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取向又称“性偏好”、“性指向”或“性倾向”,用来描述一个人性渴望、幻想和感觉的对象。同性恋是指对异性不能做出性反应,却被同性所吸引,他们对同性成员持续表现性爱倾向,包括思想、感情及性爱行为;虽可与异性发生一定的性行为,但性爱倾向明显减弱或缺乏。因此,难以与异性成员建立和维持家庭关系。2001年出版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CCMD-3)已将同性恋从精神疾病中排除在外。中国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同性恋成为了一个热点话题。大学生处于恋爱、结婚的适龄期,对婚恋、性问题的关注和对恋爱的尝试是大学生在校生活的重要内容。为更好地了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态,了解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知与态度、是否存在同性恋取向,以减少性取向问题给他们带来的烦恼,帮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本课题对常州市大学生同性恋取向及对同性恋认知态度进行了专项调查,报道如下。
一、对象与方法
1.调查对象:常州市某高校大学生500名,男242名,女258名。
2.调查方法: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查,调查问卷不记名,调查开始前由老师讲解填表要求,打消学生顾虑。发放调查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479份,有效率95.8%。
3.调查时间:2014年3月。
4.调查内容:(1)自编性健康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资料、性取向、对同性恋的认识、对同性恋的态度;(2)心理卫[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生自评量表(SCL-90),由10个分量表组成,采用5级(1—5级),共90道题。
5.统计方法:问卷回收后严格筛选,将有效数据输入SPSS11.0版软件进行资料分析。计数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性取向:大学生爱恋对象的性别见表1。大学生爱恋对象主要为异性恋,同性恋、双性恋及无性恋者均较少,男女两性异性恋者明显高于同性恋、双性恋及无性恋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4.39,P<0.01;χ2=2.87,P<0.05;χ2=22.41,P<0.01),且无性恋仅见于少数女性。
■
2.对同性恋的认识: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并看过相关报道,有59.5%的男生及63.2%的女生认为同性恋是一种心理疾病,79.8%的男生及77.3%的女生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对上述4项的认识男生与女生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同性恋是否会传播疾病、破坏婚姻制度及社会稳定的认识女生明显高于男生,而认为同性恋是性取向发展趋势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
3.对同性恋的态度:大学生对同性恋持认同态度的男生占57.8%,女生占53.0%;71.6%的男生及65.2%的女生认为法律应该接受同性恋;会接受同性恋表白的男生占11.6%,女生占11.7%;能接受亲朋好友是同性恋的男生、女生分别占51.3%、36.8%;周围人都反感时仍支持者及表示会尝试者均为少数。以上调查内容男生与女生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见表3。
■
4.SCL-90评分:同性恋倾向者与异性恋者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等10个分量表得分、症状总分、阳性项目数见表4。各项评分同性恋倾向者均明显高于异性恋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
三、讨论
本次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并不陌生,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主要来源于新闻媒介,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听说过并看过相关报道,多数大学生认为同性恋者生活在痛苦之中。并用心理卫生自评量表(SCL-90)测试后证实,有同性恋倾向学生在躯体化症状、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症状和其他没有归类的症状方面与异性恋同学相比差异都是非常显著的。结果表明,有同性恋倾向学生常处于一定的精神痛苦之中。从精神医学的角度认识,这些学生的心理卫生状况应诊断为心理障碍,是需要接受心理咨询或治疗的。有许多研究认为,抑郁症状是导致青少年自杀行为的罪魁祸首[1]。由于有同性恋倾向学生不能将藏在自己心底的秘密讲出来,他们的精神压力无法释放。随着性的成熟,他们的精神压力逐渐增大,导致自杀率很高。因此,社会对同性恋者应给予一定的理解,消除对同性恋的歧视,帮助这一特殊人群从痛苦中解脱。李汉风等的研究认为,中国60%的同性恋者感到极度痛苦,30%~40%的人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2],本调查结果与此研究是一致的。美国卫生部一项报告表明,自杀死亡的青少年中有30%是同性恋青少年,且同性恋青少年潜在的自杀可能性也比同龄人高2—3倍。因为歧视的存在,同性恋者中9%~13%的人群有过自杀行为,30%~35%曾有过强烈的自杀念头,63%感觉“相当压抑”,67%感到“非常孤独”,50%以上由于不被理解,曾感到很痛苦并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3]。
对同性恋的认知,不同性别大学生仅在同性恋是否会传播疾病、是否会破坏婚姻制度与社会稳定以及是否会成为一种性取向的发展趋势上有显著差异。调查还表明,大多数同学认同同性恋。2002年,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调查显示,认可同性恋和同性性行为的受访者仅为10%[4]。2004年,索阿娣等调查表明,50.9%的被访者认可同性之间的恋情[5]。刘电芝等研究表明,18%的大学生对“同性恋倾向”在观念上持接受态度,42%的大学生对同性恋表示宽容和理解。张龙杰等调查发现,41.4%的学生赞成或认可同性恋,对同性恋持比较宽容和[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代写论文和论文发表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理解的态度[6]。此次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同度又有提升,且认为法律应认可同性恋的学生占到65%以上。说明随着社会的进步,对于同性恋的社会态度越来越趋向于宽容、理解和尊重,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接受同性恋不是犯罪、精神病的观点,也不再将它看作是道德问题。大学生对同性恋的认识或态度总体来说是健康、理智的。大学生对同性恋现象的态度已从以前的“罪恶”、“变态”逐渐转变为今天的“宽容”、“一种不同的生活方式”,大学生对同性恋的宽容与认同可以理解为社会前进、时代进步、思想多元化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唐记华,王高华,王晓萍,等.安徽省大学生抑郁症状与人格特征和家庭环境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9,19(8):536-538.
[2]李汉风.同性恋者,何时回归阳光下的生活[J].神州,2005(10):42-45.
[3]王浩.西安市487名大学生同性恋认知与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7,28(7):601-604.
[4]湖南大学生性观念调查结果惊人10%认可同性恋[N].重庆晨报,2002-10-31.
[5]索阿娣,钟盎,周芝艳,等.大学生性观念调查报告——以北京广播学院本科生为例[J].青年研究,2004(4):30-38.
[6]张龙杰.中国西南地区大学生婚前性行为态度调查[J].中国学校卫生,2005,26(11):899-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