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研究_行政管理论文

时间:2020-08-30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供给侧改革与“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是现阶段我国政府着力推进的两大中重要工作。供给侧改革概念是在2015年11月习近平主席首次提出,其内涵是指“在适度扩大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与效率”。它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转型、优化、调整的一个重要决策。这也是实现“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唯一办法。也就在2015年5月4日,国务院对高校创新创业工作作出了重要部署,并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意见。经济新常态下社会对高校大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深化创新创业工作主阵地的高校,需要审时度势,分析目前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以及问题,敢于大胆对人才培养机制进行调整,力争使创新创业工作适应供给侧改革的要求,使当下国家两大重大改革做到无缝对接,协调发展。

1寻求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接口

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从表象上看一个是关乎国家经济发展的问题,一个是关乎大学生教育、发展问题,两者没有必然的联系,但实质上两者是紧密关联的。十年前的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给国家带来了沉重的打击,而之后,为了提升本国实体经济的竞争力,美国政府间接提出了供给侧概念。通过举国创新,大力发展高科技、信息化产业,如页岩气、3D打印、互联网+等,经济很快得以复苏并得到快速发展。再如同为发展中国家的印度,近年来国家整体实力、竞争力也在快速提高,究其原因可以发现,支撑该国经济发展和竞争力的也是以计算机、信息化为代表的创新型产业,整个国家形成了全民创新创业的氛围。因此,从国际各国的成功经验我们发现,创新创业与供给侧改革两个看似独立的词,在国家发展、社会进步过程中始终联系在了一起,不可分割。

供给侧改革是在供需结构性矛盾越发严重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是以提高供给质量为根本出发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提高供给对于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这一现状的适应性。供给侧改革是要通过经济结构的调整,消除要素配置的不公平、不科学,来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大学生创新创业是指在校大学生以及毕业三年内的毕业生,依托自身专业,组建团队,从事产品开发、专业服务等知识资本类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活动不仅仅指的是开办企业、公司等自由创业活动,也包括工作岗位内创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有别于一般社会创业者,主要区别就在于后者的创业项目缺乏创新性,是一类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的、供给质量比较低的项目。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供给侧改革的接口还是要围绕供给侧四要素来展开。劳动力、土地资源、资本以及创新是供给侧四要素。首先,是劳动力要素。创新创业活动也需要劳动力,不同的是所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以及懂市场、能协作、敢创新、能吃苦的创业团队。第二,是土地资源。大学生的创业不缺少激情,不缺独到的、敏锐的眼光,他们遇到的是资本积累不足以及创业机会成本高的问题。创业需要场地,需要低成本的工作环境,这就需要社会、政府、学校给予他们空间上的支持,以减少他们创业过程中的困难。第三,是资金要素。大学生创业与一般社会创业者相比,资金短缺是影响他们发展的最大困难之一。大学生群体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缺少资金的现状。因此,社会、政府乃至企业应优化资金配置,加大对高层次创新创业活动全过程的支持,以帮助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正常开展。第四,是创新要素。这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与供给侧改革对接最紧密的一环。供给侧改革所提出的优化供给结构,提供高质量的有效供应,需要的就是高新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品。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又是作为创新创业工作主体的高校义不容辞的责任。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不单单是培养一个、几个企业家,而是让我们大学生都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能力,让他们无论是走上创业之路还是求职工作,都是带着创新的意识思维去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教育功能其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日后的工作或创业提供方向的引领和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认为供给侧改革与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虽在内容上有差别,但其精髓以及理念是一致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必须在供给侧改革思路的指导下,才能科学、有序、正常的发展。

2供给侧改革视阈下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现状以及问题

供给侧改革是在投入要素结构、区域发展、收入分配、产业结构、人才资源配置等几个方面出现严重不均衡的情况下提出的。而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同样面临类似的一些问题,比如区域间对创新创业资源的配置不合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缺乏、创新创业项目选择狭窄、项目玩概念而忽视社会、经济效益、创新创业实践流于形式等等,这些都大大制约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科学、健康发展。

