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管理对策
作者:未知摘要:由于危险废物具有高危性、复杂性,其管理一旦出现纰漏,容易对环境及公民人身安全健康造成较大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危险废物的产量也呈现迅速增加的态势,近年来,国家各级环保部门对危险废物产生企业的监管力度在不断增强,而部分省份危废处理能力存在较大缺口,产废企业面临着较大的处理和管理成本,其危废的污染防治管理也面临着新的压力。
关键词:危险废物污染防治规范化管理
1.1研究目的及意义
作为产废企业,如何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量,加强对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杜绝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规避环境管理风险,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希望能通过对目前国内危险废物管理现状的研究,提出合理的管理对策,为推进企业危险废物污染防治及规范化管理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2.1国外危废污染防治现状
全球每年危险废物产生量约为3.3亿吨,国外危废经过30多年的实践和探索,从理论和实践上确立了全过程管理和“三化原则”(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形成了从“摇篮到坟墓”的完整管理控制体系。
2.1.1管理现状
大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对危险废物的控制和管理进行专门立法,从而确定危险废物从产生到最终贮存的控制制度、跟踪制度和许可制度,进而根据管理制度制定关于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分离、运输、处理、处置、回收利用的条例、规则、规范、标准和指南等,最终加强对危险废物运输、贮存和处置设施的建设、运行管理。
2.1.2处理现状
2.1.2.1减量化处理
西方发达国家主要是以清洁生产为基础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主要采用两种技术途径:一是采用清洁原料,从源头控制危险废物产生;二是采用先进生产工艺,严格控制危险废物的产生量。
2.1.2.2资源化处理
发达国家十分重视危险废物的回收利用,基本采用先利用后处置的原则。提倡企业内部系统循环回收利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危险废物,利用不完而必须处置的危险废物,提倡通过系统外的物质交换、物质转化、再回收利用等措施,实现综合利用。
2.1.2.3无害化处理
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现行的主流处理技术有:回转窑焚烧技术、高温蒸汽灭菌处理技术、水泥窑共处置技术以及固化填埋技术等,其中,又以固化安全填埋应用最为广泛。国外欧美发达国家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的体系完整,制度、程序、标准详细,硬件设施比较齐全,在资金上得到法律支持,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设施产业化和社会化运营,使得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成为一个贸易市场,再辅以必要的收费、交换和强制处置等政策,经过30余年的运行和调整,危险废物的处理处置和管理已经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发展状况。
2.2我国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现状
2.2.1危废处理现状
根据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2015年全国工业危险废物综合利用量51%,处置量29%,贮存量20%。其中,综合利用量较大的行业分别为造纸和纸制品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目前,我国工业危废处理行业整体现状表现为综合利用水平较高,无害化处置水平较低。
2.2.1.1综合利用技术
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为危废资源化企业向上游产废企业收取有利用价值的废物,再提纯生产为资源化产品,收入来自于销售产品,盈利受上游废物价格及下游金属价格影响。资源化利用由于能够回收资源价值,经济性较高,产生危废的企业还能通过出售危废获得收入,因此发展较快也较为充分。但目前我国危险废物的综合利用水平整体还处于一个较低的技术水平,由于未综合考虑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某些综合利用技术还导致了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二次污染。
