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管理学教育中结构主义的运用

时间:2020-07-2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很多高校的管理学教师尝试从多个方式上对管理学的教学进行改革,比如角色扮演或者案例分析等,对于管理场景的模拟,或者是让学生参与到管理的游戏当中,这些实际上都是一种参与式的教学方式。

但是这一系列的教学尝试,实际上还是缺乏一定的理论进行整合,也就是在整个学科的教学过程,仍然需要通过相关的思维方式进行引导。而结构主义作为一种认知心理学的重要思想,对于高校当中的管理学的教学而言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对于管理学内在的学科知识和理论等,都应该进行重新整合和思考,通过对方法和内容的重新审视,能够帮助高校的管理学教学更具备吸引力,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当中的主观能动性。

一、结构主义理论与管理学教学结合概述

结构主义理论主要是认知心理学当中的一个重要派系,其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核心概念“图式”,图式实际上就是每一个个体对于世界的理解方式,结构主义强调对于个体认知世界的方式进行反思和省察,而且也认为所有的活动都应该围绕图式进行开展,抓住人类认识事物的基础。图式的形成和发展主要是有三个过程,分别是同化、顺化以及平衡。同化是个体在受到外界新的刺激之下产生的改变,而顺应是在外部的环境产生变化,原有的认知结构重新进行重组的过程当中,最终达到平衡的状态。结构主义的理论主要由皮亚杰、科恩伯格以及斯滕博格等人对理论进行开拓和发展,他们针对认知的理解和研究也深刻影响了后世的人对认知、教育等层面的研究。

在高校的管理学的教学当中,结构主义无疑是一种较好的教学思维,因为传统的管理学理论教学是实践训练过程当中,往往没有对学生的认知过程进行系统化的分析,特别是对于学生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特征,并没有真正深入地探究这种演进过程的机理。但是,在结构主义的相关认知理论的支持下,管理学在教学的过程里可以把握住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达到结构主义中认为的“平衡”状态。所以,应用结构主义指导管理学的教学实践,实际上是有着非常大的应用空间,能够更好地推动高校管理学教学的不断发展。

二、结构主义思维下管理学教学原则

结构主义对高校的管理学提出了全新的教学价值观,特别是强调教师在教学活动当中的角色以及影响仍然是辅助性的,应该让学生作为认知行为的主体,教师引导这种认知行为的发生。所以,在结构主义的思维之下,高校的管理学的教学应该充分分析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特征,从认知的过程出发引导学生逐渐掌握管理学的相关知识。教师在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应该是一个相对成熟的教学计划者,以这样的计划者身份,充分地调动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的过程当中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教师最终评估学生是否已经达到了结构主义认知理论中的“平衡”.所以,在结构主义的思维之下,管理学的教学原则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第一方面,结构主义要求管理学的教学,应该以问题作为导向,让学生带着问题投入到日常的管理学学习当中。问题实际上不一定是一个具体的问题,可以是管理学的教师提供的一段相关的素材、文字材料或者多媒体材料,也可能是实际的`管理行为中的矛盾等,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认知。在结构主义的认知理论当中,以问题作为推动学习者认知的方式是相对比较普遍的,很多学习者只有在自行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才能够从被动认知转化成为主动认知,从而更好地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对管理学的知识进行认知。问题作为管理学的驱动和核心,应该由教师精心设计和组织,而从宏观的角度上看,学生的认知过程,也就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

第二方面,结构主义也要求管理学教学过程中,要以学习者作为中心。教师实际上只是学生在认知过程当中的辅助力量,虽然在高校的管理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仍然要进行积极地引导,但是教师并不能够越俎代庖,而是应该明确自己在教学过程当中的角色和功能定位。管理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是一个引导者,对课堂的教学起到控制以及促进的作用等。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当中,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学习主动性,以主人公的角色参与到管理学的学习过程当中。