2.1区域发展不合理、区域内要素配置不协调

在供给侧改革中,区域发展问题主要表现为区域间因地理位置、历史发展等因素带来的人口分布不均、经济发展不均衡等问题。投射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上,虽然各地方政府、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工作,但出现了政府因区域划分的限制,形成了资源配置上的地方保护,比如同一省份中的两个城市的资源配置以及同一城市中两个区之间的资源不共享的问题。同时,各地政府在鼓励支持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上一般是由某一个部门来统筹,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但这某一个部门因管辖和职权的限制,无法调动其他部门、单位的资源,无法形成合力,比如人社部门在与国企、高校之间的沟通中就存在一定的障碍,这就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活力。

2.2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流于形式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就是教育,而实践环节又是教育环节中的关键,实践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的社会、经济效益展现的重要手段,而在高校,创新创业实践又恰恰是最为薄弱的。实践成为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瓶颈的主要原因是很多高校将创办企业的多少作为评价实践开展好坏的唯一标准。由于开设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场地、社会关系等,且高校对于大学生的创业项目的支持又缺乏长期性和稳定性,因此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实践环节仅停留在形式上,而无实质性的突破,也体现不出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

2.3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师资严重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创新创业教育成效的好坏主要是由教育的实施着教师所决定的。教师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创新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而教师的水平又包括了创业经验、创新观念、相关学科理论素养等等。

当前,在高校承担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校内导师)多半属于“学院派”,而学院派主要的特点及缺点就在于他们从学校到学校,多从事科研工作,几乎没有创业实践经历,对企业的运营管理不熟悉,这就造成了导师对大学生创业项目指导的盲目性以及针对性的缺失。同时,高校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并不是真正以团队的形式存在,他们大多单兵作战,无论是从专业上还是日常管理上,没有统一的组织和协调。一些高校为了提高对学生创新创业指导的实战性,邀请一些企业家或是成功创业者作为校外创业导师从事教学工作,但他们由于工作的限制,授课方式多为讲座、报告,这种形式虽有一定的实战指导意义,但缺乏科学的体系,效果也很有限。因此,作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同时具备相关学科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企业经营、运作管理经验的教师非常缺乏。

2.4创新创业项目涉及产业的结构不均衡

产业结构问题是供给侧改革中的突出问题,其主要表现为低附加值产业比重大,高附加值产业比重小;高消耗产业比重大,低消耗产业比重小;高污染产业比重大,科学、环保、绿色产业比重小。这些就直接导致了我国大多数产业国际竞争力不足。从供给侧产业结构视域上,我们也看到了当下大学生在创新创业项目所涉及的产业结构上也存在众多类似的问题。从各个高校、地方的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器中的项目上,我们注意到,文化创意类、互联网产业、软件类项目占据绝大多数,而其他学科类项目却少有见到,究其原因主要是文化创意类、互联网类、软件类项目投入相对较小,上马快、成效快,同时高估值容易被实现。其实,社会需求的痒点非常多,涉及的行业也是非常全面的,各行业的发展都需要创新元素的植入以及创业活动的引领,过度地发展文化创意类、互联网类、软件类产业,显然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利于整个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

2.5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动力源不合理

供给侧改革问题的研究发现,中国经济的增速放缓主要是因为拉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发生了错位。中国经济前期的高速发展主要缘于投资、消费以及出口三驾马车的拉动,特别是投资,这其实是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的假象,是一种短期的拉动结果。而真正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需要的是产业结构的优化、要素升级以及制度的创新。从这一方面来审视目前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会发现,激发创新创业活动的动力源也是有问题的。一方面,全社会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导向并不是项目会带来多少的社会、经济效益,而更多的是偏向于对于项目的可想象空间以及项目的估值,这种导向使得更多的有创新的大学生投身到高估值项目中,这些高估值项目大多存在由炒作而带来的泡沫式效益。而一些提升速度偏慢,估值不高的优质项目遭受冷遇与漠视。另一方面,在创新创业领域全社会对于成功者的评价标准是项目的投融资度,因此目前有互联网+元素、文化创意类元素的项目被大学生普遍认同。相比较传统的实体行业,这些受追捧的项目大多有活跃度高、投融资速度快、额度大等特点。可是经济发展规律告诉我们,这些互联网项目可复制、可模仿度高,没有实体的支撑,很快会被淘汰。因此,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路上起步快、爬得高,但摔得更重。

