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行政管理概述
从定义上来说,行政管理是国家机关通过对所赋予行政权力的行使来对各个行政机关、部门的工作进行调整、管控的一种管理活动。如果将其范围扩大,行政管理的概念也可以延伸到包括公司、企业、事业单位的日常管理中去。实际上,发展到今天,行政管理对象的范围已经扩大了很多,几乎涵盖了人们日常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各个层面。
2施工单位开展行政管理的意义
对于项目施工单位来说,开展行政管理的意义在于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能够有利于施工单位各类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工程招投标方面也进行了重新调整,行政管理和企业日常的经营从过去的毫无关联发展到如今的相互影响,这也是行政管理体制创新这一概念被提出的重要原因。从施工单位常规化管理要求的角度来看,在日常管理中加入行政管理,是完全符合工程招投标调整和我国经济发展现状的,这也与其常规化的管理要求保持了步伐上的一致[1]。从结果上来分析,行政管理改革后的施工单位,将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从而提高工程的整体效益。第二个方面是有利于施工单位的协调统一发展。在国家新一轮的政策调整下,建筑行业需要通过完善和升级自己来使之符合新政策、新时代下建筑行业发展的需要,作为在项目工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的施工单位首当其中应该在新形势下进行管理层面的调整。而开展行政管理则有利于施工单位更好的对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使用,更加严格的落实工程项目合同所规定的标准。通过行政管理的开展,施工单位在设计、施工、验收等多个方面的工作都能够更好的做到协调统一的进行[2]。
3施工单位行政管理体制创新的策略
经济可持续发展观提出以来,我国逐渐加强了建筑业的宏观调控,企业日常经营管理体制也得到了进一步完善,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职能表现。鉴于行政管理体制对施工单位参与市场营运带来的推动作用,企业必须要从宏观上掌握行业发展要求,拟定切实可行的行政管理决策[3]。从行政管理所扮演的“协调官”这一角色来看,行政管理它所协调的不仅仅是企业内部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它还协调着企业本身和社会中其他的公司、单位、政府相关部门的业务或非业务关系,因此对于施工单位来说,首先应当将行政制度与施工单位管理结合起来,建立一套符合双向需求的管理体制,这样才能真正达到企业化行政管理创新的要求[4]。其次,从行政管理的内部协调内容来看,行政管理的对企业内部各部门间的协调是建立在对工作计划和方案的制定、人力物力财力的调配、计划和方案进度的合理控制为基础的,这些都符合施工单位的管理要求。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严格有序的施工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如果能够结合行政管理的特点来对施工计划进行更充分和严格的调整、分配,其所发挥出的协调管理作用将会非常明显。在制定好计划并开始实施后,行政管理人员应该根据施工实时进度、及时准确的对施工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员、设备、资金等进行有序的调配和安排,从而保证整个施工的顺利进行[5]。从维持企业稳定和正常运行的角度来看,施工单位的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改革一定要以其自身切实需要和施工单位特点为立足点,并将体质创新改革的内容延伸到项目施工的整个计划中,以保证行政管理改革的可行性。总体来看,行政管理对于施工项目和施工单位的意义、影响是多方面的,这也是为什么要在新形势下推动施工单位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原因。在新的经济和行业发展环境下,行政管理体制的创新改革需要围绕项目和施工单位的实际需要来进行,以更全面地指导项目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