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为规则类有关硕士毕业论文范文,与社会继替规则阻碍大学生就业相关硕士毕业论文,可作为电大论文专业规则论文写作研究的大学硕士与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和职称论文参考文献资料。免费下载教你怎么写规则及社会及需求方面的优秀学术论文范文。
是观念的问题吗
我国大学毕业生近年来的就业困境已不是新闻,2005年作为高校扩招后的第二年,大学生的就业率仍不乐观.
有人认为,高校扩招使大学生供给过多,导致了就业困难.其实,无论从总量和相对比率上看,我国接受大学教育的人不是太多而是太少.那么,是大学生供给结构出了问题吗
从理论上讲,高校各专业的规模及其变动应以社会对各类人才的中长期需求为依据.然而,我国正处于产业结构和社会结构剧烈变动的时期,很难对人才的需求结构作出预测.高等教育中不同程度存在着根据现有的培养能力决定人才供给结构和规模的问题,这导致大学生的供给结构与社会需求不相协调.为了避免这一问题,高等教育已经开始重视基础、淡化专业,对学生实施宽口径教育.
而根据地区、行业供求结构分析,应该看到广大农村、基层、中西部地区和一些工作条件艰苦的行业的确急需人才!但却很难吸引大学生前去就业,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却又人才相对拥挤.于是有人责怪大学生抱有不正确的就业观念:追求高工资待遇、怕吃苦等
对此,应该关注的是为什么这些地区和行业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不能转化为有效需求.首要原因是这些地区通常市场化程度很低,民营经济发展薄弱,没有或者只有很少的人力资本市场,因而也就没有人力资本的市场价格.假如大学生一腔热血,要到这些地区建功立业,那么他们把自己的人力资本出售给谁呢无人购买也就不能出卖.只有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能为他们提供就业岗位,但这些非市场化部门机构臃肿,冗员充斥,面临着改革的任务,所能提供的岗位很少.
再从社会公平的角度看,我国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存在着很大差距,即使在同一地区,垄断行业和一般竞争性行业之间也存在着悬殊的收入差距.作为大学生,家庭和个人支付了同样的培养成本,经历了同样艰辛的学习,在发达地区和垄断性行业收取较高的收益,而在落后地区和一般竞争性行业只能收取较低的收益,作为一个理性的人,选择前者无可厚非.因此不能简单地将大学生地区、行业分布不平衡归咎于学生就业观念不正确.
是规则的问题吗
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本原因是现行社会继替规则造成的大学毕业生的有效需求不足.按照社会学原理,社会继替规则是指在分层体系不变的条件下,社会位置的出缺和填补的原则和规范.我国现行体制内和体制外“双轨制”的社会继替规则造成了对大学生的有效需求不足.
本文来源:http://www.sxsky.net/diandalunwen/447898.html
在市场化部门,不论任何人只要通过后天努力,都可以步入与自身条件相适应的位置.一些原先社会地位低下的人,通过个人奋斗获得了不同层次的经济地位,并由此提高了自己的政治地位,如民营企业家当上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但作为大学生,通过个人创业寻求相应的社会地位相当困难,他们缺少创业资本和经验.
由于存在着市场的硬约束,市场化部门在利润最大化原则支配下,对大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有效需求是一致的.职业继替的规则是唯才是举,只有那些真正具备相应才能并且是企业实际需要的人才会被聘用.
市场化部门中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是从1978年以后才开始发展的,由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改制而来的民营经济一般都是竞争性的中小型企业,他们多为传统产业,规模小,技术水平低,知识含量也低,它们所提供的就业岗位一般人都能从事,并不一定需要大学文化.因此,市场化部门能够形成对大学生就业有效需求的只限于“三资企业”和上规模的私企,兼之少量的民间组织,如商会、行业协会等.由于就业空间狭小,它所能提供给大学生的就业岗位也较少.
而体制内部门落后的社会继替规则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需求.这些非市场化部门包括政府机关、党群组织、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体制内的这些部门对大学生有很大的实际需要,但由于仍然执行着一套落后的社会继替规则,只能形成很小的有效需求.
体制内职业继替规则对大学生不能形成有效的吸纳机制.在职业继替中,只有形成出缺才能填补,没有出缺就不能填补.体制内职业继替规则导致严重的占位现象,使得出缺难以形成,低学历、假学历占位现象严重.
低学历、假学历占位
据统计,到2003年底,全国共有机关干部653.7万人,国有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529万人,专业技术人员2774.5万人(不含非公有制单位),共计约4000万人.2/3的岗位被大专以下文化程度的人占据着.
现阶段,体制内部门形成出缺的途径只有三条:一是工作人员病和老(退休)形成的自然出缺;二是在政府机构精简中以赎买的方式换取少数人离岗;三是少数严重违法乱纪者被清除和辞退.此外,无法使这些低学历占位者离开现有岗位.这三种方式形成的出缺本来就很少,出缺的编制又不能百分之百地以大学生填补,因此低学历占位者的大量存在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有效需求.
再看上述人员中持有大专以上文凭的1/3部分,一个不容回避的事实是:他们的文凭并不都是真的.自高考恢复以来,我国在正规高等教育之外形成了规模庞大的成人教育.这些成人教育机构鱼龙混杂、良莠不齐,有政府部门、党校、电大、自学考试、职工大学,还有高校的成人教育等.他们有的具备办学资格和条件,有的则没有,在“创收”利益驱动下,竞相降低入学门槛,生产出大量大专以上的“真的假文凭”.
从文凭的持有者并没有掌握相应的知识和技能来看,它和假文凭的区别只不过并非来自于不法的假证贩子之手,而是来自于合法的办学单位.一些人仅有初中甚至小学文化,通过这些单位的“教育”,不费力气地成为“大专以上人才”.这些形式上具备了大专以上文化的人,其中部分人并不胜任现任岗位的工作,只是因为岗位责任的软约束,使得问题没有暴露出来.
笔者曾调查过安徽某县,县机关干部中竟然80%以上都是这类“大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