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社会大家庭中,有这样一群弱势群体,他们存在着,却又被我们所忽视。他们就是——犯罪人家属。犯罪人家属,是指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以及其他严重社会越轨行为,应受法律和道德责罚的自然人的家属。
那么,对于犯罪人家属,社会各类群体对他们的看法、关注度、了解度以及对待方式又是如何的呢?犯罪人家属在心理上和生活上又遇到了哪些困扰和问题呢?而我们个人、政府以及整个社会又能为犯罪人家属提供哪些关爱和帮助呢?基于上述事实和种种问题,我们开展了社会调查和相关走访。一方面,了解社会对犯罪人家属的认知和态度;另一方面,了解犯罪人家属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哪些生活和心理上的问题。由此得到相关数据和信息,为政府和社会应如何合理对待犯罪人家属,给予关爱和帮助提供依据。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代写本科毕业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001lunwen.com第一论文网]
(一)研究对象
本次调查采取的是随机问卷调查。发放问卷所面对的人群来自各个不同的社会阶层、各个年龄阶段。在对调查问卷进行认真梳理的基础上,我们采用现场发放并当场回收的形式向各类社会群体发放了问卷共300份,最终回收有效问卷268份,回收率高达89%,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真实性。
为深入了解人们如何看待犯罪人家属,我们对调查表进行了周密的设计,为保证不会由于性别、年龄以及职业等因素的干扰而造成人们对犯罪人家属的区别对待,我们尽可能地保持被调查人中男女比例的平衡。填写本次问卷的男性占54.8%,女性占45.2%;年龄结构为18到40周岁(含40周岁)占68.2%,40到60周岁(含60周岁)占20.5%,60周岁以上占11.3%;职业结构为国家、企业、事业单位人员占17.5%,商业人员占12.7%,自由职业占16.4%,农民占10.4%,其他占43.0%。
(二)调查问卷
问卷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旨在了解被调查者的背景问题;第二部分旨在了解不同的社会群体对犯罪人家属的看法、态度以及关注度;第三部分旨在从心理精神层面和物质经济层面具体地了解被调查者所了解的犯罪人家属的生活状况;第四部分旨在了解被调查者认为个人、政府和社会应如何给予犯罪人家属关爱和帮助。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公众对犯罪人家属的看法、态度以及关注度
调查结果显示(见表1),34.7%的公众认为犯罪人家属在社会中属于弱势群体,51.9%的公众认为犯罪人家属在社会中属于普通群众,有13.4%的公众认为犯罪人家属在社会中属于社会潜在危险分子。这些数据反映出,在大部分人的印象中犯罪人家属还是和普通群众没什么区别,但是仍有一部分人群认为犯罪人家属存在社会危险性。
而对犯罪人家属我们会采取什么样的态度,39.9%的人认为应该给予犯罪人家属更多的关爱和帮助。51.9%的人表示对待犯罪人家属会采取跟对待普通人一样的方式,6.0%的人对犯罪人家属表现出一种避让不予理睬的态度,还有2.2%的人表现出厌恶排斥的消极的态度。这几个数据反映出,绝大多数群众对犯罪人家属采取的是一种积极帮助的态度。
■
(二)从心理、物质和生活层面了解犯罪人家属的生活状况
当犯罪人入狱后,犯罪人家属会在心理、物质和生活上产生不同的问题。
从被调查者所了解到的情况来看(见表2),在心理方面,49.6%的人表示能看到犯罪人家属呈现出伤心、失落的倾向,20.1%的人认为他们眼中的犯罪人家属是绝望的,仅有15.9%的人群认为他们所见的犯罪人家属是正常的或是能积极面对生活的,还有14.4%的人认为犯罪人家属没有明显的心理问题。
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了解近27.2%的人认为犯罪人家属在物质生活上呈现出失去经济来源、物质无保障的状态;有59.8%的人表示犯罪人家属家庭收入虽然减少,但还能基本维持生活;只有13.0%的人认为犯罪人家属经济物质无明显变化。
另外,在生活方面,我们了解到犯罪人家属的家庭中33.2%的老人、小孩无人看管,27.6%的人与亲朋好友关系破裂,29.1%的人家庭破碎,只有10.1%的人家庭无明显变化。
这一组调查结果突显了大多数犯罪人家属在亲人入狱后遭受的心理打击和物质生活压力都较大,从而引发了老人、小孩无人看管,与亲朋好友关系破裂,家庭破碎等一系列问题。
■
(三)个体、社会如何给予犯罪人家属关爱和帮助
