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践与思考

时间:2021-07-26 作者:stone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毕业论文

广东省英德市第1中学研究性学习课程建设为实施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改变学生单纯的接受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性、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我省普通高中实施新课程计划的通知》的要求,我校从2001学年开始实施了研究性学习课程。通过几年的实践,学校的研究性学习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积累了1定的经验。1、课程设置的目标(1)学生目标1.总体目标着重培养学生以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为重点的创造性学习,主要包括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提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的能力,以及永不满足、精益求精的求学态度。2.具体目标(1)增强学生对家乡、社会、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5)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团结协作的能力。(2)教师目标传媒的多样化和新颖性使学生在课堂之外有机会获得丰富多彩的知识。因此,教师只有及时更新观念,不断吸纳新的知识和理论,才能给予学生符合时代特点的、对其全面发展有所帮助的指导。2、课程设置的原则1.可行性原则研究性学习课程已列入教学计划,是排入课程表的正式课程,与其他课程地位相同,每周2课时。课程要求学生必须对提出的专题进行可行性论证,在现有条件支持的情况下展开。2.实践性原则本课程以调查研究为载体,以培养和锻炼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中心,重视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的提高和收获,力求在活动中有新体验、新发现、新发明、新创造。3.自主性原则本课程以学生自主实施为主,由学生自己设计研究方案、组织实施方案。教师组织专题报告会,对学生进行指导,提供解决问题的思路,进行严格而完整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维的训练。3、课程的实施与探索1.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协调和指导(1)由学校校长、教务处和教研处负责人以及分校校长组成课程领导小组,负责课程计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全面负责课程的实施和管理(2)由各分校备课组长组成课题专家小组,主要负责课题的审定、课题实施的指导及结题的评审等工作。(3)由班主任、科任教师组成课题指导小组,主要做好课题开题的前期工作,协调各班学生的课程管理和指导工作。具体流程如图1所示。2.加强宣传,提高认识,统1思想(1)教师培训:集中时间,由课题领导小组作有关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的专题报告,让教师理解开设这门课程的深远意义、紧迫感及责任感,明确开设这门课程的指导思想,掌握指导学生的方法、方式,明确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2)学生培训:利用分校校会、班会的时间,向学生宣讲研究性学习这门课程的内涵、意义、学习模式、学习方法及注意事项。3.创设有效的课程开发实施工作机制(1)建立和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课程的顺利实施。学校制定了《市1中研究性学习课程工作计划》、《市1中开展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方案》《、市1中研究性学习课程管理细则》等文件,同时,还统1印制了各种活动表格,使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设和管理具有了可操作性。(2)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1般程序。动员与组织→选题和开题报告论证→实施研究(过程指导)→结题→评价(评态度、评过程、评体验、评方法)→成果交流(展示)。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的1般程序如图2所示。4.严密组织、精心安排,确保课程有效实施(1)要有整体的设计与规划,做到胸有全局,统筹安排。(2)认真抓好选题和开题,做到环环相扣。选题与开题1环,虽不是研究性学习的主体环节,但关系到整个研究性学习的效果,甚至是成败。因此,要细致地、反复地让学生去考虑、讨论、斟酌、修改,直到形成1个比较完善的研究方案。从学校的实践情况看,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热情很高,今年初报课题时学生提出了近100个课题,其中有不少好的选题,但也有不少的选题范围大、涉及面广,缺乏可行性。我们通过课程领导小组、指导小组的讨论和筛选,经过专家组的论证和修改,最后确定了各研究小组的研究课题。同时,我们还通过让学生填写《课题开题报告》,举行选题论证会等步骤,引导学生再3思考自己的选题,增强对课题目的、意义和研究可行性的认识,形成了比较规范、完善的研究计划。例如,有个研究小组报的研究题目为“英德特产”,这其实是1个研究的领域或意向,范围不明确且过大,后经指导教师与组员的反复推敲,最后确定为“英德西牛竹笋”,又经开题报告会对有关问题的具体讨论,课题组成员才明确了研究内容,信心也增强了,有利于研究的深入。