3.2.1.2无害化处置技术
无害化处置是处置企业向产废企业收取费用,主要包括焚烧、填埋、物化,泥窑协同处置也可列为无害化处置的方法。
焚烧可以有效破坏废物中的有毒、有害、有机废物,是实现危险废物减量化、无害化的最快捷、最有效的技术。这些焚烧炉一般没有尾气净化系统或只有简单的尾气净化系统,焚烧温度也难以?_到要求,如果温度控制不好,容易非人为因素合成二恶英,造成二次污染。填埋法是危废最终处理方法,工艺简单,处理成本低廉,但会占用大量土地资源,渗滤液会污染土壤和地下水。
由于无害化处置技术复杂、处理难度高,而且对产生危废的企业带来较大的成本负担,故发展较为缓慢,甚至还有大量倾倒丢弃事件发生。
2.2.1.3临时贮存技术
我国对于贮存量较大的危险废物一般都有专门的贮存设施或场所,这些设施大小不一,有的采取一定的污染防治措施,如采取砌墙、筑坝、水封等措施,以防扬尘、防渗、防雨等,也有的直接利用厂区内空地进行露天堆放;对于贮存量较小的危险废物多数年都是以桶装、池封或袋装的形式贮存于库房或厂区内,仅一部分具有三防功能。由于缺乏统一的贮存管理制度和贮存设施技术规范,致使贮存方式多样且贮存点分散,这样不仅导致了重复建设,也不利于统一管理,具有极大的安全环保隐患。
2.2.2危废经营现状
目前,全国范围内具有危险废弃物处置资格的企业近1600家,合计危废处理能力约为4900万吨,但实际经营规模只有1600万吨,其原因主要为:(1)供需种类不匹配。危废种类繁多,每种危废需要不同的处置技术与处置资格,我国90%以上危废处置企业仅能处置5种以下危废种类,供需种类错配的现象较为严重。(2)由于环评及建设期长等因素,有着大量拥有牌照却无实际处置能力的危废企业。
由上可知,随着国家环保政策的趋严,危废处理要求的不断提高,目前危废处置行业还存在较大缺口,区域之间处理能力也分布不均,故对产废企业的规范化管理也提出了更高要求。3.1企业危废管理存在的问题
3.1.1危废申报登记成为薄弱环节
申报登记是危险废物管理的基础,是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对上年度危险废物产生、贮存、利用、处置的情况汇总及对下年度危险废物产生的预测。基层管理部门对辖区内危险废物的种类、数量、产生点、贮存、转移、处置和利用的基本情况和变化情况掌握不够,危险废物管理档案内容不健全,对辖区内危险废物底数不清或掌握不准确。部分企业对危险废物种类界定不清,导致申报登记出现漏报,甚至导致部分企业将其危险废物作为一般工业固废不予申报。
3.1.2危废转移联单制度执行不到位
部分企业转移联单内容填写不规范,很多都是“一支笔从头填到尾”或“事后补填”,也不按规定程序和时限送交属地管理部门,转移联单未随货物运行,极易导致危险废物转移过程失去监管。甚至一些地区将转移联单一次性发放给危险废物经营单位,由经营单位向产生单位开具转移联单,造成转移联单失去过程监管功能。部分中小企业无危险废物专职管理人员,对具有利用价值的危险废物,在转移时没有填写转移联单的概念,而是以双方处理合同为凭据。
3.1.3企业对危险废物认识及管理不足
部分企业对加强危险废物管理的认识不够,存在危废贮存场地、标识标志设置、管理台帐、管理计划不规范以及监测频次不够等问题,极少数企业未办理转移审批手续或将危险废物交无资质单位处置。企业虽编写了应急预案,但内容不全、不细,可操作性不强,应急能力不足,应急设施、设备不够,未定期开展应急演练。
3.1.4危废经营企业处置能力不足
就目前四川省而言,危废产量与处理量缺口大,有资质的处置企业远远不足,从而导致近年来危废转移处置困难,行业内处置价格水涨船高,加之环保督查等形势严峻,大量危废临时堆放在企业内部无法及时得以转运处置,企业危废储存场所“三防”措施不达标,混存现象严重。
3.2企业危废污染防治及管理对策
危险废物污染防治的技术路线是从危险废物产生、收集、贮存、运输、综合利用、处理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控制。从危险废物处置的方式,结合国外发达国家管理经验,我国危险废物污染控制技术发展趋势为提倡采用无废或少废的清洁生产工艺,提高综合利用水平,开发稳定化/固化技术,大力发展与应用焚烧技术,加强区域性安全填埋技术研究与开发应用。这里,笔者根据企业实际管理经验,针对危废减量化和规范化管理,提出如下对策。
3.2.1从源头控制危险废物污染,实现废物减量化
为了使危险废物的产生量控制在最低限度,就要根据危险废物“三化”的优先原则,从管理入手,对危险废物的产生进行源头控制,使企业尽可能少排或者不排废物。这是危险废物减量化的起点和根本所在,也是危险废物管理的首要任务。为此,企业要积极开展清洁生产,通过新技术、新工艺和革新、更新设备或用清洁工艺,用无毒品代替有毒品,采用低废、少废、无废工艺,采用清洁能源,改善燃料结构,尽可能防止和减少危险废物的产生。
