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推进会计强国战略,财政部于2014年10月27日发布了《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意见指出:管理会计体系的建设是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加强绩效管理、决算分析以及评价的重要手段。也就意味着行政事业单位要转变思想,建立管理会计体系,为单位发展提供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同时也是当前行政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的重要管理工具。那么,在这样一个转变的过程中,如何与原有的管理制度相结合,实现共同发展与完善成为需要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体系构建内容
(一)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管理会计的应用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尚处于探索阶段,其理论基础还相当薄弱。因此,理论体系的构建是其应用的基础。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管理会计理论体系的构建主要可以从两方面来讲,即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利用单位所掌握的各方面信息,对各种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为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在决策的基础上开展各项计划活动。比如,某行政事业单位要采购某项物资,面对各投标企业,单位要根据相关理论知识分析选择哪个企业或者哪些企业可以购人性价比较高的物资,在做出决策之后做出相应的计划。其次,在“决策与计划会计”的基础上,对单位运营过程中各项预算指标、成本控制指标、固定资产管理实施情况等进行分解、落实。
(二)管理会计制度体系的构建。如果说理论体系的构建给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的应用指明了方向,那么制度体系的构建则是其管理会计的具体实施。从管理会计理论体系内容来看,管理会计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方方面面,因此制度体系构建的科学与否能够最直接的反映出其对单位管理制度的影响。制度体系的构建也可以从决策与计划会计、执行会计两个角度予以出发,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具体情况,将单位日常运营过程中与财务有关的活动按照相关理论体系的指导,通过制度化的形式,构建出精细化、规范化、全面化的制度体系。
(三)管理会计人才队伍的培养。管理会计体系的构建势必会给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素养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适应各项制度的规范化执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不仅仅要重视财务人员有关管理会计理论知识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也要尽可能的使其他部门的工作人员对管理会计有一个整体上的了解,这一点是管理者所不能忽视的。因为管理会计的实施实际上与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都息息相关,如果他们对管理会计不了解,很难推动管理会计的实施。以科研单位仪器设备的使用为例,它不仅需要财务人员对这些固定资产的领用、归还予以管理,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盘点以查看是否账实相符以外,还需要使用部门或者使用人员了解领用、使用、维护、归还这些仪器设备所需要遵守的相关制度。
(四)管理会计信息系统的建设。管理会计涉及到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各个方面,其内容繁杂、信息量大、数据处理复杂,因此信息系统的建设也是其体系构建的主要内容。需要注意的是,信息系统本身是提高管理会计工作效率的辅助性工具,因此其一定是要结合理论框架、制度框架以及操作人员的客观情况来构建的。并且,要遵循全面、方便、及时的原则,否则并不能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比如,绩效考核软件的使用是为了更加全面的囊括各项绩效指标、更加便捷的对这些指标完成情况进行统计,因此要将全面、方便放在主要位置。而预算编制、预算执行等管理状况则更加强调信息的全面性以及及时性。以某文化馆为例,通过搭建合理的管理会计信息系统,便可以将相关的财务工作通过统一的平台体现,对于设备请购、日常管理、调拨及报废处置,都能够清晰的展现出来,使国有资产保持良好的受控状态。
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会计构建的基础——现行管理制度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的现行管理体制、制度无疑是管理会计构建的基础性条件,也是确保管理会计能够得到启用、实施的重要保障。如果不了解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具体状况,那么无论管理会计体系构建的多么完善,也无法将其具体应用到单位的内部管理当中。
(一)管理制度逐步向全面化方向前进,使管理会计的全局性有了立足点。随着近几年市场经济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的影响,其管理制度正逐步向全面化的方向发展。一方面,表现在制度的从无到有。比如,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并不参与投资活动,现在却逐渐放开思路,将一部分经营性收人用于当地相关项目的投资建设中。在这种情况下,有关行政事业单位参与投资活动的管理制度就应运而生。另一方面,表现在从有到细。比如,过去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管理较为混乱,国有固定资产流失相当严重;现在,经过反复的探索与实践,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越来越精细化,从其采购、人库、领用、使用、维护、修理到最后的处置都有一系列详细的管理制度。而基于管理会计要实现对国有资产全面、精细的管理与反映,则必须借助这些管理制度进行强化。
(二)管理制度逐步向规范化方向前进,使管理会计的相关结果存在比较意义。受到行政事业单位性质的局限,过去单位的管理制度往往较为随意,管理不规范。随着政府对行政事业单位管理思路的开放与一系列制度执行的监督,其管理制度逐步走向了规范化。以其预算管理为例,过去多是按照国家相关规定进行简单的预算编制,其执行力度也较为薄弱;现在,从预算编制基础数据的收集、预算编制方式的选择、预算表的审批、预算执行的监督措施到预算差异分析、预算考核与激励机制等形成了一套系统的、.规范化的预算管理流程。再以其信息系统管理为例,过去并不注重其系统的安全性问题、升级问题等;现在,管理者提高了对系统安全性的重视,并规范了相关信息化系统的权限等安全使用问题。由此可见,只有制度的规范、健全与相对稳定,在此基础上实施的管理会计,才存在一贯性,其反映、计量、分析的结果才具有比较意义,不至于因标准、规范、制度的不统一丧失比较价值。
三、科学结合管理会计与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
在透析管理会计体系的内容以及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现状后,我们应当结合单位管理制度的现状,把握“融入单位整体管理制度,并促进其进一步完善”的宏观思路,将两者予以科学的结合。
(一)管理会计的构建范围要配合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范围。管理会计的构建最终是要服务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的,因此其范围应当与管理制度的范围相一致。从理论体系角度来讲,若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如文化馆、博物馆之类单位,不涉及到投资活动,那么管理会计所涉及的理论体系也就没有必要与投资活动有关。从制度构建上来讲,由于根本不涉及投资活动,在设置一些管理会计决策分析、控制活动等时也不必要考虑投资活动。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若单位内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内部控制制度范围尚不够全面,执行力度较弱,那么就要通过管理会计的制度构建来促使这些管理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二)管理会计的具体构建要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的规范性程度。管理会计的构建不可能仅仅建立在上述框架之上,而是要将上述内容融人到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当中,予以具体化。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制度在向规范化前进,但是整个过程中依旧存在着诸多不规范的问题,因此管理会计在具体构建中应当不断促进其管理的规范化程度。从理论体系角度来看,若要更加具体的对有关政府物资采购的理论基础予以设置,那么就要结合日常采购管理,就不规范的部分(如供应商的选择、审批制度、采购合同签订等)进行理论上的规范化。从制度构建角度来看,若日常管理的内部控制制度不规范,那么就要在构建管理会计相关制度时予以规范。从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如果在单位日常管理中培训方式、培训结果考核等具体会理方式不规范,那么在培养管理会计人才队伍时就要做出进一步的的规定。从信息系统建设角度来看,如果单位日常管理中对于信息数据的录人、删减、保存等方式、权限的规定不规范,那么在构建管理会计信息系统时就可以予以进一步的规范。总之,要通过管理会计的具体构建来不断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制度的不断规范化。
值得注意的是,在整个结合的过程中,无论是从其范围还是从其具体构建角度来讲,两者之间都是交替影响的,管理制度的范围影响着管理会计构建的范围,而在后期的完善中管理会计的具体构建又影响着管理制度的规范性,周而复始。这就要求在管理会计的应用过程中要注意每一个环节的细节性问题,在不断的探索中科学的将管理会计融人到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中,寻求共同发展,为单位创造良好的内部管理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