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工作介入社区营造的途径与措施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17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社区作为社会系统的最基本的单元,建设具有社会责任感、有活力的繁荣社区极其重要,而从中国目前社区发展的实践来看,往往无法达到使居民产生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本文通过对社区营造这一先进理念的阐述与归纳,结合H社区实地发展情况,针对社会工作的介入途径与措施进行了研究,为社会工作在社区发展的进程中开辟了道路。关键词:社区;社区营造;社区居民;社会工作介入社区的发展与建设是一项极其宏大的工程,在整体的过程中包含着方方面面微观层面的变迁。就社区而言,居民对居住环境的认同以及居民相互之间的认同,既是社区有别于居住区的关键,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社区社会工作来说,需要不断地融入新的工作理念,开拓新的工作模式。在积极引入社区营造理念的同时,更要注重其先进视角与本土化工作的良好结合,避免生搬硬套,要因地制宜,从而使其理论更好的指导实际工作的开展。一、社区营造及其特征(一)社区营造的起源“社区营造”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是日本市民运动时期的产物,也是日本独具特色的一种社区治理模式,其目的是让居民生活的更加美好,保持地域的多样性和独特性,发掘地区传统文化潜质[1]。而始于上世纪90年代台湾岛内的“社区营造”活动,被当地专家称为是一个由下而上、浩大绵久的家园再造工程。根据台湾文建会的定义,社区总体营造是以社区共同体的存在作为前提,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物,凝聚社区共识,经由社区的自主能力,使生活品质获得提升,文化、产业、经济得以复兴,进而促使社区活力的再现,如此全面、整体的规划与参与社区创造的过程,称为社区总体营造[2]。(二)社区营造的特征1.公众参与的特征社区营造植根于市民的广泛参与,表现了地区社会的活力与社区自治能力,是日本市民社会的重要基石。日本社区营造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市民参与的历史。进人21世纪以后,社区营造开始由市民参与向市民为主体的方向演变[3]。社区营造关系到当地居民的利益,居民们身处不同的立场,有着不同的利害关系。这些立场和利益不同的居民参与社区营造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有助于社区的稳定、和谐与发展。如今,市民为主体的参与机制在各地已成为一种常态。民间组织和社区公民在台湾社区营造运动中扮演着主导角色,而政府更多的是支持者和促进者,这种倡导公民参与的管理方式塑造了台湾社区治理的多元主体特征,进而推动了营造运动的发展。台湾的社区营造,一点一滴地唤醒人们对土地、对家乡的感情,对于拉近邻里间的关系,功不可没。2.多元化的特征“人、文、地、景、产”是日本社区营造五大发展特征:“人”指的是社区居民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经营和生活福祉之创造;“文”指的是社区共同历史文化之延续,艺文活动之经营以及终身学习等;“地”指的是地理环境的保育与特色发扬,在地性的延续;“产”指的是在地经济与产业活动的集体经营等;“景”指的是社区公共空间的营造、生活环境的永续经营、独特景观的创造等。而台湾的“社区营造”则体现了社区治安、人文教育、社福医疗、产业发展、环保生态与环境景观等多元化的发展特征[4]。社区营造自诞生以来,为应对不断出现的社会课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在社区环境治理、就业、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体现了多元化的发展特征。二、社区营造的功能(一)基本功能社区营造最基本的功能是参与式的社区规划,强调由下而上的发展模式,由居民自己提出需要,指出社区应有的设施、经济和社会活动模式以及如何发展本土文化、社会关系、经济、人文素养等,最终目的是社会环境的保护和培育,促进居民与环境的和谐关系以及社会和民族的可持续发展[5]。通过传统街区的再生推进社区营造,进而通过市民社会的力量推动城市的治理,已经成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共识。(二)综合功能社区营造的综合功能体现在基于地域社会的现有资源,由不同社会力量参与,合作方式多样,旨在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持续不断地促使地方社会生发内在的自生力量,走出日渐凋敝破败的困境,进而提高当地人的生活品质。其以地域社会为基础,谋求实现地方社会的公共福祉,通过改善居住环境,提高社区的活力与魅力,实现“生活品质向上”的理想。经过20年的发展演进,社区营造已成为日本解决地域、社区发展中具体问题的主要方式。