以某电子元器件制造企业为例,该企业近几年积极推行危废减量化工作。公司以实际生产情况为基础,用近两年危废产生量为参考,年初制订当年公司危废减量化工作目标和指标,并将指标分配到各生产车间进行考核。各生产车间对危废产生环节、产生种类、收集和交库的整个流程进行解析,梳理总结出可以完成减量化工作目标的突出环节,对该环节产废严加管控,从而达到减量化的目的。
3.2.2加强对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的管理,降低环境风险
危险废物要根据其成分,用符合国家标准的专门容器分类收集。装运危险废物的容器应根据危险废物的不同特性而设计,不易破损、变形、老化,能有效防止渗漏、扩散。装有危险废物的容器必须贴有标签,在标签上详细标明危险废物的名称、重量、成分、特性以及发生泄漏、扩散污染事故时的应急措施和补救方法。危险废物的标识管理要按《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要求进行设置。
3.2.3建设符合环境保护标准要求的贮存设施
危险废物的贮存设施应满足以下要求:应建有堵截泄漏的裙脚,地面与裙脚要用坚固防渗的材料建造,应有隔离设施、报警装置和防风、防晒、防雨设施。基础防渗层为粘土层的,其厚度应在1米以上,渗透系数应小于1.0*10-7厘米/秒;基?A防渗层也可用厚度在2毫米以上的高密度聚乙烯或其他人工防渗材料组成,渗透系统应小于1.0*10-10厘米/秒。须有泄漏液体收集装置及气体导出口和气体净化装置;用于存放液体、半固体危险废物的地方,还须有耐腐蚀的硬化地面,地面无裂隙;不相容的危险废物堆放区必须有隔离间隔断;衬层上需建有渗滤液收集清除系统、径流疏导系统、雨水收集池;贮存易燃易爆危险废物的场所应配备消防设备,贮存剧毒危险废物的场所必须有专人24小时看管。
3.2.4建立健全可追溯性的管理台帐
企业要做好危险废物的规范化管理,还必须在危险废物的产生、内部转移、贮存等环节做好台帐记录,这样才能形成系统、科学的危险废物管理框架和基础,通过台帐的建立,直观、清晰、快捷的掌握企业内部危废的产生及贮存情况,便于精细化管理,为申报工作提供准确、可追溯的数据。同时,企业应加强产收废人员对危险废物的认知度,使其能够清晰辨别危险废物的种类、性质和危险,避免不同种类危废混存现象的发生。
3.2.5利用好固废管理系统,做好危废申报工作
目前,很多省市都建立了固废管理系统,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建立危险废物产生信息库、物理化特性数据库、交换信息库、综合利用和处理处置技术信息库等基本数据库,并在这些基本数据库的基础上,开发了实用的应用平台。四川省目前建立的“四川省固废管理信息系统”,企业通过在系统上基础数据的录入,除进行危废转运的业务办理外,还进行基本信息的备案,年度管理计划、应急预案的申报、备案,以便于环保部门随时动态了解危险废物的产生、运输、转移、处置及排放的全过程情况,保证环境安全,同时通过信息的统计,及时调整和制定正确的决策。
3.2.6积极发展危险废物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行业
我国当前不少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的特点是企业多,单个企业危险废物产生量少。对危险废物产生单位而言,单独建设危险废物贮存设施,设专人管理,贮存、管理成本太高;对处理单位而言,单独收运的成本太高。所以,我国应鼓励在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多,但各单位危险废物产生量少的工业园区或地区,积极稳妥发展分类收集、分类贮存和预处理服务行业。
北京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展了危险废物集中收集贮存试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基本实现了工业开发区危险废物无缝管理。其服务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承上启下模式,为工业开发区危险废物环境管理提供隐患报告和环境应急服务,为驻区危废产生单位提供危险废物收集、贮存等业务培训、技术指导等工作;二是填平补齐模式,与区域危险废物处置利用企业相互协作,为驻区危险废物产生单位危险废物的收集、贮存提供全方位专业化服务,从而减少了危废产生企业的贮存、管理成本和处置单位的收运成本,降低危险废物非法转动倾倒和违规处置的风险。
结语
纵观世界各国危废处理行业的发展历史,环保法规越健全、环境标准与执法越严格的国家,危废处理行业也就越发达,并且也就拥有越多的国际市场占有优势技术。我国在危废领域的立法不超过10年,最近5年开始趋严,最近两年的两高司法解释和新环保法颁布成为行业加速发展的重要催化剂,这就给危废产生及处置企业的污染防治技术及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
危险废物的防治除了利用已有的工艺技术外,企业内部还应加强规范化管理,减少危废的产生量,有效分类收集、合规贮存,完善处置手续,并充分利用信息交换系统,实现对危险废物从产生到最终处置的全过程管理,提高危险废物的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