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云制造模式的制造企业组织敏捷性的发展路径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11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快速变化的环境对企业组织敏捷性提出了更高要求。美国政府将敏捷制造模式作为其21世纪制造业发展战略,推动了IBM、美国汽车公司等企业的快速发展。德国提出了“工业4.0”计划,以期推动德国制造业智能化发展。严峻的国际竞争环境对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迫切要求。处于转型关键时期的中国制造业如何实现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以提升组织敏捷性成为急需研究的课题。云制造模式作为一种先进的制造模式,影响着企业的组织敏捷性。因此,探究云制造模式下组织敏捷性的提升路径可以为中国制造企业提高环境适应能力提供一种新的模式选择。
一、组织敏捷性与云制造模式相关文献回顾
(一)组织敏捷性
组织敏捷性一直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最早源于美国里海大学雅柯卡研究所。敏捷性早期研究多侧重于敏捷制造(AM),后来国内一部分学者将敏捷制造的研究延伸至敏捷供应链;另一部分学者则跳出敏捷制造的研究框架,从组织适应性、组织柔性、动态能力等理论出发,将组织敏捷性作为企业一种动态能力来研究,这也是本文的研究视角。[1]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研究视角对组织敏捷性展开了深入探讨。例如,Bottani(2009)以机械工程和食品加工两个行业的企业为案例,探讨了组织敏捷性的评价方法[2];JingQuan等(2010)针对巴西汽车制造业开展了组织敏捷性机理的研究[3];Ting-Ting等(2010)分析了组织敏捷性在知识创造和企业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4];Mark等(2011)分析了产品和企业业务流程模块化对制造企业敏捷性和企业成长的影响[5];Vinodh等(2012)利用SEM方法对组织敏捷性的构念进行了信度和效度的评估[6];Nicholas等(2012)利用动态能力理论框架,验证了客户敏捷性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7];郑晓明等(2012)针对海底捞进行了顾客敏捷性方面的案例分析[8];宋砚秋等(2013)研究了复杂产品系统项目组织敏捷性作用机制[9];周华等(2014)探究了以敏捷性与创新性为中介的互动能力对组织绩效的影响[10]等。
(二)云制造模式
李伯虎院士(2011)率先将云计算思想引入制造业领域,认为云制造是一种利用网络、互联网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和能力,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是先进的信息技术、制造技术以及新兴物联网技术等交叉融合的产物[11]。云制造模式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主要集中在信息科学领域。学者们对云制造的特点、关键技术、应用平台架构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然而社科领域的学者对云制造模式的研究屈指可数,例如,马国强(2012)探讨了云制造理论对协同制造模式发展趋势的影响[12];古川等人(2013)研究了云制造环境的供应链结构和管理模式[13]。国内外非常注重对云制造模式的应用和研究,例如,欧盟第七框架于2010年8月启动了制造云项目(ManuCloud),美国政府、大学和企业也开展了类似的研究,我国“863”计划资助了云制造项目,推动了“云制造”理念的落地及应用,国内一些知名企业(如沈鼓集团、航天科技集团、中国北车集团、中国兵工集团等)也已经在尝试设计和应用云制造模式[1]。当前云制造应用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面向集团企业的“私有云”制造服务平台;二是面向中小企业的“公有云”制造服务平台。
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研究发现,云制造模式是刚刚兴起的研究热点,而我国管理学领域在这方面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此外,组织敏捷性的研究备受关注,新近研究已不再局限于敏捷制造的研究框架,而是从各个视角对敏捷性展开研究。但检索中尚未发现将云制造模式与组织敏捷性和绩效纳入统一研究框架。云制造模式对组织敏捷性作用机理的暗箱依然存在,这使得政府和企业决策者无法确认云制造模式的实际应用效果,因此我们试图将云制造模式纳入组织敏捷性的研究框架,探索云制造模式对组织敏捷性的作用机制,以期为中国制造企业提升组织敏捷性提供启示。
