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对策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16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企业治理历来是世界各国所共同关心的问题,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研究者的共同关注。本文从我国当前企业现状入手,对比欧美等发达国家企业管理模式,以共同治理为理论依据,从优化股权结构;董事会只能创新;企业经理人职业化建设;以及企业文化制度建设等四个方面对我国企业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关键词:共同治理;股权结构;董事会;市场;企业文化当今中国正处于剧烈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之中,从社会转型到产业结构升级,都与企业息息相关,随着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企业能不能顺应社会的发展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关键。然而,当前我国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却存在着股权结构混乱,董事会职能不明,公司经理职业化程度低,企业文化缺失等突出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阻碍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同时也对我国建立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造成负面影响。为此,针对目前企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结合我国当前国情与政策法规以及发达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共同治理作为解决股东、债权人、企业员工、消费者、以及政府和社会等利益相关者权益诉求和职责划分的有效途径。一、合理调整股权结构,引入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管理企业股权结构应当保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即不能过于分散,也不能过于集中。股权过于分散,容易导致股东缺乏对于企业的有效监管力度,难以内获得企业内部真实有效信息,从而使企业管理者有机可乘,通过信息不对称从中牟利,从而损害股权所有者及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相关研究表明,控股股东的存在是维护广大股东权益监管企业管理层行为的一种有效形式。但是,企业股权并非越集中越好,如果股权过于集中形成控股股东“一股独大”的现象,当控股股东面对自身利益与企业利益相冲突时,会出于维护自身利益而选择牺牲企业利益,从而使企业的中小股东蒙受损失。实证研究表明,当企业绩效出于最佳状态时,企业的第二、第三大股东所持股票比例大约为企业第一大股东所持股票比例的150%。此时,企业股权相对集中,同时控股股东即能制约管理层行为,几大股东之间又能相互制衡。因此,调整企业股权结构,关键是控制第一大股东与第二、第三大股东的持股比例,避免股权分散和“一股独大”,形成股东对管理层,股东与股东之间的相互制约的股权结构。优化企业股权结构,引入机构投资者参与企业管理,无疑是一种有效方法。机构投资者与普通投资者相比,拥有更专业的知识背景,更丰富的投资经验,更强大的抗风险能力,以及更为理性的投资态度。机构投资者能够更有效的制约经营者行为,维护相关者利益,在公司的重大决策中体现自己的意志。机构投资者不仅有利于改善和优化投资者的主体结构,有助于对经营者实行监督和控制,更有利于维护正常的市场秩序,推广科学合理的投资理念,遏制投机行为,促进企业高效、稳定、健康发展。二、董事会充分服务于利益相关者,实现职责和功能创新董事会是在企业决策上体现集体智慧的机构,而不是在董事长一人独揽大权发号施令的领导下的决策执行者。我国企业治理虽然也强调董事会集体决策,但法律上又规定董事长是公司的法人代表,承担财产托管的主要责任,由此形成董事长比其他董事会成员承担更多的责任,也因此在董事会中获得高于一般董事成员的地位与话语权。于是,董事会的职权变成了董事长的职权,这导致在企业中董事长独断专行、董事会智能缺失的情况。可以说,我国现阶段存在的很多内部人控制情况,同“法人代表”的概念以及董事长作为大股东的代表负责董事会的组成和召集的现实情况是有很大关系的。关于董事会的责任以及董事会对谁负责的问题,是目前争议比较大的问题。董事会的责任主要是管理的责任和忠诚的责任。对于董事会的管理责任,各方已达成共识,认为董事会决策时必须充分考虑各方面的问题,尽可能听取利益相关者的核心诉求,并作出最优决策。关于董事会的忠诚责任,目前分歧较大,“股东至上”认为董事会的忠诚责任是对股东绝对忠诚,不懈地维护股东的利益。笔者认为,董事会的责任应该是针对公司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而公司剩余索取权的拥有者是状态依存的,既可以是股东,也可以是其他的资源提供者,因而董事会要对所有的利益相关者负责。要实现董事会为利益相关者服务,就必须使董事会的职责和功能创新,目前较为可行的选择便是规范董事会人员构成,约束董事长全力,充分发挥各个董事会成员的作用,群策群力齐心协力推动企业发展。三、引入优秀管理团队,推行企业经理职业化建设职业经理人是专门从事企业高层管理的中坚人才,具体而言就是具备良好的品德和职业素养,能够运用所掌握的企业经营管理知识以及所具备的经营管理企业的综合领导能力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为企业提供经营管理服务并承担企业资产保值增值责任,经营管理业绩突出的职业化的企业中高层经营管理人员。经理人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经营管理企业,使其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所以对职业经理人有其独特的评价标准、就业方式和利益要求,其报酬及社会地位的高低取决于经营业绩的好坏,他们必须承担经营失败后的职业风险。职业经理人在中国还是一个新兴职业,中国目前还没有成熟的职业经理人社会管理体系。无论是职业经理人本身、社会管理机能还是雇佣企业,都缺乏西方社会那种对待职业经理人的正确态度。纵观职业经理人的现状,水平还参差不齐,存在鱼目混珠的现象。可以看到,职业经理人正处在一个需完善阶段,需要企业给职业经理人提供一个宽松的舞台。只有在投资者和职业经理人彼此真诚合作,成为鱼水关系而不是油水关系,是重用而不是利用的时候,企业才能真正做大做强,而职业经理人才能充分发挥其自身的价值与魅力。经理人的职业化,必须将经理人的利益与企业的经营绩效结合起来,将他们的命运与企业的生死存亡联结起来,从而形成同舟共济、荣辱与共的关系格局。四、培育企业治理文化,推进相关制度建设文化具有深厚悠久的影响力,企业治理制度的有效发挥需要一种人文精神作为支柱和动力,共同治理体系的构建也需要相应的治理文化支撑。在许多发达国家中,企业治理文化的培育与建设已经非常的成熟和完备。例如欧美国家企业的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的企业管理模式,企业的治理文化则偏重于西方的思维模式,例如经营者期权,员工持股分红。而日韩企业则更偏重于符合东方传统文化的职工归属感和养老福利制度的建设。我国企业在企业治理文化建设时应当在吸取发达国家企业治理经验的同时结合自身情况,培育出符合我国当前国情和社会特色的共同治理文化。强化企业所有者、管理层、债权人、消费者等利益相关者和社会公众和谐发展的观念,夯实企业治理层面的信用基础重视企业管理者的文化伦理教育,提高经营者公开、诚信意识,提高自治力和自律性,培养企业家精神,使企业治理得以规范运行,使共同治理得以顺利实施。(作者单位:湘潭大学)本文由wWw.001lunwen.com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参考文献:[1]陈宏辉《企业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要求理论与实证研究》,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4年版[2]何家成《公司治理结构、机制与效率》,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4年版[3]秦晓《公司治理结构的模式选择和制度安排》,《战略与管理》2013年7期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