3供给侧改革视阈下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建议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近年来备受社会关注,它是一项系统性工程,这一系统工程包括了教育功能、政府支持功能以及实践等功能,而这几大功能又是依靠高校、政府以及企业来去实现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开展时间不长,仍处于探索阶段,这过程中不免会出现整体思路、工作程序等问题,因此在国家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我们可以学习改革的思路,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为社会解决痒点,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创新型人才,也为大学生真正走上创业之路奠定好的基础。

3.1统筹优化资源促发展

供给侧改革在土地等资源要素改革中明确提出了引入社会资本提升土地等要素的流动性和利用率,同时降低成本,提高资本回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资本效率。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对政府、高校乃至社会各界所提供的孵化器等专用资源有非常大的需求。而当下这些资源又存在重复性建设、运营成本高、运营方式落后等问题,因此需要去思考,科学统筹利用好资源,使其发挥最大作用。

3.1.1引入社会资本,探索新的运营模式

当前我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对于孵化器等场地资源的管理模式主要还是政府、企业、高校三方独立建设、自主管理、独自运营,这种模式效率低下、重复建设、成本高。实际上,我们应该让政府、企业、高校从低技术含量的场地资源建设、运营中解放出来,将更多的资源、精力投入到对项目的帮扶、团队能力的提升、政策的制定等高技术、高产出的方面来。而原先场地的建设与运营则应该引入社会团队,发挥它们的优势来集中建设、整体运营,只有这样才能降低人力成本,提高资源的回报率,让资源发挥更大的作用,也使政府、企业、高校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3.1.2场地资源协同创新,提升资本效率

目前,创业孵化器等场地资源大量建设,但多呈现粗放型、同质化的特点,各地多个同质孵化器独立运行,并无鲜明的特点,这造成了大量的浪费,也无法形成区域集中效益。因此,当下就需要政府对现有的孵化器进行整合,围绕不同行业、不同层次整合形成若干个有特色、有协作的孵化器,使这些好的资源错位竞争、互补互促共进,形成一个良好的生态系统。

3.2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很大一部分甚至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就是教育工作,因此完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整个教育体系分为理论教育环节和实践教育环节,如何去建立科学的教育体系,应从两个方面来进行。

(1)建立一个科学、完备的教育体系要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为出发点,明确人才培养标准,调整创新创业课程结构以及专业课程结构。创新创业教育的关键一环是将创新创业元素植入到专业课程中去,实现学科的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机结合。

(2)创新创业普及教育与精英教育并重。

①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全员普惠的教育,要努力将创新创业元素覆盖到日常各学科的各门课程中去。在专业教学的基础上,传递创新思维,增加创新实践环节,引入创业模拟演练。在高校全面开设相关创新创业类必修课和选修课,专门设立创新创业学分,充分发挥线上教学优势,提高全员教育的参与性,推进创新创业成为普及式教育。

②针对有强烈创业意愿,或是具备专业产品开发、技术开发的大学生,应进行精英式教育,让这一部分同学结合本专业研读创新创业专业课程,选择自己有兴趣、有优势的方向、领域继续发展。一部分同学可以参加创业模拟实训或是SYB培训,系统提高创业实践能力,并带着项目进入创业园进行项目孵化,另一部分同学可以走进实验室,与教授、专家共同从事技术开发等工作,从而走上原始创新的道路。

3.3完善师资队伍建设,推进双创教育方式转变

供给侧改革大背景下,需要有大量的与之相适应的创新型人才。而作为这一类人才的主要输出地高校,能否给社会提供这样的人才,教师队伍的质量就是关键。因此必须完善师资队伍建设。首先,高校教师应明确自己在整个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必须承担的责任。双创教育并不是几个创新创业教师就能完成的,它需要全体教师特别是学科专业教师的积极配合和共同努力,将创新创业元素植入到每门课程中去。高校应将课程对大学生创业意识和能力的提升的效果增添到对教师课程效果评价体系中去。因此,无论哪一学科的专业教师都需要具备创新能力,积极投入到创新创业教育体系中去。其次,建立一支专业型的指导教师队伍。创新创业专业教师是整个双创教育体系中的中坚力量,他们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外,还需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因此,对于这部分教师要增加培训投入,甚至送到企业去锻炼。除此之外,这部分的师资构成中还必须有企业家、创业者,他们可以给大学生的创业提供直接的实战帮助。