在个人为犯罪人家属提供帮助的问题上,调查数据表明(见表3)40.2%的人表示只愿意提供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由此看出人们对于犯罪人家属的帮助大多都体现在精神层次;有19.7%的人表明自己愿意为犯罪人家属提供物质和金钱上的帮助,其中大部分是中、高收入的人群;有16.9%的受访者表示愿意帮助照顾老人和小孩;此外,有23.2%的人认为对犯罪人家属的帮助及保障工作应该由政府大力推进。
那么,人们认为社会和政府在关爱犯罪人家属上可以采取哪些举措呢?经调查,绝大多数人认为社会应平等对待犯罪人及其家属,减少对他们的歧视和厌恶,比例占到了57.4%,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人们对犯罪人家属的态度很大一部分来源于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再者,有23.3%的人认为相关职能部门应设立保障机构来确保犯罪人家属的权利不受侵害,而有19.3%的人相信应该从法律层面保障其应有的合法权利,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这也从另一个角度阐明了政府和相关立法、司法、执法机关在维护犯罪人家属合法权利时起到的关键作用。
三、研究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结论
1.社会群体一般都能客观、理性地看待犯罪人家属。在人们的印象中犯罪人家属并没有表现出极端的弱势或者有反社会性,绝大部分人认为他们和普通人一样。因此对于多数犯罪人家属,公众还是能够做到正确理性对待。只存在少部分人群对犯罪人家属仍存有歧视偏见或者排斥等态度。
2.犯罪人入狱,对其家属而言,带来了精神、物质、生活等方面的诸多影响。在心理上,突如其来的家庭变故对犯罪人家属造成了心灵上的打击和创伤,大多数犯罪人家属对于亲人犯罪入狱都感到十分伤心痛苦;在物质上,犯罪人家属承担的生活压力主要表现在经济物质上的缺失,特别是在犯罪人是主要经济来源的家庭。在生活上,由此造成了老人和小孩无人看管、生活无保障、子女读书和老人就医困难等问题。这些问题的解决不仅需要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帮助,还需要社会和政府部门加强对犯罪人家庭的照顾和关爱。
3.在如何帮助犯罪人家属这一块,人们更多的表示愿意在精神层面给予支持和鼓励,而在物质和行动上愿意提供帮助的不多,还有一部分人认为,对于犯罪人家属没必要给予过多的帮助,他们都是普通人,应该和对待普通人一样,否则会造成社会的不公平现象。更多的人寄希望于政府能够出台合理的机制和法律保护措施,他们更加注重政府和社会团体的帮助,希望在相关机制体制下建立适当的保护机制,完善政府相关职能和相关法律措施,从政策上采取合理措施。
(二)建议
1.加强公民素质的培养,减少和尽量消除人们对犯罪人家属的认识误区,以正确合理的态度来认识和对待犯罪人家属。
2.尽可能多地对犯罪人家属进行心理健康方面的援助和教育,帮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积极面对生活。这就需要社会团体提供相关的机构、组织帮助。例如,设置社区心理辅导中心,开展乡镇家访等活动。
3.开展公益活动,发动广大群众为需要帮助的犯罪人家属提供帮助。尤其是在小孩和老人这一块,对犯罪人的小孩,我们应该为孩子提供生活照料、亲情陪护、学业辅导等帮助,使孩子能够走出父母犯罪的心理阴影,积极面对生活。对犯罪人家中的老人我们应该尽量关心和照顾,帮助他们解决生活问题,为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应急救助、健康保健等服务;在心理上进行抚慰,修护老人的心理创伤,让老人重新正常的生活。[本文转自dYlW.Net专业提供代写本科毕业论文和中学教学论文的服务,欢迎光临Www.dylW.nEt点击进入001lunwen.com第一论文网]
4.通过国家和财政补贴,对那些家庭情况特别困难的犯罪人家属进行生活上的补助。例如对犯罪人家属中存在子女入学困难问题的家庭给予支持,对于不能维持基本生活的家庭给予物质救助等。另外,希望适当通过一定的法律法规对犯罪人家属的一些合法权利加以保障,避免社会歧视和某些制度上的不公正待遇,保障其合法权益。如果能够控制适当,可以降低社会犯罪率,避免那些由于家庭困难而迫于无奈去犯罪的情况发生。
参考文献:
[1]黄海媛.从刑罚设定原则看犯罪人家属权利的保护[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1(6):83-89.
[2]胡丹,徐德刚.中国人权理论三十年发展与展望[J].法制与社会,2009(1):237-238.
[3]雷鸣,张庆林.创伤后心理复原的生理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09(3):616-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