第三方面,结构主义也认为,学生在管理学学习过程里应该在真实的环境下进行认知。虽然高校的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并不一定能够创造非常多的真实场景,但是实际上,学生也只有在最真实的环境当中,其学习和认知的速度才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和技能。知识不是管理学的教师进行灌输式的介绍,学生就能够形成自己的具体认知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他们仍然需要在一个具体的情境之下才能够形成自己的认知。所以,在教学的过程里,教师应该积极地根据管理学当中的内容,创造一些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掌握,以直观和生动的环境,让学生启动自己的认知过程,最终能够将这些知识转化成为自己的经验和知识。

三、结构主义下管理学教学的改革路径思考

管理学是一门具有多种复合特征的学科,其横跨多种不同的学科知识,因此,管理学本身是对人文社会科学的综合性发展。管理学是所有经济管理方面的高等院校专业的基础课程,管理学实际上具有相对比较强理论性和实践性两种特征。而在管理学的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如何让学科的教学更具备系统性,这也是很多高等院校在日常教学过程当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因此,在开展管理学的教学过程当中,管理学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特征,特别是在结构主义的相关思维和理论的支持下,逐渐摸索形成更具备效率和积极性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更快地掌握相关的知识,最终推动管理学的教学和发展。从实际上看,结构主义发展形成的理论和思维模式,结合管理学的教学实践,其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发展:

首先,管理学教学应该形成问题作为核心的导向教学。导向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通过分析具体的教学内容,形成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认知。导向学习主要也划分成为问题和启发两个部分,教师在整个过程当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因为只有学生充分掌握了相关的知识,这样的教学才能够称之为成功。结构主义认为,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学习者容易受到之前学习的知识经验的影响,所以教师在引进管理学的新知识过程中,应该充分分析学习主体主要的学习背景,从他们熟悉的学习背景引导到新知识上。所以,教师所提出的问题,应该是从管理学学习者熟悉的背景引导而来,逐渐帮助学生树立解决问题的信心,然后在学生形成自己的解决思路或者方案的时候,要及时进行引导和启发。这实际上也就是结构主义教学思想里面的“顺化”过程。

其次,管理学教学,也应该强调学习者作为中心,也就是让学生进行研究和讨论。结构主义的教学理论当中认为,学习者实际上是整个学习和认知当中的核心,所以管理学的教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让学生真正自己去把握管理学的认知进程,而教师只是对整个认知过程进行有限度的引导和推动等。所以,管理学的教师应该从外部进行引导,不能够简单地将管理学当中的相关知识和理论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厌恶感,不愿意主动地进行管理学的学习。管理学的教师,也应该鼓励学生在不同的观点当中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立思维,能够采用新的思维和认知,从而逐渐由学生自己控制学习的过程。传统的管理学教学过程里面的集体讨论或者小组研究方式并不是要进行摒弃,而是要进行改良,帮助学生掌握认知的过程。管理学的教师要让学生在真实和具体的条件下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管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简单地纸上谈兵,这显然没有办法形成效果。所以,对于管理学教学当中的学生主体性,需要管理学教师通过教学实践,逐渐掌握一些学生主体教学的引导方式,启发学生自己解决学习中的认知问题。

四、结束语

在日常的管理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应该明确自己的教学角色,充分把握好日常教学当中的认知过程,让学生能够在主动认知过程中获得知识。所以知识的输出和最终的“平衡”,正是要充分结合结构主义当中主体认知、认知过程等相关的理论,帮助学生在学习管理学知识过程里树立自信心,最终解决日常教学当中的各类问题。综合上述分析,结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能够较好地解决管理学教学过程当中的问题,特别是从教学方法和认知模式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推动力,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竺国丽,刘勇。高校教学管理伦理建设切入点研究---基于公共管理伦理理论的视角[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2)。

[2]黄吉雄。伦理视角下的高教教学管理分析[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06)。

[3]崔文辉,谷莹蕾,张春光。浅谈大学教学的品性、发展困惑及改革路径选择[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5(05)。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