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专业人员比较匮乏,大多数行政单位的国有资产是靠非专业人员进行管理,而且部分是由财务或其他部门人员兼任,也就是说,资产管理人员不能以专业的水平全身心地投入到资产管理工作中。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高低并不与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人员的业绩考核相挂钩,那么资产管理人员没有动力提高资产管理的绩效水平,导致对资产管理工作的不重视;资产管理人员是否配合绩效考评工作不会对个人的业绩造成任何影响,那么这些人员在填报相关数据时难以以负责的态度保证数据填报的真实可靠。因此,资产管理人员对于管理的绩效评价是一种应付的态度,导致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的效率降低。
二、如何强化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一)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资产清查
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配置应与其履行职能的需要相匹配,以免因闲置资产带来不必要的浪费,因此,应加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清查,以全面摸清各单位的家底,为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更好地开展资产清查工作,要做好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方面,彻底清查行政单位的各项资产,尤其是对房产、交通工具、通用及专用设备的清查,同时也要核查单位的财务状况,对于资产清查过程中发现的资产盘盈、盘亏等状况,要分清责任,分情况进行账务处理,以保证账证相符、账账相符、账实相符。在资产清查的基础上,建立行政单位国有资产信息管理系统,动态地反映资产的存量与增量状况及其他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汇总并分析行政单位资产清查结果,要及时发现资产清查过程中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同时,要注重总结影响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主要因素和主要矛盾。根据主要的问题所在,研究新的资产管理方法,将资产管理、财务管理和预算管理三者紧密结合,促进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二)全方位完善国有资产管理的监督机制,加强实物管理
第一,内部监督。内部监督是行政单位内部的财务部门、资产管理部门、审计部门等从自身职能出发对国有资产进行监督。财务部门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对每一笔经济业务严格把关,不仅从形式上更要从内容上加强单位内部的监督;资产管理部门要对国有资产加强管理,做好资产购建、验收入库、产权登记和维护维修等日常工作,还要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资产清查以保证账卡的一致性;为保障国有资产的安全,对于重大投资项目必须进行审计,每年末应将国有资产的配置、使用和处置情况纳入审计范围;纪律检查部门要从纪律教育出发,做好事前、事中及事后全过程监督,及时把握资产管理的状况。第二,外部监督。外部监督是指人大、财政部门、审计部门、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四个主体不同方面的监督。人大作为权力机关,要全方位监督行政单位国有资产,可以采用的方式有:审批资产预算、组织调查重大事项、听取财政部门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询问等;财政部门的监督主要是指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在行使资产管理职能的过程中进行的监督,主要是对预算约束、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绩效评价等方面的监督;审计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审计程序,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定期进行财产清查并进行审计监督;针对目前国有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新闻媒体与社会舆论要予以揭露,加大监督力度,避免造成国有资产的浪费。
(三)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问责机制
长期以来,我国并没有针对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水平的高低进行奖优罚劣,绩效水平的高低似乎并不能对行政单位本身造成影响,因此,绩效水平高的单位也就失去了管理的积极性,绩效水平低的单位缺乏管理的主动性,也就是说,我国的行政单位没有动力去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绩效水平。为了更好地实现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的目标,必须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的问责机制,科学奖励国有资产管理规范的行政单位,严格惩罚国有资产管理不善的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与奖惩制度相结合,才能真正地提高国有资产管理的绩效水平。问责机制应严格遵循“责任到人”的原则,把行政单位的资产管理绩效水平与单位和个人的利益联系在一起。对于行政单位,本年度的资产管理绩效水平应与其下一年度的预算拨款相挂钩,适当增加或优先安排资产管理绩效水平高的单位的财政拨款,适当削减资产管理绩效水平低的单位的财政拨款。对于个人,尤其是行政单位的主管人员和资产管理人员,资产管理的绩效水平应与他们的职位和薪金水平相挂钩,奖罚分明,通过职位和薪金的调整来增加他们高效进行资产管理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