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不断深入,自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继续推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后,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标志着我国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下面是小编搜集整理的相关内容的论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本文阐述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的发展历程,对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进行辩证分析,从户籍改革、土地改革、金融改革、财税改革论及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最后探究重点问题即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城乡规划管理的应对。
关键词:行政管理体制;市场经济;城乡规划管理
行政管理体制是指,根据宪法、行政法规而建立起来的相应的管理国家行政事务的工作制度、组织结构形式。城乡规划管理是政府的职能所属,是城乡建设活动的需要,两者在运行过程中相辅相成,推进城乡规划管理是贯彻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落实行政管理体制是城乡规划改革的基础。
一、中国行政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的发展
1.中国行政体制改革发展。行政管理体制可以解构为制度以及体系,制度主要是指我国法律法规,其主要作用是确保行政管理体系可以正常运行。体系主要包括权利体系、主体构成,权利体系涵盖权利配制、保障机制、管理机制、监督机制;机构设置、组织形态、领导隶属于主体构成。
1.1计划经济下的行政体制改革。1978-1992年,我国行政体制改革开始酝酿并初步发展,主要的制度理念有:扩大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也就是削弱权利过于集中的不利局面,实行政企分开,放宽地方经济的管理权利;废除人民公社体制,在1983年之后我国有序的开始了建立乡政府的工作,加强基层政权的建设;进行政府机构改革,这一工作完成于1982年6月末,同时省、市、县级的机构也进行了精简机构。
1.2市场经济转型期下的行政体制改革。1992年-2002年,这一时期的行政体制改革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调整:一是将中央与地方关系进行秩序化整合,优化政府的行政体制建设;二是政府服务型建设理念的初探与实践,其前提主要是坚持以人为本,这是新时期体制改革的亮点之一;三是以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目标,进行宏观与微观调控,这为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建设提供了可能。
1.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行政体制改革。2002年至今,我国经历了由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雏形期到趋于成熟期的转折,为了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我国也相应的进行了行政体制改革。比如:实现了行政法制化;建立公共服务体制;深化财政改革。
2.城乡规划管理的发展。政府为促进城乡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制定城乡规划管理制度来保证区域内各项建设活动、土地使用可以进行控制、组织、协调、引导、监测等行政管理。制定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需要以我国基本法律为依据,根据城乡趋势实际发展情况与发展规律进行制定。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体制是从改革开放之后逐渐建立的,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城乡规划管理制度主要是以规划编制方法、规划编制层次两个方面进行的。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我国城乡规划管理的研究逐渐增多,科学的管理理论也相继被建立,不再局限性的从编制方法以及编制层次来制定,主要从行政法规、城乡规划法规、地方法规来制定。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城乡管理规划的发展遇到了瓶颈,因为经济发展的迅速增加导致城乡发展出现了断层与损伤,但是人们开始逐渐意识到城乡管理规划对于城乡建设的重要意义,相应的研究也就愈发的深入,开始将城乡规划建设与市场经济制度、行政管理制度联系起来,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在不断进步与发展。
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与城乡规划管理的关系
目前,城乡管理存在着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城乡管理工作的职能赋予不足,导致工作人员在实施具体工作时没有发言权;城市盲目扩大建设规模,远远超过了城市自身的资源与经济的承受能力;风景名胜区开发过于严重,破坏了生态系统与环境资源;城乡规划管理的方式过于陈旧,无法适应新时期社会的发展需求;权利与责任的关系没有理清,有权无责、滥用权利、以权谋私的现象严重;城乡资源因为规划不合理,建设无序等。行政管理体制的《行政许可法》重视管理方式以及行政权利的界定,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是保证城乡规划管理有效性的重要举措,抓住《行政许可法》的立法之本,也就抓住了城乡规划管理体制的基础,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可以帮助城乡规划管理更好的进行落实与改革,另一方面来讲,推进城乡规划管理也是贯彻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的需要。
三、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城乡规划管理的应对
1.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代表了我国将要开始一场改革开放以来最深入的一次改革,《决定》中明确提出了改革方向,主要包括四个方面:户籍;土地;金融;财税。
1.1户籍改革。我国的户籍制度中存在着两种户口类型,一是城市户口,二是农村户口,在社会服务、医疗保障、住房基金等多方面存在着不平等的现象,随着土地改革的推进,我国的城乡规划管理工作中的户籍改革势在必行。进行户籍改革的根本难点在于消除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待遇平等,这与我国城乡管理规划中减少中央政府的事务管理相对应。
1.2土地改革。土地改革做到了农村土地与国有土地的价格平等、权利平等。实现了农民集体利益的根本保障,以往的土地政策中,城市土地归属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属于个体所有,农村土地经过征地来变为国家所有,在征地的过程中,政府往往会压低土地应有价格,破坏了农民的土地增值福利,随之而来的便是严重的农民与政府之间的矛盾。
1.3金融改革。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行政管理体制中的金融改革的方向逐步发生了转变,由传统的以政府为主导跨越到以市场为主导。为了实现这一重要转折,首要的工作是提高金融配制资源的真实效率,降低金融行业的门槛,倒逼金融机构提升竞争力,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发展,规避债务风险,最终达到以金融来支撑实体事业的发展的目的。
1.4财税改革。税收改革是整个行政体制改革的支撑,税收是国家财政的主要来源,税收改革的落实与实施是推进城乡规划管理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行政体制改革中的财税改革,首先在城乡规划管理的建设中应该注意到管理与监督形式的创新,构建出科学、合理的城乡管理规划体制,可以有效的保证财税改革的贯彻落实。
2.新时期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下城乡规划管理的应对。
2.1户籍改革、金融改革——简政放权。在城乡管理规划中进行简政放权的实施,主要途径是完善规划审批的层次,下放审批权力。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深,城乡规划管理中的集权与分权必须明确来进行执行,分权有利于提高工作热情,但是不利于管理统一;集权有利于管理统一,但是不利于积极性的提高。城乡管理审批是复杂的综合体系,涉及到的对象有政府、开发商、居民等,目前审批体制较为封闭僵化,采取自上而下的运行机制,规划方案均是由政府以及城乡管理部门来决定。
2.2土地改革、财税改革——优化组织协调能力。组织的协调统一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是城乡管理部门与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的协调;二是城乡管理部门内部的协调。前者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别以用地规模、人口为指标来进行协调;后者是对城乡规划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思想认识的协调。统一认识,站在全局发展的角度,推进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实施、科学发展。
四、结语
当前,我国进入了体制改革与社会转型的关键阶段,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上层建筑的必然需要,是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城乡各类活动均是在城乡规划管理工作的指导下展开,在新时期行政体制改革的社会大背景下,城乡规划管理的应对是目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晓曼.中小城市城乡规划管理模式优化研究[D].安徽建筑大学,2013.
[2]王宁.城乡规划建设的监督管理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
[3]曾万明.我国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的理论与实践[D].西南财经大学,2011.
[4]舒华,吴必虎.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的中国城乡规划公示制度优化策略[J].规划师,2014,04(08):21-27.
[5]高艳春.天津滨海新区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1.