我们认为,在这个环节上花费较多时间和精力是值得的。(3)妥善解决研究性学习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如组织形式问题,我们在研究性学习具体实施过程中,活动组织形式做到了3个结合:1是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分散”主要是指个体或小组活动,走访、调查、测量、查阅资料等;“集中”是指学习相关知识和研究方法、班级交流、阶段总结等。2是在组织形态上,要做到个体与群体相结合。我们倾向于以小组为核心,各人分工合作,活动记录应完整,研究成果应共享。3是活动范围上做到校内与校外相结合,尤其是校外学习活动1定要有组织、有准备、有指导、有监控,采用“走出去”与“请出来”相结合的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学校各行政职能部门及班主任的作用,监控其活动情况,做到安全、协同。(4)加强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过程的督导。我们的做法是通过让学生填写《课题活动情况记录表》,随时反映学生活动情况,供教师及时掌握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进展及问题。另外,我们还进行阶段性检查,原则上每月进行1次,主要是解决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共性问题。(5)加强组织管理并做好记录。建立指导教师与学生课题小组定期研讨制度,时间和地点根据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而定,并上报班主任、分校备案,及时掌握出勤情况和课程进展。学生外出活动(包括访谈、调查、考察),指导教师要对课题小组成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引导,以免发生意外事故,同时课题组对每次活动要做到“有计划、有目的、有小结”。(6)及时点拨,旨在促使学生能力迁移,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教师要在每周的辅导时间对本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作详细的了解,以便及时点拨,实现能力的迁移,调动学生研究的积极性。5.科学评价是促进研究性学习的有效手段(1)对学生的评价。由于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目的之1是强调学生获得亲身开展课题研究的体验,因此,评价应以过程性评价为主。对于过程性评价的理解,我们不仅重视课题的直接结果,而且还重视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多种收获与体验,多种能力与品质的形成。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对原有的知识是“知道”还是真正理解,对其他学科知识的涉及情况,对知识的举1反3能力及在解决问题中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①评价组织方式:以指导教师总体评价为主,学生自我评价为辅,即指导教师根据学生上交的研究性学习体会、有关活动记录表格、调查报告(或论文)和收集到的原始材料等,进行量化评定。各课题组组长根据学生的活动情况和表现,给每1名学生评分。②评价等级:课题评审小组根据课题研究的全过程进行成绩评定,由课题实施方案成绩(20%)、课题实施过程成绩(40%)、成果报告成绩(20%)和成果答辩成绩(20%)4部分组成。另外,课题评审小组还将按课题总数的30%评定出优秀课题。各课题组组长根据课题评审小组评定的结果评定课题组成员的课程成绩。课题组成员的成绩=课题组课程成绩×个人评议等级系数。个人评议等级系数分3等。◆甲等(系数为1.0):出色完成分担的任务,起到了骨干作用。◆乙等(系数为0.8):能够参加并完成自己分工的任务。◆丙等(系数为0.6):参加活动不积极或没有完成课题组交给的任务。总之,对学生研究性学习的评价要坚持3个结合,即过程与结果相结合,教师与学生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2)对教师的评价。对教师的评价主要关注3个方面。①态度方面:教师参与该课题的投入程度,管理工作是否到位,是否主动与其他教师协作等。②指导能力方面:这里说的能力,并不是要求每位指导教师都成为全才,而是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问题和困难,善于激发学生的创造火花和欲望;教师能否掌握课题研究的1般方法,能否在学生课题研究过程中遇到困难时给出合适的指导意见,能否指导学生规范地开展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等。③继续学习方面:教师能否主动学习本学科前沿知识,是否关心相关学科知识,能否开设有关科研方法和本学科前沿知识的讲座。(3)档案评价。要求每个课题组建立课题研究档案,记录本组全体成员从课题研究起始阶段到结题的1切原始资料。按平时记录本(包括每次活动的计划、要点及琐碎的素材占10%、开题报告占10%、活动过程占40%、参与程度占10%、课题成果占30%)进行综合评价,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得到物化,提高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4、课程实施的体会与收获(1)学生层面1.学生感受颇深学生走出课堂,亲近大自然,走向社会,认识生活,积累了鲜活的生活素材及经验,正如《英德市区里学生0用钱情况调查》课题组成员吴秀群同学所说:“开展研究性学习使我积累了实践经验,提高了创新能力,了解了许多课本所没有的知识。我对这1门课程的学习有了很大的兴趣,希望学校能继续开展,并且做得更好。”