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行政视角下地方政府行政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0-08-19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摘要: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五位一体”中的重要一环写入党的十八大报告,其重要性可见一斑。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飞速发展,但是污染越来越重加重,很多地区只注重GDP和经济效益,不惜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当前的环境问题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政府在治理生态环境问题上理因有所担当。该文从行政文化入手,试图破解现行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弊端,探讨生态行政文化的建构,努力为生态文明建设营造一个良好的文化环境。

关键词:生态行政权利价值建设思考行政文化

1、生态行政的提出与行政文化创新

十八大报告首次单篇描绘了生态文明并且提出了要建立“美丽中国”,“美丽中国”当然是一个诗一样的概念,只有通过努力才能实现。目前我国的生态问题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境地,有待修复,执政党对此有高度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毕竟“生态环境”如果不行了,其他的都会失去根基,“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此背景下,“生态行政学”“生态管理学”应运而生。高小平教授首次在中国学术界提出了一个新的学术概念――“生态行政管理”。认为生态行政是指政府按照统筹人与自然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遵循经济社会的规律与生态规律,对生态环境依法行使管理权力,全面确立政府加强生态建设,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态安全的职能,并实施综合管理的行政行为。

除了破除制度与技术上的难题之外,生态行政的建设关于文化思想的创新同样很重要,若想防止文化堕落现象造成的不良影响,必须文化观念和制度双轮驱动。

所谓的行政文化,指的是人们关于行政系统的价值观念和由此价值观念所影响或决定的行政组织及其成员所普遍具有、遵循的行政模式,在行政人员心理结构当中长期积淀的态度、思维模式、行为取向以及价值观念是其核心。行政文化具有鲜明的时代印记,各个时期由于所处历史环境的不同,其行政文化的特征也是不同的。所以行政文化必须随着政治生态、行政环境的变化而进行相应的改变,也就是要实现行政文化的创新。

2、现阶段地方政府行政文化的弊端

2.1法律体制有待完善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其行政法制建设取得的成绩很大,可是相对于我国不断发展的经济水平,还无法很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封建思想的残余还相当浓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法律观念的缺失。基于我国的历史原因,“人脉社会”的影子在我国随处可见,比如“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等。第二,法治观念的缺失。因为法治观念必然会因法律观念的欠缺而导致欠缺,“人治社会”的存在导致了“人脉社会”的形成。“人治”高于“法治”,依旧是旧社会时期老一套的“一言堂”作风、“家长式”管理等等。第三,法制前瞻性的缺失。法律体制由于法和法治观念的欠缺而造成其完善的滞后性,不能与时俱进,并且法律体制的完善必将被处于“人治社会”的“既得利益者”处处抵制,特权阶层将法律变成了他们的私有财产,并由权力所控制,与时代发展完全相背离。

2.2权力价值有待完善

此外,我国《宪法》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利来自于人民、属于人民。可是由于法律体系的缺陷而造成了一系列不良后果,而现实生活中公民往往选择的是敢怒不敢言,导致对于整个行政体系的不满意。权利价值的缺陷具体体现在:第一,权利扁平化的缺失。由于封建制度留下的封建残余,“官本位”观念根深蒂固,上级官员“一言堂”,下级官员的“惟上”情绪,严重脱离人民群众,缺乏服务观念,特别是近几年来不断发生的突发性群体性事件、暴恐活动,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社会的稳定。第二,价值理性化的缺失。贪污腐败一直以来是我党的一项顽疾,关系着我党的生死存亡、威胁着我国政治的有序发展。“为人民服务”成了纸上谈兵的一句空口号。行政人员首创精神的发挥与全面人格的形成受到这种屈从、媚上、中庸与依附的价值观的严重影响,造成政府部门的公共管理职能无法高效实施。

3、生态行政视角下地方行政文化建设的路主要路径

3.1打造现代生态文化,形成良好的生态文化环境

社会大文化影响着行政文化的培育,所以若想建立生态型行政文化,在全社会培育、构建一种生态文化是首要任务,或者说,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所谓的生态文化,是指人与自然,也包括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宗旨的文化思想,是对传统文化的一种扬弃,也更加体现出了一种人与自然,也包括人与人的一种和谐关系。它除了包括生态意识与生态观念,还包括生态伦理、生态思维、生态价值、生态道德等,在调整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它是思想理念与方式方法的总和。

其实自然生态是有价值的,根据《自然》杂志的报道,每年大自然创造的价值总和比全人类创造的总价值还要多,所以我们应当树立生态价值观,摈弃“逆自然”的价值观,走出人类中心主义,建立“尊重自然、呵护自然、善待自然”,按照自然规律行事实现人类价值的文化。政府部门可以通过建立绿色学校、助推科技创新、公益广告宣传、开展绿色教育、加强绿色交流与合作,采取各种积极的措施激励公众、企业将其生产生活方式转变,指引人们树立生态意识,同时加强生态道德和生态修养的培养,协助人们协调好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关系,使人类在进行一切社会活动时受到伦理道德的约束,推进可持续发展。

3.2培育除政府之外的各种的生态管理主体,营造良好的生态社会环境

随着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主体地位的增强,以前的那种政府主导型生态管理模式已经不再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而以政府为主导的单一治理主体被以企业、社会、第三方组织和公民等的多元治理主体代替,在环境治理方面将会取得更多成效,所以政府如何引导社会广泛参与生态治理全过程就成为关键。建立生态型行政文化应在一定范围内培育和开发一定的生态市场;壮大生态公民社会,培养公民的生态意识,引导公民参与生态管理全过程;支持生态企业大力发展生态产业并引导其参与生态管理全过程;鼓励公民积极参与到生态管理过程之中、提升他们个人的生态责任意识。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