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_工商管理

时间:2020-09-12 作者:poter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1-手机版)

文章通过对已毕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知识与核心能力的认识,发现目前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高职教育;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


作者简介:孔繁正(1967—),男,内蒙古呼和浩特人,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管理系主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工商管理及市场营销。


在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专业简介》中,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的描述为:“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管理能力,能在工商企业从事基层管理工作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1]在对比了几个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后,我们不难发现,由于不同院校对培养目标的理解和定位不同,其人才培养的方向也不同。有的培养大型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有的培养中小企业的综合管理人才;有的针对制造业,有的针对服务业,也有的二者兼顾;有的培养目标针对企业的所有管理岗位,有的只针对企业的某几个职能岗位。又由于针对的目标不同,各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设计的课程体系也不同。那么,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到底从事什么工作?最需要具备什么能力和掌握什么技能?适应工作岗位最需要的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是什么?应该构建怎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与社会需要和企业岗位相匹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设计了一份问卷,向一所高职院校已毕业2~3年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力求从毕业生的反馈中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该校从2008年开始招收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目标设定为“具有工商管理技术应用能力,能从事工商企业经营项目开发管理、生产作业管理、品牌质量管理、营销管理、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公关管理、财税管理与仓储物流管理能力的高素质技能性人才”。现在,该专业已有两届406名毕业生。2013年3月,我们设计了一份针对这两届学生的调查问卷,以网络答卷的形式开展调查。两届毕业生中有106人参加了调查,其中已毕业两年的学生有80人参加了调查,已毕业一年的学生有26人参加了调查,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调查的主要数据分析


问卷涉及毕业学生的工作单位性质、从事的岗位、收入情况、从事工作需要的关键能力、核心课程、职业资格证书情况等。


(一)关于就业岗位情况


1.从工作单位的性质看,毕业生中有60.38%在中小民营企业工作,有9.43%在外资企业工作,其他分别在机关、事业和国有独资、国有控股等企业工作。


2.从具体的工作岗位看,比较集中的工作岗位有企业营销人员(28.30%)、企业一般文员(22.64%),企业财务人员(11.32%)。


3.从工作岗位的层级看,66.04%为企业一般员工,26.42%是企业初级管理者,只有7.55%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者。


4.从从事工作的年收入看,84.91%在6万元以下,11.32%在6~10万元之间,另有3.77%达到了15万元以上。


5.通过交叉分析看到,已毕业两年的学生中有35%成长为企业初级以上管理者,有20%年收入在6万元以上。


通过以上数据,我们可以得出基本结论,该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大部分进入到了中小民营企业工作,从事着年收入在6万元以下的营销、财务和一般文员工作;毕业一年后,开始进入企业初级以上管理层且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


(二)关于学生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能力的评价


在问卷中,我们设计了“最不重要”“不重要”“比较重要”“重要”“非常重要”五个选项,要求学生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对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所需核心能力的重要程度进行选择,并就自己需要进一步提高的能力做出回答。其中,回答“非常重要”和“最需要提高”的统计结果如下表:


从表中可以看出,在实际工作中“人际沟通能力、解决问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自我学习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能力,而自己“最需要提高”的能力中,排在前面的是“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二者呈现出一致性,即实际工作中最重要的能力,也正是自己最需要提高的能力。这也说明了,学校在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培养方面还需要下更大的功夫。


(三)关于在校学习期间综合能力提高的途径


对于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综合能力提高作用最大的途径,我们设置了四个选项,被调查者的回答如下表:


您认为在校学习期间,以下哪些方面对您的综合能力提高作用最大?


在回答“要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应该从哪些方面做好工作(多选)”时,被调查者中有79.25%选择了“强加校外企业实习”,有54.72%选择“组织竞赛、开展多种校园文化活动”,有49.06%选择了“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如ERP训练)”,只有35.85%选择“加强工商管理理论教学”。从两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可以看出,学生认为在校期间对综合能力提高作用最大的是校外的企业实习,其次是学生课外活动,而希望学校继续做好的也主要是这两个方面。


(四)关于在校期间所学课程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


我们列出了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的七门核心课程,被调查者认为在实际工作中“最有用、作用最大”的课程排序为:市场营销62.26%,人力资源管理58.49%,企业ERP训练39.62%,绩效管理和管理学基础35.85%,项目管理24.53%,生产运作管理20.75%。部分学生认为企业财务分析与管理在实际工作中也是很重要的。


