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阶段是人生思想道德的第二发育成熟期。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和转折时期,多种多样的思潮形成冲撞,大学生作为思潮的易感人群和冲击对象,他们的思想道德和道德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迷茫。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脊梁。做好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我国公民道德素质,是我国教育方针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中国的未来的发展。
一、当代大学生的道德现状
(一)值得肯定的方面
总体上来说,大学生的道德水平较高,主流是健康向上的。大学生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在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等等方面都起着表率作用。大多数的大学生具有基础的文明,他们遵守公共秩序,有强烈的公民意识与正确的爱情观、婚姻观、家庭观等。他们对自我评价日渐客观,成才愿望逐渐高涨。具有浓重的竞争意识和紧迫感,渴望完善自己渴望成才。当代大学生也懂得谦让和包容,能够在竞争和包容之间寻找到正确的结合点。大学生整体素质较高,具有创新和创业意识。很多学生虽然没有吃过苦受过累,但依旧具有艰苦创业意识。大多数学生不愿意长期依赖家庭的供养,利用业余时间自己赚取生活费,部分学生开创自己的事业。他们不墨守陈规,勇于做他人不敢做的事情。
(二)令人担忧的方面
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成员和不同阶层格外关注自身的经济利益,引发诸多的利益矛盾和利益纷争。在观念思潮的激荡碰撞中,利益关系显得错综复杂,人们的心态、观念和行为方式日渐分化,对同一个道德事件同一种道德行为、现象,产生不同甚至对立的看法。在从传统价值观向现代价值观转变过程中,引发不少学生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发生巨大变化,个人价值和个人主义越来越占据思想道德的主导地位,传统的道德规范的制约作用被削弱。大学生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压力与生存竞争。高远的理想与冰冷的现实之间的巨大反差,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的脱节,使得部分大学生对道德失去信心,内心在矛盾中煎熬,不知如何取舍。部分学生对信仰缺乏正确的理解,价值观产生严重的异化,缺乏较为统一的道德标准,难以成为中国未来的脊梁。
二、大学生道德失范的表现
(一)一切以自我为中心,极端的利己主义
某些大学生把个人利益放在高于一切的地位,做事仅仅考虑自身因素,早早养成任性妄为的品性,很难融人社会和集体。在待人处世中,着力于责任少而待遇高,贡献少而索取多。忽视集体事业,淡化理想信念。服务意识淡薄,名利思想严重。缺乏责任意识,增长享乐思想,严重者不惜牺牲其他人的利益和社会的整体利[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欢迎您的光临www.001lunwen.com]益而来满足自己的私利。人际交往之间出现重利轻义的行为。大学里因入党和奖学金助学金、评优、选干和贫困生评选等问题给辅导员送礼的现象十分普遍,部分学生在同学交往中出现有目的的选择性交往,有的让家长出面请客送礼,拉关系走后门。
(二)缺乏诚信意识
大学生的缺失诚信是家庭和学校诚信问题的反映。在很多家庭的教育中,父母对子女仅仅提出勤奋学习、培养才艺等要求,漠视教育子女如何做人。有些父母本身的不道德言行对子女的道德养成带来消极负面的影响。我们的学校教育注重受教育者对社会的绝对服从,忽略培养大学生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大学生养成诚信的道德人格。目前诚信缺失成为大学校园生活的普遍现象。大学生们抄袭作业,考试舞弊,毕业论文作弊造假,有意拖欠学费,制造注水履历,与多家用人单位签约并随意毁约。网络道德水平低下,在网上互相攻击,热衷于发表不负责言论。这些缺失诚信的行为将会影响他们日后的发展。
(三)缺失道德信仰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和道德信仰也发生改变。大学生在热爱祖国拥护社会主义的同时,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和不正之风感到困惑,对自己的前途感到担心,觉得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并不能给他们提供光明的未来,不少人陷入自暴自弃的泥沼,认为政治就是假大空,是假话和套话,所谓的共产主义是遥不可及的。由于信仰的缺失,给大学生的道德培养带来很大困难。
(四)道德认知和道德实践相脱节
道德认知和行为的脱节就是道德的认识和行为之间出现矛盾,明知在道德上应该如何去做,对道德正确的认识,在实际行动中却不按照道德规范去做。处于青春期的大学生应是精神昂扬,充满热情和斗志,生活学习主动与老师和同学们沟通交流,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但现在部分学生却反其道而行,对于社团举办的活动漠然待之,把自己封闭和孤立于现实,变成宅男和宅女。对需要帮助的同学,也视而不见,造成校园里道德冷漠现象的恶性循环。
三、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家庭和社会因素