二、云制造模式对组织敏捷性和绩效的作用机理及实践
Sambamurthy等人(2003)提出了组织敏捷性的一个分析框架,认为组织敏捷性有三个维度组成,包括客户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运营敏捷性[14]。JingQuan等(2010)将技术敏捷性纳入Sambamurthy提出的三维度分析框架,通过对巴西汽车制造业的实证研究发现技术敏捷性是组织敏捷性(客户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和运营敏捷性)重要的前因变量之一[3]。李伯虎等(2011)指出,云制造技术是由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高性能计算技术、服务计算技术、智能科学技术、信息化制造技术等先进新兴技术融合而成[15]。云制造模式作为新兴的先进制造模式之一,是各种先进制造技术的集合体,有利于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能使企业实现对软硬件资源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促使企业能够保持足够的敏捷性以应对技术环境的动态变化,有效提升企业的反应速度。基于此,我们进一步把云制造模式引入组织敏捷性的研究框架,提出了云制造模式对组织敏捷性和绩效影响的“云制造—敏捷性—绩效”(CAP)模型(图1)。
云制造的理论和实践尚处于起步阶段,将云制造应用于实践中的集团企业还是少数,无法满足实证研究中样本统计数量要求,因此,本文选择运用案例方法进行研究。
选择沈阳鼓风机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沈鼓集团)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它是我国风机制造行业内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一直致力于探索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之路。构建“云制造平台”是沈鼓集团深化两化融合的重要实践之一。沈鼓集团是云制造模式应用的先行者,将云制造模式提升到企业战略的高度,打造了基于“私有云”的云制造平台,并取得了显著成效,具有典型性。
沈鼓集团利用云制造平台,提升集团整体信息化综合实力,从集团产品的订单开始到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全过程实现了“数字化、物联化、服务化、协同化、智能化”,真正打造“数字沈鼓”。可见,沈鼓集团利用云制造提升了技术敏捷性,提高了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的能力。本文将分别探讨云制造模式通过影响技术敏捷性对组织敏捷性三维度的影响。
1.顾客敏捷性的提升。沈鼓集团利用云制造服务平台,对客户订单进行智能分析(包括对客户订单需求的分解、归类和匹配等),组织和调动产品生产制造所需资源,通过集团下属企业间协同化运作对产品进行客制化生产。沈鼓集团通过云计算技术,对企业生产加工过程中数据深入分析和挖掘,设计匹配的业务流程,努力缩短交货周期,快速满足顾客的特殊化需求;通过云平台加强客户关系管理,促进企业与客户的沟通和交流,不断改进和完善顾客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此外,沈鼓集团运用云制造服务平台为37家用户、139台机组提供24小时不间断的远程监控及故障诊断服务[16],防范和排除苗头性故障,使用户减少了上亿元的经济损失。可见,沈鼓集团基于云制造服务平台运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和远程监控技术提升对顾客需求和服务的敏捷性。
2.运营敏捷性的提升。在云制造模式下,沈鼓集团能运用平台反馈系统根据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业务流程和运营方式进行动态调整。当环境发生变化时,沈鼓集团动态把握市场需求并及时采取措施做出响应,增强业务流程和运营管理的灵活性;通过云平台对下属企业制造资源、软硬件资源、制造能力等进行规范化协同管理,实现了下属企业间资源共享,能有效避免集团资源浪费、闲置和重复投资,使集团内部资源得到优化配置,提升了企业的运营效率。此外,沈鼓集团目前已经建立多个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技术实现联合的立体化仓储间,经由云制造平台集中调配管理和监测,提升了资源管理的规范性,进一步减少企业在运营过程中资源浪费。因此,沈鼓集团基于云制造服务平台运用物联网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提升资源配置效率和运营效率,提升集团的运营敏捷性。
