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在20世纪初成立以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行政管理学专业的毕业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自1978年后,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展开了全面的改革。在多年的改革进程中中国的行政体制改革已取得了显着地成效,初步形成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行政体制。但这并不意味行政改革就到位了。首先,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还远远不如经济体制改革那么大,许多问题尚未解决;其次,随着经济与社会的深入发展,国内外形势和行政环境不断有新变化,我国行政管理体制又出现了许多新的不适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国家之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应对全球化的挑战,提升本国经济实力,行政改革成为了各国发展的必然之路。
关键词:行政改革必然性我国行政概况趋势
一、行政改革简述
通过行政改革可以增强国家行政机关的活力,更好地履行国家对社会的管理职责,以维护政治统治。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是十六大在政治文明建设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面提出的目标之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也要求中国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创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旧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十六大规定的改革目标和入世后我国面临的新形势出发,中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目标就是要把政府建设成为有限政府、法制政府、效率政府、服务政府和信用政府,逐步建立起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政管理体制。
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的现状
改革开发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政府职能分工的专业化发展,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高效的行政管理体系,这样才能促进经济的更快发展,然而我国行政管理体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行政效率。
(一)行政改革理念落后、方法不合理。行政改革理念落后、虽然国家一直提倡建设和谐社会,各级政府官员也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努力建议和谐社会,但是有很多官员对于和谐社会的建设路径还没有明确认识。有很多人认为和谐就是稳定,采用传统的手段措施来加强对社会的控制。要把和谐社会这个社会共识转化为公共政策,要提高政府官员对和谐社会的深入认识,必须推动行政观念的改变。现有部分官员在意识和能力方面主要存在三方面的不足,一是缺乏对公众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二是缺乏解决新问题的新方法,三是缺乏开拓新领域、发挥新作用的勇气和能力,结果耽误了改革和发展的时机。
(二)行政改革效果不理想。我国已经进行了很多次的行政改革,但是每次行政体制改革的效率都很低。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几乎每次都有裁减人员,转变政府职能,政企分开等目标,但多数都不很成功。尽管我们行政改革的出发点都很美好,但成效并不明显,我国的行政改革陷入改革目标的低效率重复。例如,1987年以后的行政改革没有和事业改革整体推进,甚至在一些地方把行政体制改革、裁减行政人员,变成了“行政编”和“事业编”的数字游戏。
(三)服务与监督机制不完善。由于政府的公共服务意识不强,公共服务机制的建设不完善,和公共服务相配套的机制建设的滞后,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提供。同时,我国没有建立和完善相应的监督机制,在相关机制建立过程中,没有遵循三个基本原则:一是顾客导向,二是公平,三是责任,使得我国公共服务建设落后。
(四)用人制度缺乏活力。干部人事制度是我国领导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工作活力,提高工作效率,离不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然而在目前,我国的用人制度改革却远远落后于社会其它领域的改革,尤其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主体上仍然沿用的是几十年一贯制的做法,由少数人选人,在少数人中选人这种社会意见很大的问题仍然没有多大改变,公开,公平,公正这些现代用人思想和观念在人事制度上仍然没有成为基本的操作行为。用人制度缺乏活力会严重挫伤人的积极性,会阻碍人才的正确选拔,培养和使用,对社会经济建设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负面影响更是不言而喻。
(五)职能交叉重叠。缝隙空白严重等问题还很突出。典型情况之一如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从地头到称头,从农场到工厂,从市场到餐桌,分段切块,由农业,质检,工商,卫生等系统各自负责履行。表面上看,每段都有监管主体,实际上这只是基于对农产品转变为食品的正常过程在整个食品安全链条上的一种合理假设。然而,这种假设在实际的生产和管理环节上仍然还有许多无法监管到位的缝隙。此外,这种假设根本没有覆盖到食品及其来源和生产过程的多样性,于是又为食品安全监管留下了更多更广的空白,很明显,所有这些缝隙和空白都直接埋下了巨大的食品安全隐患,都可能直接重创食品安全监管。其实,类似的情况还很多,如药品安全监管,玩具安全监管等等。总之,加强无缝隙管理,填空白管理的任务和压力还非常巨大。
三、行政改革的必然性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为了提升国家的国际与国内影响力,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行政改革成为我国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时代发展的要求。在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两大主题的前提下,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使世界各国形成了新的竞争态势,世界各国在经济和科技上竞争程度的加剧,一方面要求各国政府不断转换政府职能,加强经济科技的综合协调和宏观调控职能及服务职能,另一方面又促使各国政府不断地引进新的行政技术和方法,改造行政流程,建立新的行政机制,从总体上减少成本,提高管理能力,以提高本国的竞争能力。在国内,公众对政府的期望值进一步提高,私营企业在组织结构和管理技术上的革命也给政府造成更大的革新压力,大众传媒的普及和日益增长的公众监督意识又使政府的活动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了公众的审视和评判。上述情况的出现使各国政府都无不面临着巨大的改革压力。
(二)行政地位的凸显。相对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而言,直接面对大众的行政机关在现代社会中接纳了越来越多的公共事务,其作用和范围仍在扩大,内容和方式也更为复杂,行政手段和技术的发展使行政管理对现代社会的影响程度也进一步加大。一国的行政能力对国家的竞争水平和国际影响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稍有闪失即可能导致重大的损失。如果不及时改革和提高一国的行政能力,很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就在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败下阵,并对本国人民的福利和安全造成重大损害。
(三)政府自身的困境。对政府要求的提高和政府职能的扩张,使世界上不少国家都面临着政府规模扩张的趋势,政府规模的扩张不但使各国政府的财政支出大增,面临财政危机;同时还引出了管理中的失控和失调,导致行政效率的低下。低下的效率又进一步使政府的形象受损,普遍面临信任危机。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及时进行行政改革,各国国内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都将进一步恶化而进入不发展状态。
(四)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需要。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是当代行政管理的基本目标。为了实现行政管理的科学化和现代化,就需要重新划分行政职权,科学配置政府职能,改革和完善行政体制,并不断改进行政手段和更新行政文化观念。而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行政改革才能实现。不进行行政改革,旧的行政弊端就无法消除,新的行政体制也难以建立。因此,行政改革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
(五)提升政府管理能力。当代科技发展是各国政府行政改革的强大动力,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要求对政府组织及其运作过程做出调整,实现公共政务的公开化、信息化、网络化和数字化,形成信息时代的电子政务模式。随着经济危机对世界的影响力日益增强,政府管理体制上的不足也越来越明显,在应对经济危机时,政府管理能力略显吃力。行政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是政府行政管理的目标,行政改革正是促进和实现行政管理科学化及现代化的基本方法。因此,行政改革成为政府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