另外,肾气亏虚,外邪易侵,亦可致体痹,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曰:“血气皆少而无须,感于寒湿则善痹,骨痛爪枯也”.
2.2.2 劳累过度 过劳包括劳力、劳神、房劳,三者过度劳伤,均会耗伤正气精血阴液,机体失养而致痹.如《素问宣明五气》云:“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素问举痛论》曰:“劳则气耗等劳则喘息汗出,外内皆越,故气耗矣.”《诸病源候论》中所说“虚劳损血耗髓,故伤筋骨也”“劳伤之人明阳俱虚,经络脉濯,血气不利”.《太平圣惠方》曰:“夫劳倦之人,表里多虚,血气衰弱,腠理疏泄,风邪易侵等随其所感,而众痹生焉.”思虑过度则耗伤心血,损及脾气,使人体正气虚弱也易致痹.房劳伤肾,肾虚主骨功能失常,而致骨痹,如《中藏经五痹》曰:“骨痹者,乃嗜欲不节,伤于肾也,肾气内消等精气日衰,则邪气妄入”.另外,劳累气血亏虚,外邪易侵也可致痹. 2.2.3 营卫失调 营卫失调可导致腠理开多阖少,藩篱不固,风寒湿邪见开而入,著而不除,进而发为五体痹.《灵枢五变》云:“粗理而肉不坚者,善病痹.”《素问逆调论》曰:“荣卫俱虚则不仁,且不用.”《伤寒论》曰:“寸口脉微而涩,微者卫气不行,涩者荣气不逮,营卫不相将,三焦无所仰,身体痹不仁.”《诸病源候论风不仁候》曰:“风不仁者,由荣气虚,卫气实,风寒入于肌肉,使气血行不宣流,其状搔之皮肤如隔衣是也.”《类证治裁痹证》更明确地指出:“诸痹等良由营卫先虚,腠理不密,风寒湿乘虚内袭,正气为邪所阻,不能宣行,因而留滞,气血凝滞,久而成痹”.
2.2.4 气血虚弱 与五体相合的脏腑、经络气血虚弱,也是发生五体痹的条件.《素问
素问类有关论文范文数据库
正气不足在五体痹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是五体痹产生的内在条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也就是说,只有在人体正气虚弱的情况下,邪气才能乘虚而入,正虚之处,正是受邪之地.
2.3 痰瘀气滞
2.3.1 饮食失调 暴饮暴食、恣吃生冷、过食肥甘、饮酒过度等,损伤脾胃,湿邪困阻,水湿内停,化为痰浊,痰浊阻滞经络而致痹.《素问痹论》曰:“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中藏经五痹》进一步阐发了饮食致痹,如其曰:“肉痹者,饮食不节,膏粱肥美之所为也”“血痹者,饮酒过多”.强调了饮食肥甘、醇酒等内生痰浊而致痹.《仁斋直指附遗方身痛方论》曰:“酒家之病多为项肿臂痛,盖热在上焦不能清利,故酝酿日久,生痰涎聚饮气,流入项臂之间,不肿则痛耳”.
2.3.2 跌仆外伤 跌仆外伤形成瘀血,也是患痹的一个因素.如《灵枢贼风》曰:“若有所堕坠,恶血在内而不去,卒然喜怒不节,饮食不适,寒温不时,腠理闭而不通.其开而遇风寒,则血气凝结,与故邪相袭,则为痹寒.”《杂病源流犀烛》曰:“忽然闪挫,必气为之震,因所壅而凝聚一处,气凝则血亦凝矣.”由于局部气血凝聚,失于荣养,而易触外邪,发为痹.现代医学也认为,强直性脊柱炎、坐骨神经痛等疾病的发生常有外伤史.
2.3.3 气机郁滞 情志失调,气机郁滞,而易致痹.如《中藏经五痹》曰:“筋痹者,由怒叫无时,行步奔急,淫邪伤肝,肝失其气等使人筋急而不能行步舒缓也”“气痹者,愁忧喜怒过多等”.
综上所述,五体痹的病因也不外为正气亏虚、外邪侵袭、痰瘀气滞三大因素,即“虚、邪、瘀”.正气亏虚是五体痹发病的内在因素,而风、寒、湿等邪侵袭则是五体痹发病的重要条件,经络气血痹阻不通是五体痹的基本病机[14].
3.五体痹的主要证候描述
《灵枢九针十二原》曰:“皮肉筋脉,各有所处,病各有所宜,各不同形”,每一体痹都有着与其他体痹不同的特征和独立的证候群[3].五体痹证候特征《内经》论述甚详,《素问痹论》谓“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于皮则寒”.根据其论述可知,五体痹除具有痹病共有的或痛、或麻木不仁、或重著、或寒、或热等之外,还有各自的特征:如皮痹以恶寒较为突出,可伴瘾疹或皮肤虫行感;肌痹以肌肉疼痛和不仁较为突出;脉痹则因血凝不流引起,故见局部供血不足(肤色白或青)和血管曲张;筋痹以筋挛(即俗称抽筋)和关节能屈不能伸为特点;骨痹则以骨节重痛,或骨髓酸痛等为特征[7,13,15].综合历代文献,对五体痹证候的论述如下.