3.合作伙伴敏捷性的提升。沈鼓集团利用云制造平台对集团及下属企业优势资源和服务快速集成,并形成资源包或服务包,为合作伙伴提供低价高值的资源或服务,提高了企业间合作的积极性。当资源需求方在云制造平台上发布订单时,云制造平台就会智能调动虚拟资源池中的原料、人力、技术、设备等资源进行企业间的业务协作。此外,沈鼓集团还可以动态了解合作伙伴的业务进展情况,实现企业间密切协作,降低产品生产制造周期,提高了集团外部协作敏捷性。总之,沈鼓集团基于云制造模式运用集成技术、虚拟技术等提升集团合作伙伴敏捷性。
三、基于云制造模式的组织敏捷性提升路径建议
沈鼓集团的云制造模式应用验证了云制造模式对组织敏捷性和绩效的作用机理(CAP)模型。据此,我们在CAP模型的基础上,从技术敏捷性、顾客敏捷性、运营敏捷性、合作伙伴敏捷性等角度提出了制造企业组织敏捷性的提升路径。
(一)技术敏捷性提升策略
1.加强技术管理。在信息化时代,加强技术管理能够有效推进企业技术创新,促进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Beatriz等(2001)指出提升技术管理的能力的关键过程是清查技术能力、评价技术、优化组织、丰富技术来源、增强吸收技术能力、保护知识产权和监视技术状态[17]。“公有云”服务平台积聚了大量的资源、服务、设计能力、先进的制造技术等,实现分散资源集中化,集中资源共享化。“公有云”制造平台由第三方运维管理,使制造企业应用信息技术更加灵活便捷。制造企业应积极融入云制造服务平台,特别是对中小企业而言,研发设计能力薄弱,而其快速发展又离不开先进技术,迫切需要借助云制造平台的共享机制,动态感知和把握技术更新,不断清查和评价企业技术,吸收和引进云制造平台提供的先进技术。此外,大型集团企业应积极探索“私有云”制造模式,切实保护企业知识产权,动态监视企业技术状态,提升集团技术管理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技术敏捷性。
2.提高技术接受。技术接受体现在企业对先进技术的接受程度和采纳意愿。这往往取决于技术的有用性和可操作性,即是否能为企业创造价值,是否易于推广和使用。
一方面,云制造技术具备有用性。云制造可以通过云端整合和优化企业制造资源和能力,智能调度虚拟资源满足客户需求,在技术上提升制造企业对环境的应变能力,例如,云制造中的制造资源语义匹配技术、优势制造资源优先匹配技术、云制造容错技术等,能够将企业制造资源和能力进行特征化分解,通过虚拟化技术对资源进行描述以便企业生产运作与资源进行智能匹配,使企业运营状态达到最佳,快速应对外部环境变化。
另一方面,云制造技术具备易用性。云制造能够为企业用户提供简化的操作页面和服务网络。集团下属企业可以借助“私有云”平台,简单操控,就能获取所需资源和服务。中小企业可以使用第三方运营的“公有云”平台提供的技术和服务,能有效减少IT基础设施和运维人员的费用,集中资源投入核心业务,能有效避免外部技术环境迅速变化的影响。
3.打造敏捷研发组织。打造基于云制造模式下的敏捷研发组织是提升技术敏捷性的重要举措之一。敏捷研发组织主要包括并行工程研发组织、虚拟研发组织、大规模定制生产模式下的研发组织、动态项目型研发组织等。企业技术敏捷性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研发能力,特别是在动态复杂环境下,企业拥有强大的研发创新能力,能够有效应对外部技术环境的变化。因此,企业应将现有敏捷研发组织模式与云制造模式相结合,打造基于云制造模式下的敏捷研发组织,注重将云制造理念和技术融入企业研发体系,打造基于云制造的数字化研发平台,将企业设计研发、生产工艺、加工流程等具备新颖性和独创性的思路输入云制造服务平台,实时更新企业研发组织内部管控信息,提升研发组织对企业内部生产工艺流程、产品和服务、顾客需求的敏感性,增强企业研发能力,有效提升组织技术敏捷性。
(二)顾客敏捷性提升策略
1.提供敏捷化服务。郑晓明等(2012)认为服务敏捷性是指企业集成和协调所有可用资源以快速感知、预测和响应由高质量、高附加值、低成本地以顾客为导向的服务需求驱动的外部市场机会的能力[8]。云制造模式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能使企业动态把握市场需求,按需组织生产,动态调整生产计划,既能有效避免资源浪费,又能充分满足顾客需求。云制造以顾客需求为导向,体现“制造即服务”的特点。云制造服务中心会根据客户订单需求进行智能分析,组织生产所需资源,通过企业间协同快速完成顾客订单。因此,企业应该借助云技术对客户需求进行深入分析和挖掘,设计最佳的业务流程,提供敏捷化服务。
2.加强顾客关系管理。企业基于云制造模式下需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Ritter等(2003)指出顾客参与体现了顾客的创新智慧和力量,证实了顾客关系管理、相互适应可以直接并积极影响着顾客参与新产品的开发[18]。云制造模式注重顾客参与,强调将顾客融入企业制造全生命周期过程中,为企业产品或服务的研发设计和生产运作等出谋划策。此外,企业可以通过云制造平台加强与顾客的交流和沟通,动态掌握顾客服务或消费反馈,深入挖掘潜在顾客需求,不断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完善和创新。
(三)运营敏捷性提升策略
