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巢老年人研究文献综述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05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大陆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1]并且老龄化和高龄化同步进行,而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核心家庭的比例逐渐增多。老年人家庭越来越多地变为空巢家庭,空巢老年人已经成为越来越多学者关注的重点。笔者试图整理现有的关于空巢老年人的研究,提炼现有研究的发现和结论,指出以后研究发展的方向。
空巢老年人的定义来源于空巢家庭,默多克家庭分成形成、扩展、萎缩、空巢和灭亡几个阶段。空巢老年人是那些子女不在身边,不和子女一起住的老年人或老年夫妇。[2]最早对空巢老年人关注的是北京大学蔡文媚教授,指出空巢老年人逐渐增多,情感的寂寞和对疾病的恐惧是空巢老人面临的主要问题,需要社会的关心。[3]
一、空巢老人的分类
现有的研究对空巢老年人进行了详细划分,分为相对空巢和绝对空巢,或者纯空巢和类空巢。两种分类方法名称不同,但是分类的标准是一样的,即空巢老年人和子女的居住距离。穆光宗把空巢分成纯空巢和类空巢。纯空巢是单身的或老年夫妇独立居住在一起的老年人;类空巢是指子女不在身边,但是有其他亲属在身边的老人。[4]绝对空巢老人包括:子女都在国外、外地、无子女的老人。相对空巢老人是指不和子女一起吃住,但是子女在同一城市居住的老人。[5][6]另外,有学者建议按照空巢老年人的年龄来划分,以75岁为界限,分为低龄空巢老年人和高龄空巢老年人;还有一种划分的方式是按照城乡,分为城市空巢老年人、农村空巢老年人。
关于空巢老年人的数量既有全国性调查的测算,也有地区性调查数据的测算;既有绝对数字的测算,也有相对数字测算。
1.全国性调查数据的估算,根据老龄科研中心估算:2000年我国空巢老年人的比例约为41%。预计到2030年,我国的空巢老年人家庭的比例可能达到90%。城市中空巢老年人占城市老年人总数的27%左右。[7]这和一些学者的估算相差不大。[8][9]穆光宗教授认为,空巢老年人的比例大概占到五分之一强。[10]根据全国老龄办2009年公布的数据,农村的空巢、类空巢老年人共有4742万人,占1.08亿农村老年总人口的43.9%。
2.地区性调查的测算,一些特殊地区的空巢老年人的比例很高,比如北京空巢老人的比例为34%;上海为34.8%;广州为30%;天津为36.5%。[11]广东地区在2010年,城镇空巢老人的比例已超过一半。[12]
二、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及生活质量
(一)空巢老年人形成的原因
关于空巢老人形成的原因目前学术界有不同的认识,[13]大体上有下列原因:
1.社会经济条件的发展,使得老年人拥有了自己独立的住房,经济条件改善。[14]这为产生空巢家庭创造了客观经济条件。空巢家庭的形成是一个自然而自愿的过程。[15]有学者研究表明,经济条件较好的老人,更倾向于选择独立居住,成为空巢老人。[16][17]城市老年人可以通过购买社会服务,弥补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因此,经济上的独立为老年人空巢创造了条件。
2.老年人寿命增加,使得老年人的家庭空巢期延长,空巢家庭本身也是一个生命周期问题。[3]
3.社会流动加速。代际之间的流动性增强,很多子女到外地求学和工作,城市化的速度加快,很多农村年轻劳动力流动到城市,也造成了很多农村老年人变为空巢老年人。
4.计划生育政策加速了空巢老年人的增多。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后,核心家庭增多,使得家庭生命周期的扩展期缩短,延长了家庭的空巢期。同时由于独生子女政策,造成四二一家庭结构,很多已婚的成年子女无法同时跟双方的父母共同居住,也造成空巢老年人的增多。[18]
(二)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于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很多学者都是把空巢老人和非空巢老人两者一起对比来研究的。目前,大体上有两种观点,一种是认为空巢老年人比非空巢老年人具有劣势,空巢老年人在生活幸福感、精神状态、生活方式方面都比非空巢老年人差;另一种是空巢和非空巢老年人的差别不大,两者在不同方面,优劣不同,应分别看待。
针对城市空巢老年人,有很多研究表明,空巢老人的生活方式不健康,生理功能较非空巢老人差;[19]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独居及丧偶空巢老人的生活质量低于夫妻同住的空巢老人;[20]并且他们的主观幸福感比非空巢老人差,存在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21][22]
但是,也有学者认为,空巢对老年人来说是一个喜乐参半的过程。一方面,老人对空巢生活并不反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很多老人更愿意空巢;另一方面,空巢使他们的生活乐趣减少。[9]有学者研究表明空巢老人与非空巢老人相比,生活质量没有显著差异;空巢对老人的孤独感没有影响。[23]
针对农村空巢老人,有学者指出,农村老人在子女外出后,变成空巢老人,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但是与子女交流减少,家务劳动负担增加。[24]同时,空巢老人应对日常生活能力好于非空巢老人。[25]总体来讲,农村空巢老人的调查的生活质量低于非空巢老人。[26]
三、研究方法
关于空巢老年人的研究方面,不同的学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大多以采用定量调查为主,部分采用定性访谈。比如田君叶对北京25位空巢老人进行半结构式的开放性访谈,[27]采用内容分析方法,考察老年人的养老需求。总体上,目前的研究以定量为主。