3.1 皮痹的证候 痹“在于皮则寒”(《素问痹论》);“血凝于肤者为痹”(《素问五脏生成》);“皮痹有隐疹”(《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皮肤无所知”(《诸病源候论风痹候》);“皮肤顽厚”(《诸病源候论风湿痹候》);“遍身黑色,肌体如木,皮肤粗涩”(《普济本事方乌头丸》);“项背强痛,四肢缓弱,冒昏塞,心胸短气”(《圣济总录》);“邪在皮毛,瘾疹风疮,搔之不痛,初起皮中如虫行状”(《症因脉治皮痹》);“皮肤麻木且轻微痛痒”(《医宗金鉴痹病总括》).
概括起来,皮痹的主要表现是:皮肤寒冷、肿胀、变厚、发黑,皮肤感觉迟钝、麻木不仁,或肤紧发硬,兼有关节不利,可常见寒热瘾疹等症[3,5,16].从这些证候描述来看,与西医学的硬皮病相符合.硬皮病的特征是皮肤显著增厚、硬化,颜色随病情发展加深呈棕色或棕褐色,皮肤感觉迟钝、麻木不仁,且大多伴有雷诺氏现象[3].总之,皮痹是指风寒湿热燥等邪气侵袭皮腠而引发的风湿病[5].
3.2 肌痹的证候 痹“在于肉不仁”(《素问痹论》);“病在肌肤,肌肤尽痛,名曰肌痹”(《素问长刺节论》);“其先能食,而不能充悦四肢,缓而不收持者也”(《中藏经痹门》);“体淫淫如鼠走其身上,津液脱,腠理开,汗大泄,鼻上色黄”(《外台秘要肉极论》);“肌肉瘴痹,肌肉怠惰缓弱,恶风头痛,舌本强,言语赛涩”(《普济方》);“汗出,四肢痿弱,皮肤麻木不仁,精神昏塞”(《张氏医通痿痹门》);“肌顽木不知痛痒”(《医宗金鉴痹病总括》).
概括起来,肌痹主要表现是:肌肉疼痛、顽麻不仁,四肢痿软甚或手足不随、关节不利等症.这些证候描述与现代医学的多发性肌炎/皮肤炎、风湿性多肌痛等相类似[3].总之,肌痹为风、寒、湿、热之邪滞留于肌腠之间,肌肉失于濡养,而引起肌肉疼
素问类有关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与五体痹的源流相关医学职称论文发表参考文献: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五山校区
广东省电子商务技师学院册,填写个人资料,并按要求上传参赛"微课"视频(视频要求详见"五,比赛要求"),逾期不再进行任何形式的报名.,四,比赛环节,(一)初赛,初赛为全国网络公开。
质量管理体
质量管理《质量管理》课程教学大纲,(qualitymanagement),课程类型:专业拓展课程,课程编号:no72016,适用专业:应用韩语专业(韩企服务与管理方向),先。工程质。
小学五语文教学论文
教学论文,小学语文浅谈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论文,陈毅纪念小学周美花,识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内容.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和独立识字的能力是识字教学的重要任务;激发学生学习中国汉字的。
文学论文范例
……………………………………………………………………()keywords……………………………………………………………。学年论文范例教师2版①《检体诊断学实习手册》②《实验诊断实。
初中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中语文教学论文资源流学习.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5,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的思想.目前,农村初中学校大都建立起了微机室和多媒体教。
建筑学术论文
少.,《经籍考》为一部提要式书目,按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每书均有提要,辩章学术,考镜源流,考撰者,考卷帙,尤详明作者撰书之旨意,于元明遗籍索隐抉微.其书撰。学术论文第八章学术论。
发展心理学论文
农》,《实验现象学源流考》,《意大利格式塔心理学源流考》,《精神分析运动的发展逻辑》,《百年历程:精神分析运动的整合逻辑》等论文近30篇,先后有多。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专业社,2000.,[1。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论文格式
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0多篇,参编着作部.中国物流学会科研项目,全国高校物流教改教研课。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构主义:班杜拉研究范式的转变》,《意向性:从布伦塔诺到麦农》,《实验现象学源流。
初中音乐教育教学论文
位:新密市,序号姓名年龄单位论文题目备注1郭会玲33。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资源流学习.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5,语文教师必。
初中体育教育教学论文
先就是要培养他们对体育课的浓厚兴趣,有了兴趣初中的体育教学才能更好的开展。语文教育教学资源,初中语文教学论文资源流学习.这样,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教学研究水平自然就会得到一定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