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广泛存在于生活中,对人有重要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选取50名本科生,实验一采用积极和消极的词语和图片为刺激材料,实验二采用含有明显空间位移的句子为刺激材料,以此探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双向映射。实验结果发现,(1)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存在心理现实性,即“快乐是上,悲伤是下”;(2)图片和词语对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影响差异不显著;(3)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双向映射有待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情绪垂直空间隐喻;词汇;图片;情绪;双向映射
隐喻不仅仅是文学中的一种修辞手法,更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是人类生存和认知的基本方式之一,它对人们的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Lakoff和Johnson将隐喻分为实体隐喻、结构隐喻、空间隐喻三种类型。在同一个概念系统内部参照上下、前后、内外、深浅,中心(边缘)等空间方位而组建的一系列隐喻概念,并将这些具体的方位概念投射到其他抽象的概念之上称之为空间隐喻。垂直性空间隐喻属于空间隐喻的一种类型,主要是以上、下的垂直空间为始源域向目标域或其他认知领域进行映射,从映射过程中获得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Nagy(1974)从人的身体经验角度来说明“上—下”空间隐喻,认为将以上、下的垂直空间为始源域的空间方位映射到情绪的目标域时,就是获得“快乐是上,悲伤是下”抽象意义的认知过程。始源域是具体可以直接被体验和感知的,而目标域相对抽象且与主观经验有关。
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作为隐喻的一种类型对人有重要的影响,国内外研究者做了许多关于这方面的研究。Meier等人的研究中要求被试判断呈现在屏幕上方或下方的词汇的属性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结果发现积极词汇呈现在屏幕上方的反应时快于消极词汇,消极词汇呈现在屏幕下方的反应时快于积极词汇。Lundholm要求被试在听到词汇(包括积极和消极)后用画线条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研究发现当听到积极词汇后,大多数被试画出的线条有向上的趋势,而消极词汇下画出的线条则呈现向下的趋势。在国内,吴念阳等人的研究都表明积极意义的抽象概念对应的是向上的意象图示,消极意义的抽象概念对应的是向下的意象图示,证明我们的抽象思维水平存在“好在上,坏在下”的上-下意象图示,说明了隐喻具有垂直空间性。吕军梅等人用语篇作为实验材料,同样得出了“快乐在上,悲伤在下”的结论。
纵观以往的研究,都是以词语或者语篇为刺激材料,而较少有研究者采用图片为实验材料,但图片更能直观地表达情绪,也能让被试更好的理解情绪,那么图片和词语之间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上是否存在差异呢?另外,也没有研究者探究过以句子为实验材料,那含有空间位移的句子是否也存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呢?除此以外,以往研究大多数只是讨论了情绪垂直空间隐喻中始源域向目标域映射,即“快乐在上,悲伤在下”,但是Black提出的相互作用理论却认为隐喻是一个双向的、相互作用的意义产生过程。因此本研究想进一步探讨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是否存在双向映射。
一、实验一图片刺激与词语刺激的垂直空间隐喻研究
(一)被试
选取云南师范大学50名本科生,所有被试视力或者矫正视力正常,母语为汉语,无情绪障碍与精神疾患
(二)实验材料
情绪图片选取《中国情绪材料情感图片材料(CAPS)》中积极和消极情绪图片各10张。情绪词选取积极和消极词汇各10个,控制每组词的笔画数,积极词语为16.1,消极词语为16.9,背景色为灰色,字体采用楷体48号,分辨率为1024×768,随机选取30名大学生对词语的愉悦度和唤醒度进行5点评分。结果得到,20个词语中,10个积极词语和10个消极词语评定的平均分分别为40.2和17.53,标准差分别为3.28和3.65,经统计检验,t=21.53,p<0.001,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材料可用于该实验。
(三)实验设计及流程
采用2(刺激类型:图片和词语)×2(垂直空间位置:上和下)×2(情绪类型:积极和消极)的多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正确率和反应时。
首先呈现一个1000ms注视点,接着呈现500ms空屏,之后随机呈现300ms的积极或消极图片或词语,随后会在屏幕的上方或者下方呈现字母“F”或“J”,要求被试尽快对字母进行判断,并按相应按键,字母在按键或者呈现3000ms后消失,进入下一次试验。
(四)数据分析
对所有被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剔除极值及正确率低于0.8的数据后,得到47名可用的被试数据,其中男生为22名,女生为25名,平均正确率为0.96。
1.图片和词语刺激条件下,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
由表1可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后,积极情绪词条件下,字母呈现在上方与下方的反应时t=-8.336,p<0.001,存在显著差异,即积极情绪词后判断呈现在上方的字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呈现在下方的字母;消极情绪词条件下,字母呈现在上方与下方的反应时t=5.613,p<0.001,存在显著差异,即消极情绪词后判断呈现在上方的字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下方的字母。积极情绪图片条件下,字母呈现在上方与下方的反应时t=-6.397,p<0.001,存在显著差异,即积极情绪图片后判断呈现在上方的字母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呈现在下方的字母;消极情绪图片条件下,字母呈现在上方与下方的反应时t=7.049,p<0.001,存在显著差异,即消极情绪图片后判断呈现在上方的字母的反应时显著长于呈现在下方的字母。