三、社会工作介入的途径与措施社区总体营造以社区共同体的存在与意识为前提,鼓励社区居民积极参与地方公共事务,在参与的过程中凝聚社区共识,配合社区总体营造理念,逐步推动各地方的社区形成其特有的文化,并帮助社区居民在经营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推动社区产业的发展和空间的重塑[6]。在全新的社区营造视角下,就是对人们聚居地域的经营与创造,就是将在相同区域内生活的人们凝聚成有共同感与归属感的活动。这与自上而下的规划、建设相比,体现了更多人文关怀、社区内聚力、社区特有精神和文化层面的意义。对于专业的社会工作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理念与创新机制,也是一种更能体现专业价值的有效途径。(一)由点到面的社会工作介入由点及面即寻求问题的突破口,工作者需探寻问题的根源,从本质出发,在实际工作中通过直接作用于问题的要害,达到治本的工作效果。针对H社区老人与儿童的问题,社会工作者可以充分发挥协调者的作用,通过对各家老人的探访,收集信息,利用小组工作模式,形成经常化的互动机制,由点到面全面辐射。以老扶老、以老助老照料模式的引进更是非常必要,通过引导促进低龄老人对高龄老人的帮扶,使居民自发的形成社区独有的人文情怀,这对于社区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在儿童问题上,工作者可以组织家长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不以单一的课堂讲授为手段,要充分拉长活动的延伸性,不能停留在固定的原点上,要以儿童为点,为联系聚合各个家庭的纽带,全面带动各个家庭的参与积极性,通过每一个儿童渗透到每一个家庭中去,增进居民间的熟络感,既使儿童得到了成长,也促进了居民关系的融洽。(二)由浅入深的社会工作介入从表面层次向核心层次的发展是必然的,寻求直抵问题根源的解决途径至关重要。在社区妇女问题上,爱心手工坊仅起到了充实妇女空余生活的作用,对于社会工作来者说,仍然需要继续深入的发掘其潜能,并且广泛的联系资源。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下,结合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每一个蓬勃发展的社区,都离不开社区本土产业的直接支持,因而社区经济概念必须要被重视起来。针对于H社区的情况,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以团体模式聚合手工坊成员,充分调动成员的积极性,发现团队领袖,进而发挥资源协调者的作用,广泛联系社会资源以及社区内资源为社区手工坊创造更多的机会。真正要使H社区妇女工作能形成产业化,形成良性循环的经济模式及资金流动,更进一步盘活社区妇女工作活力,以经济的活跃带动居民气氛的活跃,从而加强社区向心力、荣誉感,以及社区自豪感。(三)由面到体的社会工作介入面对整个社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必须是广泛而细致的。不仅需要微观层面上的个案工作,也需要在宏观角度上对社区的全局发展进行考虑。单一的通过举办社区活动来调动居民气氛,未能充分发挥居民自主参与的积极性,故而不能使社区大家庭的概念深入人心。H社区单方面的开展活动,从表面来看固然活跃了社区内气氛,但是在社区营造的视角下,社区的发展必然是整体的发展,是全体居民的发展,必须强调公众参与。故而针对H社区的情况,工作者需进行双向思考与工作。例如开展“我为社区发展提建议”、“社区问答”等充分调动居民参与性的活动,以及定时举办社区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居民意见与建议,针对各种情况来制定工作的计划。社区的主体是居住生活在社区内的广大居民,主体的发展决定了社区整体的发展,故而强调全面公众参与的社区社会工作是十分有必要的。(作者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人文社会发展学院)参考文献:[1]西村幸夫著,王惠君译.再造魅力故乡——日本传统街区重生故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8[2]李鑫毅.台湾社区营造及对我们的启示[J].现代企业教育,2007(07),102-103[3]吉田友彦,邓奕.日本:公众参与社区营造[J].北京规划设计,2005(06),50-51本文由wWw.001lunwen.com提供,第一论文网专业代写教育教学论文和论文代写以及发表论文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4]刘晓春.日本、台湾的“社区营造”对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非遗保护的启示[J].民俗研究,2014(05),8-8[5]刘雨菡.中国台湾地区社区总体营造及其借鉴[J].规划师,2014(5),200-201[6]陈振华,闫琳.台湾村落社区的营造与永续发展及其启示[J].中国名城,2014(03),20-23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