3.4升级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投融资渠道

要素生产率的全面提高是供给侧改革最为主要的目标之一,而这一目标实现的途径是全社会广大民众创新意识的整体提高,大学生又是未来国家经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如何全面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就显得尤为关键了。美国作为当下经济发展的第一强国,也经历过经济危机,但它能很快的复苏,就是得益于全民的创新,特别是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而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又缺乏资金,因此美国政府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投融资渠道进行了深入的改革,探寻了一条成功之路。

3.4.1为大学生的创业企业提供资金上的支持

大学生是高质量、高技术创新创业活动的主力军,这一群体有梦想、有技术、有想法、有拼劲,但却没有资金,而目前很多地方出台了专项资金、小额贷款等政策用以支持大学生创业。但从申请到办理再到放款,需要众多复繁杂的手续和较长的时间,这都大大影响了大学生创业的热情。因此作为政府需要充分调研,尽量为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贷款缩短时间、简化流程,在过程中对资金进行监管,这样既可以真正帮助到大学生,又可以最大程度的保证资金的安全。

3.4.2努力开拓对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投融资渠道

首先作为高校,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萌芽的起点,应该拿出一部分资金建立有一定规模的大学生创新创业发展基金。基金的来源初期可以是高校一方出资,发展到后期可以是成功校友以及企业家的捐赠。其次,政府、企业、银行可以仿效西方国家,建立青年创业基金,这部分基金可以用来资助经评估后的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优质项目,助其更快壮大。

3.4.3简化程序,减免费用

政府针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应实施税收减免、场地免费使用的配套政策,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大学生初期创业的困难。

3.5创新元素与创业活动的深度融合

我国正经历一次发展模式上的改革,从起初的要素密集型投入到提升要素效率再到创新渠道。这一模式的变革核心就是创新。创新是以新思维、新发明与新描述为特征的一种概念化过程,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是推动民族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动力。在当下,只有创新才能完成经济发展中的供给侧改革,也只有创新才能出现高质量高水平的创业活动。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如果缺失了创新元素,无异于一般社会群体的普通创业行为,也就失去了与一般创业活动的核心竞争元素。因此,引导大学生围绕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是当下一件必须完成的工作。

3.5.1有效利用网络技术开展创新创业活动

网络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物了,而利用网络进行创业却是一个较为新鲜的事物,特别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网络与他们联系紧密,也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了,这正是他们进行网络创业的天然优势。网络创业方式灵活多样、投入不大、风险相对较小,特别是网络创业对于大学生来说门槛低,这让大学生们不用再白手起家,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因此,作为高校、政府应该引导大学生围绕“互联网+传统行业”来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利用互联网去发展、改造传统行业,通过物联网、云技术发展共享型经济,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产业、商业模式的创新等。

3.5.2利用新技术促进创新创业工作的开展

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其人才培养目标就是重点培养高质量的产品开发设计、专业服务型人才。从供给侧角度来看,目前社会最稀缺的就是新技术、新产品,而大学生正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工作,这正是社会所最需要的。高校在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应加强产学研联合体建设,从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再到引入后再创新,各环节都应深入优化。高校应放开实验室、研究资源,接纳有创新意识的优秀学生投入到相关学科的研究中去。同时,也应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技术、产品创新,探索一条“师导生创”的创新创业道路。

大学生创新创业与供给侧改革是当下发展创新型经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两大重要举措。供给侧改革是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30年后,在供给侧上出现结构性矛盾的背景下提出的,而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在发展中也会出现像供给侧上的结构性问题,因此,沿着供给侧改革的思路,对目前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深入研究并不断进行调整完善,对双创工作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
[本文转自WWW.dYLw.net第一论文网代写经济管理论文]

参考文献

[1]明年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年[N].解放日报,20151222.

[2]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森林生态安全工作[Z].20160126.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