在调查对象的选取上,大部分定量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有的调查面向全部老年人群体,有的调查则是专门针对空巢老人。多数研究以采用问卷调查为主,有的学者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有的学者则采用国际上通用的问卷。比如王艳梅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考察社区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28]目前应用于空巢老年人的调查问卷中,也越来越多地采用国际通用的标准化量表,比如调查空巢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有以下量表:生活质量量表(MOSSF-36)、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纽芬兰纪念大学幸福度量表(MUNSH)。调查空巢老人的身心健康状况有以下量表: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症状自评量表(SCL-90)、精神症状自评量表(SCL-90)、心理卫生症状自评量表(SCL-90)等。
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总结现有的空巢老年人研究,笔者认为现有研究的特点是:定量研究多于定性研究,静态调查多于动态调查,地区性研究多于全国性研究,单一群体研究多于比较研究。因此,针对目前空巢老年人研究中的问题,今后的研究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空巢的价值判断问题
首先要解决空巢的价值判断问题,目前国内很多学者对空巢是一种负面的评价,这源于对西方“空巢”模式的反感,认为这个定义用到中国的情况是,子女长大后离家出走,只留下老年父母独自在家,晚年无依无靠,给人晚年凄凉之感。[29]很多学者的一贯认识是,四世同堂、儿女绕膝,老年人和子女共享天伦之乐是中国的传统习惯。但是事实是不是这样的,和子女一同居住并不是中国传统的家庭模式。有学者研究表明,如果有经济条件,老年人就会选择空巢。[11]而现有的研究,针对空巢老年人的划分,很多都没有考虑到空巢老年人是否主动与子女分开居住的。因此,笔者认为,老年人是否主动选择空巢是影响老年人对空巢看法的一个重要方面。有研究表明,多数空巢老年人都认为,空巢阶段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相对比较幸福的时期,[30]另外也有学者指出,部分老年人也有独处的需求,[31]部分老年人并不希望与子女同住,空巢并不必然带来老年人的孤独感。因此,考察老年人是主动还是被动地选择空巢,有利于解决空巢的价值判断问题。
(二)空巢老年人与子女之间的代际关系研究
空巢老年人和子女的代际关系如何,国内学者对此变化还存在争论。主要的原因是,空巢老年人内部的差别还是很大的。很多学者把不和子女居住在一起的统称为空巢老年人,没有注意到相对空巢和绝对空巢的差别,即子女的居住距离因素。现在很多老人和子女的居住距离并不远。另外,老年人可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与子女的居住安排,因此,空巢老年人也可以转化为非空巢老年人。我们需要在现有的研究基础上,增加动态的考察,配合跟踪研究,面板数据的研究,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变革年代的家庭结构变迁和家庭策略的变化。另外,独生子女家庭的空巢老年人,面临的养老负担和非独生子女家庭有哪些差别也须作进一步探讨。
(三)城乡空巢老年人生活状态的比较研究
需要对城市空巢老人和农村空巢老人分别探讨,笔者认为,城乡老年人,在空巢意愿方面社会支持方面,都有很多的不同点。城乡老年人无论是在养老资源、家庭结构、代际关系方面都存在很大的不同。城市老年人会更倾向于选择机构养老和社区养老,农村老年人更多地依赖家庭支持。与此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空巢老年人面临一些新的问题,比如隔代家庭的增多。另外,目前正在进行的村改居行动,把很多农村老年人转变为城市居民。身份的改变,必然会带来空巢老年人社会支持网络、晚年居住安排的变化,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为我们进行农村空巢老年人研究,城乡空巢老年人对比研究都提供了很好的时代背景。这也需要我们作进一步的考察。
(四)空巢期持续时间对老年人的影响
老年人空巢时间的长短,对老年人的生活有没有影响,目前学术界对这一问题没有探讨。另外,随着我国人口预期寿命的提高,老龄化和高龄化同步进行,低龄和高龄空巢老人,不同队列的空巢老人,在生活幸福感、亲子关系、精神状态方面有没有差异也有待作进一步研究。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目前空巢老年人的研究,已经取得了很多有意义的成果,但仍然缺乏一些动态研究和对比研究。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给予空巢老年人更多的关注,真正在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下,切实关注和促使解决空巢老年人目前的困难,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使他们在健康、快乐、有尊严的环境里安度晚年,实现健康老龄化。
(项目负责人:林明鲜;项目成员:吕如敏,刘永策,赵瑞芳,宫权,杨晓龙)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第1号)[N/OL].(2011-04-28)[2014-02-25].http:
//www.stats.gov.cn/tjsj/t20110428_30327.html.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