三、调查发现的问题


调查数据显示,85%的被调查者对“在校期间学习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课程”是比较满意的,但只有45.28%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学习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比较实用,这说明,学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开设的课程,总体上是令学生满意的,但课程设置和教学过程也还存在着实用性不强等一些问题。


(一)学生到校外企业实践的力度不能满足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


调查中,有50.94%的被调查者认为,学校组织的“校外企业实习”对综合能力提高作用最大;有79.25%的被调查者希望通过“强加校外企业实习”,来提高个人的各方面能力;有81.13%的人认为“加强企业实习”是课程体系改革的方向。这些数据说明,学校坚持走校企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方向得到了学生的普遍认同,另一方面学校目前开展的校外企业实习还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提高综合能力的需要,无论在企业实习时间上,还是在企业实习项目的设计上,都需要进一步加强。


(二)学校的核心课程设置与学生实际就业岗位存在一定差距


从学校目前设置的专业核心课程看,项目管理和生产运作管理课程对学生就业后的作用比较小,这与大多数学生没有从事项目管理岗位和生产管理岗位有关。被调查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认为公共关系、会计基础课程是很重要的。同时希望重点开设能着力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等职业核心能力的相关课程。这说明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体系设计,不仅要考虑专业本身的需要,还要考虑结合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三)职业资格证书设计与学生实际需要存在偏差


为了适应就业的需要,高职院校都会鼓励学生在取得毕业证书的同时,考取一个或多个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通用管理能力资格证书是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开发的、面向各级管理岗位的职业资格证书。学校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设计了通用管理能力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双证”之一,应该是具有针对性的。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毕业生认为通用管理能力职业资格证书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很小,只有16.98%的人认为该证书比较重要,有64.15%的人认为该证书不重要。而有86.8%的人认为会计证很重要,有73.58%的人认为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证书重要。这说明,通用管理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虽然是为管理岗位设计,但目前还没有得到社会和企业的认可,而作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考取会计证书和人力资源管理资格证书也是很重要的。


(四)工商管理理论教学效果不佳


工商管理理论知识,是开展管理活动、做好管理工作的基础,是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必备的知识。但从调查中发现,学生大多不愿意学习理论知识,只有35.85%的人认为“加强工商管理理论教学”对“提高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有帮助。这说明,高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理论教学,基本没有得到学生的认可,这里有学生理论知识学习意愿不强的原因,更有理论教学内容、方法、手段不能适应学生需要的原因。老师应针对学生特点,不断改进理论教学的内容、方法和手段,以提高理论教学的效果。


四、关于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根据调查反馈的信息,笔者认为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现有的人才培养模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和学生的需要,应从培养目标、核心能力确定、培养方式、核心课程体系构建和教学安排等多方面进行改革。


(一)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确定


从调查情况可知,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都在规模不大的民营企业就业,且从事的工作多为综合性的营销工作和文员管理工作。这些岗位实际上可以涉及企业的采购、生产、销售、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主要环节。因此,笔者认为,高职层次的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主要定位于“中小微”企业的综合管理岗位。这类企业多为民营企业,一般规模小,人数少,基层管理人员职责划分并不十分明晰,基层管理人员经常充当多面手的角色。所以,笔者将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描述为“培养掌握现代工商企业管理理论,具有较强企业综合管理能力,能在中小微型工商企业从事综合管理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二)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职业核心能力的确定


针对学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可以进一步分析这些岗位所需的职业核心能力。调查中,学生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最重要的职业核心能力和自己最需要提高的职业核心能力的前四个都是“语言表达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人际沟通能力、自我学习能力”,从中小微企业一般管理工作的实际看,这四个能力也是最重要的。但这并不是说其他的职业能力不重要,只是相对而言,在专业的教育中应更注重这四个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针对调查中反映出来的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企业实践太少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加强校企合作培养入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这里提出“一认识、二了解、三深入,企业全程参与”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


“一认识”,即在一年级开展认识企业教育,通过参观企业、播放企业活动录像、成立模式公司等形式,让学生对企业和企业管理有感性认识,进而为了解企业经营与运作打下基础。利用学校地处广州的便利条件,可以有针对性的组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学生在一年级参观相关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和服务企业,让学生从各方面认识企业。