2.不同情绪条件下,图片和词语的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
在积极情绪刺激条件下,词语和图片刺激对之后呈现在上方的字母的反应时差异不显著;对之后呈现在下方的字母的反应时存在显著差异,t=-2.418,p<0.05,词语刺激后对字母判断的反应时要显著短于图片刺激后对字母判断的反应时。在消极情绪刺激条件下,差异均不显著。
二、实验二含有空间位移的句子的情绪隐喻研究
(一)被试
同实验一。
(二)实验材料
句子材料:选取含有空间位移的20个句子,10个为从下到上的(例:小明从1楼走到了10楼),10个为从上到下的(飞机从高空降落到地面);图片材料同实验一。
(三)实验设计及流程
采用2(垂直空间位移:从下到上和从上到下)x2(图片类型:积极和消极)的两因素被试内设计。因变量是正确率和反应时。
首先呈现一个1000ms注视点,接着呈现500ms空屏,之后随机呈现一个1000ms的含有垂直空间位移的句子,要求被试在阅读句子后按空格键进入下一步,随后会在屏幕的中央呈现一张图片,要求被试尽快对图片表达的情绪进行判断,认为是积极就按F键,认为是消极的就按J键,图片在按键或呈现3000ms后消失,进入下一次试验。
(四)数据分析
对所有被试的数据进行整理后,剔除极值及正确率低于0.8的数据后,得到40名可用的被试数据,平均正确率为0.91。
由表2可知,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后,在空间位移从上到下的句子刺激下,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反应时的t=-5.035,p<0.001,存在显著差异;在空间位移从下到上的句子的刺激下,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的t=-5.5997,p<0.001,存在显著差异。
三、讨论
(一)“快乐是上,悲伤是下”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性
在隐喻原型中,上下空间概念表征具有积极或者消极效价的感念,“上”是优秀的、道德、神圣的,“下”是消极、拙劣、卑鄙、邪恶的。实验一的研究结果与Meier和Robinson的研究结果一致,被试积极情绪上方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积极情绪下方的反应时,被试消极情绪下方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消极情绪上方的反应时,证明了确实存在“快乐是上,悲伤是下”的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同时也说明了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具有心理现实意义。
(二)情绪图片和词语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差异性
只有在积极情绪刺激且靶字母呈现在屏幕下方的情况下,词语刺激后字母呈现在下方的反应时显著短于图片刺激后字母呈现在下方的反应时,其余均不存在显著差异。由此可知,情绪图片和词语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差异性不显著,究其原因可能是实验采用的词语与图片的情绪唤醒度与愉悦度比较接近;其次,词语和图片的数量较少;除此以外,图片和材料的相继呈现增加任务难度,若将图片和词语拆分为两个实验进行,可能会出现更加显著的差异。
(三)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始源域和目标域的双向映射
本研究实验二的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吕军梅等人的研究中,得出在含有向上的空间因素的语篇刺激下,被试对积极情绪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消极情绪的反应时,在含有向下的空间因素的语篇刺激下,被试对消极情绪的反应时显著短于积极情绪的反应时。而本研究的结果显示被试在两种句子的刺激下,积极情绪[第一论文网专业提供论文代写和代写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的反应时都显著短于消极情绪的反应时,其原因可能在于前人的研究采用的是语篇作为刺激材料,本研究采用句子作为刺激材料对空间位移的唤醒度没有语篇强,语境可能是影响情绪空间隐喻的一个内在因素。目前,现有研究中对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双向映射的研究较少,没有采用多种类型的刺激材料进行研究,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的双向映射是否只存在于语篇阅读的刺激下还有待进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吕军梅,鲁忠义.为什么快乐在“上”,悲伤在“下”——语篇阅读中情绪的垂直空间隐喻[J].心理科学,2013(2).
[2]李雅玲.空间隐喻与英语短语动词教学[J].l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09(6).
[3]吴念阳,刘慧敏,徐凝婷.褒贬义形容词的垂直方位表征[J].心理科学,2009(3).
[4]吴念阳,李艳,徐凝婷.上下意象图式向抽象概念映射的心理现实性研究[J].心理科学,2008(3).
[5]Nagy,W.E.Figurativepatternsandredundancyinthelexicon.UniversityofCalifornia,1974.
[6]Meier,B.P.,Hauser,D.J.,Robinson,M.D.,Friesen,C.K.andSchjeldahl,K.What’s”up”withGod?Verticalspaceasarepresentationofthedivine.Journalofpersonalityandsocialpsychology,93,5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