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并强调“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得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1]
新生代农民工是伴随社会的向前发展和全面改革而成长起来的一个特殊群体。“新生代农民工又称第二代农民工或80后农民工,指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户籍在农村并于20世纪90年代后期或21世纪初进入城市务工或经商的流动人口。”[2]据《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统计,新生代农民工的人数不断增加,占农民工整体的47%[3],成为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从农民过渡到市民的中间阶层,成长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背景下,其价值观在传统与现代主导价值观体系下摇摆不定,呈现出矛盾特性。社会心理适应是新生代农民工城市适应的最高级,是真正融入城市的标志。
一、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性
价值观,指一个人对周围的客观事物(包括人、事、物)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在同一客观条件下,对于同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行为。一个人所处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所处的经济地位,对其价值观的形成有决定性的影响。但是,随着人们的经济地位和人生观、世界观的改变,其价值观也会随之改变。
(一)价值目标与行为方式的背离
由于不公平对待以及城市文化的排斥,导致价值目标与行为方式的背离。在经济价值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市场意识显著增强,尤其看重在市场中验证自我价值的实现。但因市场缺乏正确引导,他们在选择经济价值目标时表现出市场短视和急功近利特性;在政治价值观方面,新生代农民工的权利意识越来越强烈,争取和维护自己的权利明显增多,社会地位表达权、选举和被选举权、政治话语权等。
但由于组织归属不明确、政治诉求表达渠道不畅以及自有惰性等因素约束,在政治行为价值目标确立过程中,往往表现出彷徨迷惑和情出无奈;在精神文化价值观上,因受教育程度和文化素养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精神文化价值观既有积极向上、高品位追求的一面,也因传统文化糟粕和市场经济负面影响而表现出庸俗甚至堕落的一面,特别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影响更为明显。
(二)价值标准与行为方式的矛盾
在功利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少数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是矛盾的。一是不同场合下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矛盾性,在公共场合,他们是公共道德和社会整体利益的拥护者,而在私下里他们的言论和行为却表现出道德缺失。二是不同时间价值标准和行为方式的矛盾性,在进行长期理性思考时,他们会长期和系统地规划,而实际选择时又表现出短期行为和及时行乐倾向。
(三)价值认知与现实评价的落差
价值认知是指个人在价值意义上是如何认识自己,如何看待自己和周围社会的关系。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在文化、技能、见识上有较大的提升,属于农村中的“精英”。但入城后的新生代农民工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居民,依然属于城市社会中的流动人口。高价值认知与低现实境遇出现巨大落差。当他们认识到自己未必能实现落差的跨越时,开始对城市产生复杂的情感。
二、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矛盾性的影响因素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作为上层建筑的价值观是由该社会的经济基础所决定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体系所具有的内在矛盾性,是与他们所处的生存环境息息相关的。从其根源来看,可以归结为三个部分:一是新生代农民工处于我国深化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二是源于制度因素,如: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三是新生代农民工的自身因素。
(一)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性与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大环境密不可分
当前我国处于结构转换、机制转轨、利益调整和观念转变的关键时期,社会全面改革,社会急速转型,社会结构快速变动。这些巨大的变化,必然导致人们生活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价值观的冲突。我国的社会面貌也因为这深刻且广泛的社会变革而发生了巨变,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层面,无一例外。全面改革时期多元价值碰撞必然导致价值观领域内的冲突和碰撞,新生代农民工就是在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时代成长起来的,而作为一个全新的群体,也不无例外地受到主流价值观的影响。他们的价值观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个体层面呈现出多元化、矛盾性、复杂性。
(二)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矛盾性,是与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社会保障体系等制度因素不可分割的
以户籍制度为核心的城乡二元体制长期以来是我国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改革开放以后,虽然推进了户籍制度改革,但由于改革缓慢,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劳动就业、教育和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严重滞后。
从根源上说,新生代农民工的价值观的矛盾性是与城乡二元结构、户籍制度密不可分的。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工,他们中的大多数早已在思想和行为上实现了市民化,但是由于社会体制和制度,尤其是户籍制度改革缓慢,新生代农民工身份的市民化依然困难重重。
(三)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矛盾性的自身因素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我国经济发展迅速,大批新生代农民工盲目涌入城市追求机会和成功。然而,受文化教育等因素影响,只能从事一线操作或者体力劳动,因为没有准确的职业定位,美丽的梦想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变形,他们希望-困惑、前进-彷徨、认同-失落的多重矛盾心态,必然导致其价值观呈现出矛盾性。整体而言,农民工源于农业和农村的素质条件、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和政治法制观念,存在着因循守旧、求稳怕变、自我封闭、知足常乐的思维方式,视野不够宽阔,参与意识和维权意识不足,法制观念相对淡薄。另外,由于文化程度不高,新生代农民工盲目追求时尚,对于社会主流文化的精髓不能够精确把握,他们只是模仿、依葫芦画瓢,没有自我吸收并且修正、提高的能力。这些都是导致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具有矛盾性特征的内生因素。
三、树立正确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的对策
我国正在加速进入“刘易斯转折点”阶段,“十三五”期间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结构性短缺发展到全面短缺。而处于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价值观呈现出矛盾特性,不利于企业发展、社会稳定。因此,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完善保障和服务体系、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帮助新生代农民工树立积极向上的价值观显得尤为重要。
(一)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改革现行户籍制度
恩格斯指出:“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当前最重要的是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其次,要深化户籍制度改革,以及附着在户籍制度上的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改革。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要求,《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了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有序放开中等城市落户限制、合理确定大城市落户条件等进一步调整户口迁移的新政策和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建立居住证制度等创新人口管理的新政策,以及扩大基本公共服务覆盖面、加强基本公共服务财力保障等切实保障农业转移人口及其他常住人口合法权益的政策等。
(二)完善有效覆盖农民工的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体系,提高农民工的参保比例,促进农民工平等享受城市公共服务
农民工始终不能为社会保障体系有效覆盖,问题不在于农民工不愿意参保,而在于政策设计缺陷。为此,首先要尽快实现工伤保险对农民工的全覆盖。工伤保险是农民工当前最迫切的社会保障项目。其次是健全农民工医疗保障制度。三是提高养老保险对农民工的覆盖面。四是为农民工建立临时性、应急性的社会救济,将符合条件的农民工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逐步形成农民工与城市居民身份统一、权利一致、地位平等的公共服务制度体系。进一步促进农民工在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和文化生活等服务上享有更多的权利。保障农民工及其子女平等享有受教育权利,完善就业失业登记管理制度,补贴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费,加大创业扶持力度,提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把进城落户农民完全纳入城镇社会保障体系,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促进基本养老服务均等化,实现城乡社会救助统筹发展。
(三)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机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关键要求明确权责,扩大公众参与和加强绩效评估。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离不开公众参与。公众通过有效参与,在向政府机关提供信息的同时,可以与政府机关就社会事实做出合理判断,从而使社会管理事务的决策能够在政府机关与社会公众之间达成最大共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的问题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问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OL].新华网,2013-11-16.
[2]韩雪松.新生代农民工的心理困境与解决策略[J].西安社会学,2009(4):121.
[3]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1:“80后”逐成流动大军主角[N].人民日报,2011-1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