“二了解”,即在二年级进行短期企业实习,通过实习,对企业经营管理和实际运作进行了解、思考。学校可以在广交会期间、在相关企业业务高峰期(如百货企业在春节前)组织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二年级学生参加短期实习,通过实习这个平台,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企业工作环境及各项制度、规范、约束、要求,了解不同岗位及部门的运作机理和协作关系,感受和体会企业文化和氛围;还可以使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等。[2]


“三深入”,即在三年级组织学生进行深入的企业顶岗实习,在实习中认识社会,发现企业中现实存在的各种问题,并用已掌握的相关理论加以分析判断,提出解决方案。学校可以通过安排学生到合作企业进行相对较长时间(1-2个学期)的顶岗实习或进行订单式实习,使学生有机会进入生产、管理的实际领域,获得真正的职业训练和工作体验。在这一实习过程中,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共同努力,让学生在企业从一线生产管理岗位到行政管理岗位都得到锻炼,实现从“了解”到“深入”的改变。


“企业全程参与”,即在高职三年教育的过程中,有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实践教育。这里不要求一家企业全程参与学生的教育,而是学生在三年的学习过程中,每年都能接触到企业并参与企业的相关管理活动。“企业全程参与”,还表现为学生在企业实习时,学校聘请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担任实习指导老师,把课堂传授理论知识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实际能力、经验为主的生产现场环境相结合,[3]让学生在学习中认识企业、了解企业、深入企业,在参与企业管理活动中学习知识和技能,使学生顺利完成从校园到职场的人生转换。


(四)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体系的构建


专业核心课程是指课程体系中支撑本专业,支持本专业核心技能培养,体现本专业特点和特色的理论和实践性课程。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应紧紧围绕培养目标,突出职业核心能力,按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构建核心课程体系。从岗位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看,中小微企业要求的基层管理人员应具备企业管理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不仅需要全面了解财务会计、人力资源、市场营销等专业知识,同时也要具有沟通能力和良好的人文素养。


围绕着中小微企业的综合管理岗位所需的知识与技能要求,结合调查的情况,笔者认为,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可以由生产运作管理、市场营销、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财务管理等课程构成。生产运作管理主要培养学生在中小微生产型企业从事生产管理的能力;市场营销主要培养学生在中小微工商企业的市场调研、营销策划、营销管理等能力;管理沟通主要培养沟通技巧、表达和演讲能力;人力资源管理主要培养学生在中小微企业开展人员招聘、培训、使用、激励等方面的能力;财务管理主要培养学生在中小微企业进行一般财务分析与管理的能力。这些课程,能够突出一般中小微企业管理岗位综合性、管理人员多面手的特点。


(五)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建议


专业核心课程体系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体现了专业的特点,是体现专业差异的课程。但这并不代表着,只要学习了专业核心课程就有了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专业核心课程与其他课程共同构成了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这里对高职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的具体教学提出建议。


1.关于专业核心课程的课时分配。从体现“核心”的意义出发,专业核心课程在整个人才培养方案的地位,决定了其课时分配应多于其他非核心课程,以确保突出其“核心”性。


2.关于对任课教师的要求。承担专业核心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除应具备高职院校要求的“双师”素质外,还应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避免单打独斗。我们有理由相信,每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都能精心设计并讲授自己所承担的课程,但这里更需要任课教师互通有无,必要时进行集体备课,共同完成核心课程体系的整体教学设计,以避免课程间不必要的内容重复和交叉。


3.关于实训教学资源。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实践特性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管理实践经验,因而需要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最优的管理实践训练环境。在校内,既要有基于企业真实的经营管理实践的ERP沙盘模拟实训,也要有能完成各门课程相关实训任务的模拟软件。在校外,要通过校企合作,让学生有机会真正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去。加强校外的企业实训,既是课程教学的需要,也是学生综合能力提高最重要的途径。


4.关于实训教学的组织。要通过深化校企合作的努力,充分调动校内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两方面的积极性,实现学校教师带学生到企业现场教学与企业教师到学校课堂讲授的有效结合,形成校内模拟,校外实战的实训教学组织,以满足学生对加强校外实践教学的渴望。


5.关于教学形式。教学形式应努力多样化,除了课堂讲授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专题研究、情景模拟、影像教学、实战演练等都是应当广泛采用的教学形式。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2-手机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123456789@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后台-系统-系统设置-扩展变量-(内容页告位3-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