长期身处学校、家庭直线式生活方式的学生,对自然、社会、生活都缺乏鲜活的体验,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使他们积累了1定的实践经验,使他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正如《英德民间美术》课题组钟翠华同学所说:“通过英德民间美术的调查研究,使我对英德文物古迹的认识上升了1个层次,并且发现了美术作品在民间的丰富多彩。美术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1部分,更是人们精神生活中的催化剂。”2.拓宽了知识面,完善了知识结构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到课堂以外的空间寻找答案,要去调查、实验、访谈、考察、上网查找相关的资料。学生研究的课题冲破了原来学科知识的序列,融入到自然、社会、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中去。最后立项的课题涉及环境、经济、文化、营养卫生、社会生活等陌生领域,研究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学科的综合性问题。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但没有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反而促进了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完善了知识结构。3.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研究性学习让学生走近社会,密切了学生与社会的联系,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了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什么是“学”。同时,通过研究性学习,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特长等都得到了发展,激发了创造的潜能,增强了不断进取、创新的信心。(2)学校层面1.培养了教师队伍几年来,学校全体教师已接受了研究性学习,认识到了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实施和参与课程研究的重要意义,对教育观念的转变和学生的培养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课题的全体指导教师对研究性学习的本质、实施流程有了较为清楚的认识,积累了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研究性学习的内涵,为我校新1轮的课程改革打下了基础。2.摸索出了“科研兴校”的新路子教学相长,研究性学习以其师生互动、交互性强的特点促使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学校将教师个人辅导课题与继续学习相结合加强学习与研究,既研究理论,又着力解决实际问题,使学校逐渐摸索出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促进教师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的新路子,为教师的继续教育提供了1种全新的模式。(3)教师层面1.转变了教育思想除了学生的收获和提高外,我们欣喜地看到,这门课程的开设对教师教育思想的转变起了极大的作用。课程开始布置时,不少教师认为这是素质教育的点缀,和高考又没有关系,华而不实,1些教师对本课程的开设缺乏信心和热情。但学生高涨的活动热情、取得的活动成果、发自内心的真实体验和精神面貌的变化,让教师看到了这是对学生终生有用的课程,真正认识到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1种很好的形式。2.激发起继续学习的热情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对学生的学产生了1定的积极效果,对教师的教也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基本技能,还应及时了解本学科的前沿知识,并对跨学科的知识有所了解,以随时解答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或给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资料、方法、思路,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引路人。3.注意了学法的研究与指导在与学生的共同研究中,教师明白了教是在学基础上的“导”,课堂是学生学习的场所而不是教师的舞台,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应该贯穿于课堂的整个过程,因而注重学法研究和指导才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法的研究和指导。5、课程实施的几点思考学校顺利地实施了研究性学习的课程,并取得了1些宝贵的经验和成果。回顾我们的工作,有些方面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的,对成功之处要发扬、提高,对不足之处需不断改进。1.观念的转变首先是学校领导教育观念的转变。同时,教师的学习为应试等观念仍需进1步转变。我们相信,谁顺应了课程改革的潮流,谁就将赢得考试改革的主动权。2.学生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在课题研究过程中,学生的表现情况有较大的差异,大部分学生对课题研究有浓厚的兴趣,但有的学生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少数同学有跟着&l

[1]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