1.打造敏捷的业务流程。当环境发生变化时,企业需要动态调整业务流程以适应竞争环境。集团企业可以借助云制造服务平台,聚集产品设计、生产加工、客户关系管理、ERP等应用软件系统,对集团下属企业进行集中规范化管理,切实提高下属企业的信息化水平,提升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企业员工通过云平台界面快速了解企业生产运作情况,实现办公自动化,提高生产加工和事务处理速度,有效提升运营效率。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计划生产实施平台,提供详尽的生产计划和问题解决方案,以便优化业务流程。
2.降低运营成本。集团企业可以通过物联网技术和虚拟化技术等技术对下属企业分散化的制造资源、软硬件资源、制造能力等实体资源虚拟化,经由云制造平台进行集中调配管理和监测,提升资源管理的规范性,切实减少集团在运营过程中资源浪费,优化资源配置。此外,企业还可以利用云制造平台中应用系统降低运营成本。例如,建立生产成本系统,以确保生产成本降到最低;建立远程监测系统,动态掌握企业的生产运作,确保产品保质保量完成,降低残品率;建立零库存系统,动态把握客户需求,减少产品积压,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库存成本等。
(四)合作伙伴敏捷性提升策略
1.构建内部敏捷供应链系统。随着技术和产品更新不断加快,企业在注重研发和创新的同时,需要不断提升内部供应链的敏捷性。企业可以借助云制造平台对企业内部供应链进行优化和重构,提升集团下属企业间协作能力,使企业的信息流、物流、商流、资金流实现深度融合,从而打造企业在设计研发、材料采购、生产加工以及销售服务等内部敏捷性供应链系统,使企业快速响应市场需求。构建基于云端的内部敏捷供应链,有利于加快企业内部上下游供应链之间信息传递,提高企业内部生产运作的敏捷性。
2.塑造敏捷的外部协作。随着全球化快速发展,企业间合作在竞争环境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在有效时间内保质保量的完成客户订单需求,企业在构建内部敏捷供应链的同时,需要塑造敏捷的外部协作,以提升企业的应变能力。云制造平台为企业间协作和对接提供了技术支持和平台支持。企业可以利用云制造平台实现自身优势资源和服务的共享,实现服务与需求的有效对接,增加信息的透明度(例如服务的种类、质量、价格等产品的相关信息),切实减少交易成本和时间成本。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云制造平台动态了解合作伙伴的业务进展情况,实现企业间协作无缝链接,缩短产品生产制造周期,充分提高企业外部协作的敏捷性。
通过对沈鼓集团案例研究,我们验证了“CAP”模型,并据此提出了在云制造模式下中国制造企业组织敏捷性提升路径:在技术敏捷性方面,运用云制造模式加强技术管理,提高技术接受度,打造敏捷研发组织;在顾客敏捷性方面,基于云制造先进技术提供敏捷化服务,加强顾客关系管理;在运营敏捷性方面,依靠云制造先进理念打造敏捷的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在合作伙伴敏捷性方面,结合云制造平台构建内部敏捷供应链系统,塑造敏捷的外部协作。总之,制造企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应积极探索如何利用云制造模式来提升组织敏捷性。
参考文献:
[1]霍春辉,刘建基.云制造模式对集团企业的组织敏捷性影响机理探析[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4).
[2]Bottani,Ontheassessmentofenterpriseagility?押issuesfromtwocasestudies[J],InternationalJournalofLogisticsResearchandApplications.,2009,12(3)?押213-230.
[3]JingQ,霍春辉,ParenteRC.组织敏捷性的形成机理模型与实证研究[J].管理学报,2010,7(12):1767-1772.
[4]Chung?熏Ting-Ting?穴Rachel?雪?鸦Liang?熏Ting-Peng?鸦Peng?熏Chih-Hung?鸦andChen?熏Deng-Neng.KnowledgeCreationandFirmPerformance?押MediatingProcessesfromanOrganizationalAgilityPerspective[J].AMCIS2010Proceedings.2010?押3622-3631.
[5]MarkJacobs1?熏CorneliaDroge?熏ShawneeK.Vickery?熏RogerCalantone.ProductandProcessModularity'sEffectsonManufacturingAgilityandFirmGrowthPerformance[J].JournalofProductInnovationManagement?熏Volume28?熏Issue1?熏January2011?押123-137.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