父母对孩子的教育直接关系到孩子一生的道德取向和道德行为。大多数大学生是独生子女,寄托了父母的很多希望。不少家庭过分重视孩子的考试成绩,而忽视孩子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有的家长自身道德就存在问题,诱发孩子养成不良品格甚至走上犯罪道路。当前社会处在转型过程,多元化的思想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引起了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方面的疑惑与偏离。当今世界的网络化和国际化,某些西方国家通过网络传播自己的意识形态、世界观、价值观和伦理道德,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大学生具有一定的的模仿心理和模仿力,但缺乏良好的判断是非的能力,受好奇心的驱使他们容易做出违反道德规范的行为。
(二)学校的因素
中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打基础”的时期,对其一生的品德养成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在中、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绝大多数中小学重智育、轻德育现象十分严重,以考试成绩来评论学生的好坏,是导致一些大学生道德失范的直接原因。在大学阶段,学校领导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够重视,缺乏新办法新方法,教育观念陈旧不堪。教师自己也在担心,在讲究“实惠”和“利益”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向学生灌输“道德理想”和“奉献精神”的教育是否会受到欢迎。结局就是使用老办法不管用,但是又找不到新办法。学生们认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讲得多,方式是灌输式的,缺乏参与性和实践性。学分制下班级概念和作用日益弱化,学生失去了心理归属感,集体主义观念日趋淡化。以上这些因素,当然无法阻止学生道德失范现象的发生。
(三)大学生自身的因素
目前的大学生大多是80后和90后,生理上处在日趋成熟时期,但心理素质缺乏稳定性。大多学生崇尚自由民主、思想开放,容易冲动、个性突出信奉我行我素,有强烈逆反心理。心理的成熟和生理成熟之间形成矛盾,造成了生理心理需求与客观现实的冲突,使得其他们难以形成积极地自我意识与良好的人际关系,产生道德失范问题也就在所难免。
四、大学生道德失范的对策
(一)整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重视行为规范的培养
家庭和社会环境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素质必须以提高社会大环境建设为前提,只有建设[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论文服务,欢迎您的光临www.001lunwen.com]良好的社会大环境,才谈得上加强学生的道德建设。家庭和社会要形成合力,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着重具体行为习惯的培养抓起,从小时候抓起从一点一滴抓起,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道德规范。要常抓不懈,使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根植在他们内心,成为自觉地行为准则。
(二)与时俱进,不断扩充思想政治内容,创新教育方法
当前首要任务是树立新的集体主义价值观。随着经济和社会的日益发展,产生了新的经济架构与体制,传统的集体形式正被一种新型集体所取代,我们也要与时俱进,重新调整传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由此,对大学生进行新的集体主义教育,即树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坚持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和谐统一,即充分肯定学生的个体利益又确保集体的共同利益,实现二者的和谐统一。此外,还要有针对性的融人诚信教育,提高诚信教育的影响力与覆盖面。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缓解和释放他们的心理压力,优化他们的心理品质。教育方法上,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性和实践性,积极探索适合网络时代的教育方法。
(三)强化大学生的道德素质
大学生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学习道德知识,更要践行所学的道德观,通过亲身体会去感受道德的实质和内涵。大学生要主动强化社会实践,感悟生命的价值,体验丰富多彩的情感。要不断地磨炼道德意志力。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遵守道德规范,不做利益的俘虏,抵制来自各方面的不良影响。以先进人物和榜样的事迹来激励自己,不断地进行反思,促进自我道德修养的提升。要努力践行道德观,增强辨别是非分清善恶的能力,坚持不懈地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和谐美好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发展基础。
参考文献
[1]牛金玲,当代大学生学习道德缺失现象分析及教育引导[J].教育与职业,2013,8.
[2]王若晨.浅谈当代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J].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3]王珏.当代大学生道德的缺失与对策研究:基于道德信仰的视角[J]百家论苑,2013,27.
[4]舒平.当代大学生道德现状与教育引导对策[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3,9.
作者简介:帖伟芝(1980.10-),女,河南郑州人,硕士,讲师,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党总支副书记,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